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晚上睡不着觉是什么原因

如题所述

一、老年人睡眠不好的原因:
1.生理性因素:年龄越大,睡得越少。神经细胞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通常老年人大脑皮层兴奋性下降且体力活动减少,所以需要的睡眠时间也相应减少。
2.脑部器质性疾病:老年人脑动脉硬化程度逐渐加重,或伴有高血压、脑出血、脑梗塞、痴呆、震颤麻痹等疾病,这些疾病的出现,都可使脑部血流量减少,引起脑代谢失调而产生失眠症状。

3.全身性疾病:老年人多患有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其他退行性脊椎病、颈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四肢麻木等。疾病带来的不适可能会影响睡眠。

4.精神疾病:老年人中有抑郁状态及抑郁倾向的比例明显高于年轻人。抑郁症多有失眠、大便不通畅、心慌等症状,其睡眠障碍主要表现早醒及深睡眠减少。主诉醒后难再入睡。

5.心理社会因素:各种的心理社会因素,均可引起老年人的思考、不安、怀念、忧伤、烦恼、焦虑、痛苦等,使老年人产生失眠症。

6.环境因素:这也是引起老年人入睡困难及睡眠不安的原因。比如,屋居临街、邻居喧哗、周围环境嘈杂等,亦可使老年人难于入睡。环境杂乱不宁,还易将睡眠浅的老年人吵醒而不能再入睡。

7.药物因素:睡前服用了引起神经兴奋的药物,如治疗喘息的麻黄素、氨茶碱等,易产生兴奋而难以入睡。另外,左旋多巴、苯妥英钠等都能引起老年人失眠。夜间服用利尿剂会增加夜尿次数,造成再度入睡困难。

8.睡眠恐惧:担心一眠不醒,一旦遇到失眠,心情又十分紧张。情绪一紧张,反过来又影响睡眠;有时即使睡着了,也是噩梦不断,形成恶性循环。

9.白天睡眠过多:老年人白天没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所以白天小睡过多,也是影响夜间老年人睡眠的原因之一。

10.夜尿增多:夜尿次数增多是老年人的普遍现象,除了利尿剂会增加夜尿次数外,老年人逼尿肌功能紊乱以及前列腺肥大,膀胱内残余尿多,也会导致夜尿次数增多。

二、老年人睡眠状态不好的注意事项:
1.找到适合的生物钟。每个人都有一套生物钟,老人可以全身心放松,来摸索适合自己的睡眠周期,然后据此形成规律的生物钟。
2.时间不代表质量。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时间减少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老人不像青年人每天要消耗许多的精气神,新陈代谢要缓慢的多,自然也就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来睡觉。时间少不代表质量低,只要第二天能够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就不必担心睡眠长短。

3.营造适宜的睡眠环境。建议选择卧室的时候要挑选远离闹区的那一侧房间,窗帘也得是遮光效果好的。屋子里的吊灯包括台灯都要选择灯光颜色柔和的灯泡,避免开灯时强光骤然刺眼。

4.适当增加锻炼。如果在白天能够进行一些中等强度的活动,如打打太极拳,可以改善入睡困难的情况。但是临睡前不适宜有运动,这样反而会让神经兴奋,对睡眠质量造成影响。

5.注意睡前的饮食。晚饭要多吃蔬菜等清淡的饮食,而且至少要饭后两小时再上床休息。像浓茶、酒、巧克力等会兴奋神经的食物应忌食,可以喝一杯温牛奶,加点蜂蜜效果甚佳。

6.床铺的选择。席梦思太软,没有办法支撑人体重量,睡在上面不仅不能缓解白天的疲劳,反而会加重腰酸背痛。最佳的选择应是硬板床,不过床垫要铺的柔软一些。枕头不能太软。高度也要有讲究,以头部枕在上面时枕头的高度还有一个拳头高为宜。

7.睡前的准备工作。晚饭后可以吃点水果,但是不要再大量饮水了,并且上床前一定要先排解一次,为的是避免熟睡时因膀胱充盈而醒转。洗漱的时候用热水泡泡脚,好让身心都得到放松,有助于快速入眠。

