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包蒙古包的由来 蒙古包的由来

如题所述

1、蒙古包的形成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猿人住天然山洞,古人改造利用现成山洞居住。到了今人时代,才会自己制造“洞室”,在地面挖一个地洞,沿洞壁用木头、石头之类诌甃起来,甃得快齐至洞沿,再在洞中栽一排木杆,上面搭一些横木封顶,就成了洞室--乌尔斡。

2、洞顶要留一口子,靠口子斜支一根粗木通到洞底,上面刻一些简单的壕作为梯子,供人出入用。同时兼有走烟出气采光通风等多种功能,后来就发展为蒙古包的门和天窗。

3、随着原始人类由采集向狩猎过渡,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同时也把一部分食草动物逐渐驯成家畜,出现了畜牧业的雏形。这要求一种便于迁徙的居室,于是窝棚之类的建筑应运而生。窝棚再向前一步,支架变成哈那,并跟前面提到的洞顶结合在一起,便有了蒙古包的雏形。

扩展资料:

1、蒙古包包内宽敞舒适,其圆形尖顶开有天窗“陶脑”,上面盖着四方块的羊毛毡 “乌日何”,可通风、采光,既便于搭建,又便于拆卸移动,适于轮牧走场居住。

2、蒙古包就是这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特征物。正如丹麦著名探险家亨宁·哈士伦所说:“蒙古包神圣的火焰是家庭与部落生活的中心。传统就是在这里产生的。

3、那些围绕在蒙古包周围的,有着部落最古老和基本特征的语言和氛围被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成为沟通古与今的桥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蒙古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蒙古包的来历
公元七世纪前,蒙古人的住房是皮棚。那时有相当多的蒙古人以狩猎为主要谋生手段,他们把猎获的野兽皮剥下来,覆盖在木头支起的架子上作为住房。到公元八世纪以后,蒙古人逐渐脱离皮棚,住进了毡包。《蒙古秘史》中称“斡鲁格台儿”或称“失勒帖速台格儿”,意思是有天窗的房子和有编壁的房子,都是指蒙古包而言,我国汉文古籍称穹庐、毡帐,也叫帐幕。

在现代蒙古语,编壁“失勒贴速”为“哈那”一词所取代,“格尔”这个词泛指一切房屋;“斡鲁格”一词则专指蒙古包天窗的毡帘。有趣是,蒙古语称地穴为“斡鲁格”,由此人们不无理由地认为,蒙古包是由古代游猎民的皮棚或地窝堡发展而来的。

蒙古包的来历
蒙古族的住房被成为“蒙古包”是在我国满族和蒙古族接触频繁以后。满语称家为“博”,故满族把蒙古人的房屋称为“蒙古博”,博和包谐音,于是用汉字表达时,取其音和形,写作“蒙古包”。现在我们所见到的蒙古包,是蒙古民族传统住房。至今蒙古人住蒙古包至少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蒙古包的最大优点是易拆易装,便于搬迁。一顶蒙古包只需要两峰骆驼或一辆勒勒车就可以运走,两三个小时就能搭盖起来。再就是可以就地取材,就地制造,民间手工艺人就能制作。还有,蒙古包看起来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和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很适合于经常移场放牧的游牧民居住和使用。

蒙古包是东南向而设的。这与古代北方草原民族的崇尚太阳,有朝日之俗有关。但这种东南向习惯不仅是一种信仰,更多的是为抵御严寒和风雪,包含着草原人民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和创造。因为他们居住在高寒地带,冬季又多西北风。

蒙古包是圆形的,由条木椽子,网状编壁(即哈那),圆形天窗和门的构成,外面盖上毡子,再用鬃毛绳或皮绳子加固而成。蒙古包编壁底部还有一层围毡,夏天掀开通风,冬天放下来保暖。蒙古包的大小规格,是由每顶包所用哈那的数量多少决定的。通常分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二个哈那的蒙古包。就是同一个类型的蒙古包也分大中小三个规格。如果是五个哈那的蒙古包,大型的就比小型的多十根椽子。在这些蒙古包中,牧民一般都喜欢住五、六个哈那的蒙古包。

搭盖蒙古包有严格的次序。首先铺好地盘,然后依次按照下列顺序进行:竖立包门,支撑哈那,系内围带,支撑木圆顶、安插椽子,铺盖内层毡,围哈那毡,包顶衬毡,覆盖包顶套毡,系外围腰带,围哈那底部围毡,最后用绳索围紧加固,就是一顶浑然一体的蒙古包了。

蒙古包内部中央为饮食和取暖的炉灶,烟囱从天窗出去。炉灶周围铺上毛毡,经济条件好的人家还要铺上地毯。进门正面及西面为家中主要成员起居处,东面一般是晚辈的座位及寝所。包内还根据室内的面积、形状和高低等不同情况,摆设适宜的箱子、框子、桌椅和板架等家具。这些家具上均饰以美丽的民族图案花纹,构图丰满端庄,色彩明快凝练,极富民族特色。蒙古族对花纹图案的用色也有自己的讲究。譬如,他们喜欢红、色、蓝、白颜色,因为红色象征生活快乐和美满;黄色是金子的颜色,象征爱情、理想和希望;蓝色是天空的颜色,象征永恒的安宁,真诚和善良;白色则表示纯洁、平安等等。

按照传统习惯,草原牧民的作息时间,通常是根据从蒙古包天窗射进来的阳光的影子来判断确定。据专家研究,面向东南方向搭盖的四个哈那的蒙古包,门楣上有四根椽子共有六十根椽子,两个椽子之间形成的角度为六度,恰好与现代钟表的时间刻度表完全符合。这不仅说明在生活实践中掌握了几何学原理的蒙古手工艺者的高超技艺,同时也说明这些能工巧匠已将天文学应用于生活实际中。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我国各族人民之间交往的增多,蒙古族的住房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事种植业的蒙古族农民住房,早已是土木或砖木结构的房子。在草原牧区,随着定居点的建设日益发展,砖木结构的房子也日益增多。更可喜的是民族传统住房蒙古包,给现代建筑艺术以重大影响。譬如,伊克昭盟成吉思汗陵园,呼和浩特民族艺术厅和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楼等建筑物,就是现代建筑艺术应用蒙古包造型的成功之作。它已成为民族建筑艺术中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为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筑艺术增添了富有魅力的民族色彩。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2-20
蒙古包的来历
公元七世纪前,蒙古人的住房是皮棚。那时有相当多的蒙古人以狩猎为主要谋生手段,他们把猎获的野兽皮剥下来,覆盖在木头支起的架子上作为住房。到公元八世纪以后,蒙古人逐渐脱离皮棚,住进了毡包。《蒙古秘史》中称“斡鲁格台儿”或称“失勒帖速台格儿”,意思是有天窗的房子和有编壁的房子,都是指蒙古包而言,我国汉文古籍称穹庐、毡帐,也叫帐幕。
在现代蒙古语,编壁“失勒贴速”为“哈那”一词所取代,“格尔”这个词泛指一切房屋;“斡鲁格”一词则专指蒙古包天窗的毡帘。有趣是,蒙古语称地穴为“斡鲁格”,由此人们不无理由地认为,蒙古包是由古代游猎民的皮棚或地窝堡发展而来的。
第3个回答  2019-02-24
回执编号在不卡卡姐姐想你毛脚女婿呢呵呵还行吧见互删济南
第4个回答  2019-03-10
蒙古包的形成经过了漫长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