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担心自己会得病是什么原因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05-03
疑病症是由于亲友或熟悉的人患病,或由于曲解了的言语和医学知识,或由于误信了不正确的科普宣传,产生了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过度关注和担心,误以为自已生了重病,如担心自已生“癌”、“心脏病”、“艾滋病”等,以致把轻度的身体不适、正常的血管跳动和骨骼隆起以及含糊的检查资料作为患病证据,虽多次检查结果正常和的一再解释都不能使病人解脱。这是一种心理疾患。
病因未明。疑病症患者病前常有过分关注自身健康,要求十全十美或固执、吝啬、谨慎等性格特征,男患者常有强迫性特点,女患者中具有癔症性格者较多。约1/3患者是由躯体疾病所诱发,当数患者可能是医源性。心理社会因素的强化作用在疾病持久方面起一定作用。

疑病症状可为全身不适、某一部位的疼痛或功能障碍,甚至是具体的疾病。症状以骨骼肌肉和胃肠系统多见;就部位而言、以头、颈、腹部居多。常伴有焦虑、忧虑、恐惧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症状。这种疑病性烦恼是指对身体健康或所怀疑疾病本身的纠缠,而不是指对疾病的后果或继发性社会效应的苦恼。患者也知道烦恼于健康不利,苦于无法解脱、不能自拔。四处求医、陈述病情始末,又不相信检查结果和的解释或保证。有的患者仅表现为特殊嗅觉异常或自身形态奇异等单一症状的疑病症。
[病程与预后]
病程长短不一,长者可迁延数月或数年,预后较差。起病急、有明显诱因及得到及时治疗者,预后较好。
[诊断依据与鉴别诊断]
一、以疑病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并过分关注自身健康状况。
二、伴有焦虑、抑郁症状;
三、工作、学习和家务能力下降;
四、病程在6个月以上;
五、排除精神症、内源性抑郁症及所怀疑的躯体疾病。
[治疗]
以精神治疗为主,辅以药物治疗。
一、精神治疗:以支持性心理治疗为主,在耐心倾听患者陈述与仔细检查之后,以事实说明所疑疾病缺乏根据,切忌潦草检查与简单解释。如配合其它治疗,疗效可能更好。对暗示性较高的患者,在支持性心理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催眠暗示可能获良效。
二、药物治疗:无多大俾益。抗焦虑与抗抑郁药可消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抗精神病仅对少数患者有效,哌迷清(2~8mg/d)对单一症状的疑病症可能有良效。
病因和发病机理:
1、遗传因素 该症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作为一种遗传特征的红细胞(ABO)血型,与强迫症关联的研究发现,强迫症有较高的A型发生率和较低的O型发生率。
2、心理社会因素 作为一种诱发因素,在正常人偶尔也有强迫观念,但不持续。只有在心理与社会因素影响下被强化才持续存在,如工作环境的变化、重大责任、过分要求严格、处境困难、担心意外或家庭不和、性生活困难、怀孕、分娩造成的紧张,加上患者谨小慎微、优柔寡断,遇事犹豫不决、缺乏自信、忧心忡忡,而促法强迫症状。
3、器质性因素 临床上昏睡性脑炎、颞叶挫伤、癫痫的病人可见强迫症状。而外科治疗显示切除尾神经束边缘脑白质对改善强迫症状有效,提示与上述部位的功能有关。此外,个性特征在发病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着类病人往往有做事古板、井井有条、过于严肃等特点。
临床表现:
1、强迫观念
(1)强迫性怀疑 病人对自己行为的正确性产生疑虑。虽然明知这种怀疑没有必要,但却无法摆脱。如病人离家后怀疑屋门是否锁好、煤气是否关闭,电灯是否熄灭。信已投出,怀疑是否写错或忘记问候等。在此基础上,病人出现强迫行为,总是疑虑不安,常驱使自己反复查对才能放心,严重时可以影响工作及日常生活。
(2)强迫性回忆 患者对于往事、经历,反复回忆,虽然明知无任何实际意义,但却反复出现,无法摆脱。
(3)强迫性穷思竭虑 对于一些缺乏实际意义的问题,病人明知毫无必要,但无休止的思索。如病人反复思考&uot;为什么人要长两只眼睛?&uot;等。
(4)强迫性对立思维 在某种场合下,病人被一种和自己正常时的认识相反的思维纠缠,明知这种相反的想法不对,却无法抗拒,内心十分痛苦,如当单刀:欢迎&uot;&uot;祝贺&uot;等场面,病人立即出现&uot;&uot;痛斥&uot;&uot;批判&uot;等相反的想法。但却不会实施相应的行动。
2、强迫意向及动作
(1)强迫意向 在一些场合下,患者出现一种与当时情况相违背的念头,而且被这种意向纠缠。患者明知这是违背自己意愿的,但却无法控制其出现。如怀抱婴儿的母亲站在阳台上时,突然产生将婴儿抛下楼的想法,明知这是违背自己意愿的,但却无法摆脱,但是决不采取行动。因此有这种想法的患者,不敢带小孩走近高层建筑的栏杆,以免引起恐惧和焦虑不安。如与恐惧内容的强迫思维有,称为强迫性恐惧。
(2)强迫计数 与强迫联想有关的不可克制的计数。病人不自主地计数一些事物,甚至计数自己的脚步、路边楼的玻璃窗、公路旁边的标志灯。病人自知无任何意义,而且数后不再记忆,但无法控制。
(3)强迫洗涤 怕不罹患某种传染病。患者接触某物,则要反复洗手,明知手已洗干净,但却无法控制,否则心境不宁。
(4)强迫性仪式动作 这是一套重复刻板的相互的动作。此种仪式性动作往往对病人有特殊的意义,病人完成这种仪式是为获得幸运和吉兆,从而使内心感到安慰。如进门时要完成一套动作表示他孩子的病就能逢凶化吉,自己明知毫无意义,但如不做到则焦虑不安。该症大多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如急性起病,诱因明显,病前无强迫人格者一般预后良好。
治疗原则:
1.行为治疗为主的心理治疗。 2.药物治疗。
专家提示:
强迫症是较为难治之症之一。象氯丙咪秦这样的药物治疗可以减缓部分症状,但难于彻底治愈。行为治疗有一定的效果,但疗效难于巩固,方法有冲击疗法、系统脱敏疗法及思维中断法等。个别适当的病例,可进行心理疗法,据报导有较为理想效果,但耗时长,不易实施。严格的森田疗法对强迫症有较好疗效,通常需住院治疗。目前,强迫症较多采用的治疗方案是药物治疗加认知行为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