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书纪年》中许多记载和《史记》不同,哪个更值得相信?

如题所述

公元279年,西晋咸宁年间,一个名叫班的盗墓贼在战国时期盗掘魏王襄墓时,发现了几十张满是古籍的竹简。晋人奉命整理散落的竹简,并用当时的俗语研究和修订《释义》,记载了夏商年间的13部史记,被称为《编年史》,后人称之为《竹书纪年》。

1、纪年史书:

这是一部纪年史书,记载了从夏朝到魏晋湘王的重要历史史记。这本书的期限大约是公元前300年。它是由战国时期的金魏史官组成的。这比司马迁的史料早了两百年,对研究先秦史有很大帮助。从某种意以上说,具有研究价值的竹编年鉴在史学界应该具有很高的地位。

2、颠覆了我们的历史观:

事实上,《竹志》并没有得到传统史学界的认可,历代史记都嗤之以鼻,认为它是一本“另类的书”。因为竹志的内容太骇人听闻,几乎与史料背道而驰,完全颠覆了我们的历史观。例如,在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在史料中,它是一种美丽和平的治国之道。

3、政治服务的可能性:

史料记载的先秦时期太过理想化,古代先民比后人文明,这是不对的。至少在我看来,人类的发展永远不会从文明到野蛮,从高雅到血腥。历史的车轮会停一小会儿,或者向后退一点。它永远不会倒退。在没有先进的生产方法、食品和道德理论的情况下。在古代,先民的时代应该是黑暗的,是血腥阴谋的残酷斗争,是生命危险的斗争,这是符合人性的。关于儒学史记,如《史记》有许多问题,但不能断定《竹志》是真的。因为《竹志》也有主观编纂的嫌疑,其记载的内容不排除为政治服务的可能性。

 如前所述,《竹志》由《春秋》三传时期的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的魏国史官编撰。历史上,《春秋》三传战国时期,礼乐崩塌,诸侯尽可能早地隶属于皇帝。作为魏国的参与者,它很可能通过《竹志》来宣传自己的合法性。因为根据竹书记载,古代没有退位,只有血腥政变。自古就有。就这样,赵、魏、汉三家分晋甚至独立自主地成为了国王,说他们的行为符合史记大局,合理合法,没有道德谴责。虽然竹志比儒家史书更接近人性,但其真实性也值得怀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4
《竹书纪年》失传了很多,现在的版本绝大多数内容是宋朝以后的伪作,可信度极低,近些年突然有很多人翻出这书用来推翻中华历史 不知居心何在
第2个回答  2020-09-11
史记是汉代的,竹书纪年是春秋晋国到战国魏国的史官前赴后继完成的,个人认为五帝和夏殷朝的事或许有待考证,但周代历史却可信度很高,因为他们是历史的亲历者,而史记不过是司马迁掺杂儒家思想进行历史解读和脑补,且大多有小说文笔。例如烽火戏诸侯就是太史公写的一段精彩小说,苏秦这些人也被歪曲了本来的生平,可以看出史记也有很多不实之处,所以我更相信竹书纪年上关于周代的历史
第3个回答  2020-06-08
正史是胜利者的史书,也许野史也值得深思
第4个回答  2020-05-12

《史记》更值得相信

 因为《竹书纪年》所载实在太过骇人,其内容与《史记》几乎是背道而驰,完全颠覆了我们的历史观。 所以《竹书纪年》被定为"异书",为传统史学界所不容,更不为大众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