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寒窗一朝中举”,能客观地评价科举制度吗?

如题所述

一个帝国建立之后,如何选择下属来统治,自古以来都是一个难题。

1,选择宗室――分封

汉朝、晋朝、明朝的开国都是大封宗室,其后果我们都很清楚――七国之乱、八王之乱、靖难之役。

宗室是最亲近的人,但也是距离争夺皇位最近的人,极易导致政权混乱。

2,任用外戚和宦官

任用外戚除了会导致后宫干政外,又极易造成外戚专权,皇帝被架空,比如汉朝的外戚霍光、窦氏等便长期掌控朝政。

宦官没有后代,但太监并非什么职务都能做,且架空皇帝一点不亚于外戚,比如汉末、唐末无不如此。

3,军功集团和世家大族

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世家大族的全盛时期,朝政被几个大族所把控,最终全国的阶层固化: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4,科举取士解决了这一问题

科举始于隋唐,胜于宋明清。

从宋朝开始,我国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官政治,而这些官吏便来自于科举取士。

理论上来说,科举打通了社会底层和上层社会,使每一个人都有机会通过出身改变出身。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为可能。

5,科举作为一项制度是中国对世界的一大贡献。

纵观世界古代史,通过考试选拔官吏只有中国做到了,其它文明依然处在通过亲属和军功集团来维持统治的阶段。

今日所有的考试,究其渊源全部来自于科举。

科举考试的内容僵化,不是科举制本身的问题,这一制度的伟大毋庸置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