8.正确看待安神药。最好不要使用安神药,以免产生依赖。但若真的是很严重的失眠,还是需要就诊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服用恰当的药物。只要遵医嘱,就不太会有大的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9-26
老年人晚上睡不安、睡不好可能是躯体疾病的信号,一般来说,老年人慢性失眠与身体的内在疾病有关,治疗老年人失眠首先要筛查病因,做到针对性治疗。常见的引起老年人失眠的疾病有两种。一是患脑动脉硬化症者。除慢性失眠外,还常伴有头痛、头晕、耳鸣、倦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二是中风后逐渐出现的抑郁症所致的慢性失眠。因抑郁症所致的慢性失眠多表现为两极睡眠障碍,以早晨醒得过早更为常见。
除以上两种情况外,老年人罹患的许多慢性疾病,如疼痛、咳嗽、气喘、夜间呼吸困难、心绞痛、关节不适和肌肉强直、老年男性的前列腺炎等疾病均可影响睡眠。治疗原发病,缓解和消除影响睡眠的各种因素,才是治疗老年人失眠的根本所在。
引起老年人失眠的原因还有感情障碍。很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年人,原有的生活规律被打乱了,心里存在失落、寂寞感,表现为心烦、沉默寡言、空虚等,从而引起精神不振和身体疲劳,出现失眠。治疗这类老年人的失眠要从调节退休后的日常生活做起。
同时,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活动量减小、光照不足、唤醒阈降低、昼夜节律改变等因素也可影响人的睡眠质量。
第2个回答  2018-06-28
中老年人失眠的原因很多,常见的原因有以下方面:
1、生理性因素:年龄越大,睡得越少,睡眠是脑部的一种活动现象,失眠是最常见的症状。
2、疾病因素: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疾病,以及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病、周围神经病可因疾病本身或伴随症状而影响睡眠,加重失眠的症状。
3、精神疾病:伴有抑郁、焦虑或双相障碍的人容易失眠,主要表现为早醒或入睡困难以及浅睡易醒(深睡眠减少)。
4、心理社会因素:许多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焦虑、怀念、忧伤、不安、烦恼、焦虑、痛苦等,都可导致失眠。主要特点为入睡困难,脑子里想的事情总摆脱不掉,以至于上床许多、辗转反侧,就是睡不着;或者刚刚睡着,又被周围的声响或噩梦惊醒,醒后再难以入睡。
5、环境因素:温度、湿度、光线都是影响睡眠的因素
6、药物因素:
7、心理生理因素:对睡眠有恐惧感
8、不良睡眠卫生习惯:困了才上床睡眠,提高在床上睡觉的效率
9、白天睡眠过多
……
影响睡眠的原因很多,建议使用Sleepace享睡智能睡眠监测器全面监测自己的睡眠,找出原因,并对症下药。
第3个回答  2015-09-15
病情分析:
人到老年,失眠的发生率较高,而且失眠成了困扰老年人生活的难题.老年人睡眠障碍,主要表现在入睡时间延长,睡眠不安定,易醒,觉醒次数增加,使睡眠呈现阶段化,深睡时间减少.
指导意见:
(1)生理性因素:年龄越大,睡得越少,这是众所周知神经细胞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而睡眠是脑部的一种活动现象,由于老年人神经细胞的减少,自然就能引起老年人睡眠障碍,而失眠则是最常见的症状.
(2)脑部器质性疾病: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动脉硬化程度逐渐加重,或伴有高血压,脑出血,脑梗塞,痴呆,震颤麻痹等疾病,这些疾病的出现,都可使脑部血流量减少,引起脑代谢失调而产生失眠症状.
(3)全身性疾病:进入老年,全身性疾病发生率增高.老年人多患有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其他退行性脊椎病,颈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四肢麻木等.这些病,可因为疾病本身或伴有症状而影响睡眠,加重了老年人的失眠.
(4)精神疾病:有关资料统计,老年人中,有抑郁状态及抑郁倾向的比例明显高于年轻人.抑郁症多有失眠,大便不通畅,心慌等症状,其睡眠障碍主要表现早醒及深睡眠减少.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后半夜睡眠障碍越来越严重,主诉多为早醒和醒后难再入睡.
(5)心理社会因素:各种的心理社会因素,均可引起老年人的思考,不安,怀念,忧伤,烦恼,焦虑,痛苦等,都可使老年人产生失眠症.主要特点为入睡困难,脑子里想的事情总摆脱不掉,以至上床许久,辗转反侧,就是睡不着.或者刚刚睡着,又被周围的声响或恶梦惊醒,醒后再难以入睡.
(6)环境因素:这也是引起老年人入睡困难及睡眠不安的原因.比如,屋居临街,邻居喧哗,周围环境嘈杂等,亦可使老年人难于入睡.环境杂乱不宁,还易将睡眠浅的老年人吵醒而不能再入睡.
第4个回答  2016-04-16
老年人晚上睡不安、睡不好可能是躯体疾病的信号,一般来说,老年人慢性失眠与身体的内在疾病有关,治疗老年人失眠首先要筛查病因,做到针对性治疗。常见的引起老年人失眠的疾病有两种。一是患脑动脉硬化症者。除慢性失眠外,还常伴有头痛、头晕、耳鸣、倦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二是中风后逐渐出现的抑郁症所致的慢性失眠。因抑郁症所致的慢性失眠多表现为两极睡眠障碍,以早晨醒得过早更为常见。
除以上两种情况外,老年人罹患的许多慢性疾病,如疼痛、咳嗽、气喘、夜间呼吸困难、心绞痛、关节不适和肌肉强直、老年男性的前列腺炎等疾病均可影响睡眠。治疗原发病,缓解和消除影响睡眠的各种因素,才是治疗老年人失眠的根本所在。
引起老年人失眠的原因还有感情障碍。很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年人,原有的生活规律被打乱了,心里存在失落、寂寞感,表现为心烦、沉默寡言、空虚等,从而引起精神不振和身体疲劳,出现失眠。治疗这类老年人的失眠要从调节退休后的日常生活做起。
同时,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活动量减小、光照不足、唤醒阈降低、昼夜节律改变等因素也可影响人的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