罗森塔尔效应

如题所述

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人际期望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

罗森塔效应主要是因为教师对高成就者和低成就者分别期望着不同的行为,并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他们,从而维持了他们原有的行为模式。

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他的助手来到了美国的一所公立小学,在一到六年级中选了18个班级进行了关于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离开的时候,罗森塔尔给了老师一份名单,说这些名单上的学生,天资聪颖,发展潜力巨大,但是要求老师们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有效性。

八个月后,罗森塔尔回来再对所有的学生进行了同样的测验,结果发现,那些在名单上的学生比不在名单上的学生在智力和学习成绩上都有了更大的提高。

特别是那些低年级的学生,一年级名单组提高了27%,非名单组仅提高了12%,二年级名单组提高了16%,非名单组仅提高了7%。而且,这些名单上的学生性格,更加的开朗,求知欲更强,和老师的关系也更加的亲近。

实际上,这份名单是罗森塔尔随机挑选出来的,根本就不是测验出来的。为什么明明是随机挑选出来的学生,但是实际上他们后来真的比别人更加优秀了。

实验者认为,老师应受到实验者的暗示,不仅对实验组也就是名单上的学生抱有高期望,而且有意无意地通过态度、表情、体谅和给予更多的提问、辅导、赞许等行为方式,将隐含的期望传递给了这些学生,学生则给老师以积极的反馈。

这种反馈又激起了教师更大的教育热情,维持其原有的期望,并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照如此循环往复,以至于这些学生的智力、学业成绩以及社会行为朝着老师期望的方向靠拢,使期望成为了事实。

想象一下,有一个场景,你自以为你即将见面的那个陌生人喜欢你或者是讨厌你,尽管实际上他们对于你一无所知。那么,你的这样的一个预期会发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研究人员就曾经做过这样一项实验,他们发现,预期自己将被喜欢的参与者与陌生人打招呼时富有魅力,开朗而积极,他们的言谈举止讨人喜爱,并且真的得到了陌生人的喜爱。

然而,预期自己被讨厌的参与者则显得小心翼翼,戒心重重,畏畏缩缩,最后对方也的确讨厌他们。罗森塔尔效应就是人们基于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景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如何发挥罗森塔尔效应的积极影响?

一、为自己创造积极的期望

有意识地回忆过去成功的情境和感觉

体验过往的积极体验,并且对未来还未达成的事情进行积极想象,畅想未来美好的结果,反复强化自我与积极体验的连接。

有意识地选择积极的语言

比如“我可以”“我能行”“试一试”,减少使用像“我不行”“我很差”“我没用”等绝对化的附项语言,通过积极的语言潜移默化的改变思维定式。

二、对他人使用积极的期望

如果你希望某个人按照你的预期去行动,有的时候称赞比批评的效果更好。当他做了某件符合你预期的事情的时候,可以及时的给予他正反馈,去强化和巩固他的这个行为。

三、察觉消极期望是如何影响我们

一种期望的背后都有不同的情绪做支撑,我们需要察觉他背后的情绪和感受。比如,当你说我很没用的时候,你内心可能充满了一种无助感和无力感,而正是这种感觉让你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了,很没用。所以我们需要更深层的去接纳、安抚、释放和改变这些感觉,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破除不合理的信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