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双向目标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一)

有时人们由于忙于具体的过程事务,而常常忘记的自己的最终目标。我们的语文教育或许就存在这样的情况,老师们忙于对一篇篇课文深入地分析,却忘记了学习语文的最终目标。因此有必要在此重申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语文,学习语文的目标是什么。

语文教育应达到以下三个目标:理解能力的培养,表达能力的培养,人的品格的培养.

一、 理解能力的培养

理解能力分为三个层次:识字、文章意思的理解和作者思想和精神的领会。

(一)识字

识字是教育过程中最先遭遇的一场硬战。《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小学毕业时要认识3000左右个汉字。不少学生在这人生第一战中就打得不漂亮,这严重影响了他们接下来的学习任务的完成。

小学语文教师在帮助学生打好这场战争的过程中,目标是非常明确的,也是非常尽职尽责的,他们布置学生抄生字,抄课文,有的甚至不厌其烦地抄,五遍、十遍地抄。但是,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行为,是错误的做法。识字应该通过阅读来完成,而不是为识字而识字地抄字、抄文。对一个字的掌握包括音、形、义三个方面。而音、义两项,孩子们从小耳濡目染,常用字的音和义都已经基本掌握了,只是还不认识它们的形,还不能把音、形、义联系起来。学母语比学外语容易,也就体现在这里。学外语时,学习一个单词你得同时掌握它的音、形、义。母语只需要认字形就可以了,认字形应通过阅读来完成。要认一个字,如果能反复的看到它,经常看到它,自然而然地就认得了,要做到经常看到,反复看到,最好的办法就是阅读。

只要方法得当,二年级的学生就能完成认识3000千字的任务。学生学完拼音后就可以引导他们阅读注音材料。开始可以选择一些短小精悍且故事生动的注音本,在老师和家长的陪同下读,或与孩子一起读,这样有助于孩子更顺利地认识拼音,当学生基本掌握了拼读规则时,自然而然,他便能够独立自读了。开始必须采用朗读的形式,声调还要抑扬顿挫,要声情并茂,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好地融入到故事情节当中,能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一般孩子看完30万字的注音材料,也就是说3000个常用字每个字都看过100次以后,学生就基本能够掌握教学大纲所要求的3000个常用字了。30万字是怎样的概念呢?2001年岳麓书社出版的《三国演义》(600页)是64万字。600页的《三国演义》改成注音材料,大约1200页,每天只要看三到四页书就可以了。

总之,通过阅读来完成识字任务是最好的,最正确的方法。希望老师们多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少抄生字和课文。

(二)文章理解

学语文的第一个大目标的第二个层次是读懂文章。也就是一般而言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这一能力是相当重要的。人们要相互了解对方的想法,最重要的是要与他人交谈,要阅读他人写的文章,而阅读又显得更为重要。

阅读理解能力在人的一生当中的重要性本来无需多说,然而在此还得说。许多小学生的数学应用题不会做(其实不仅是数学,其他科目的许多题目他也不会做,只是数学问题更早被注意到,而其他科目暂时没有被注意到而已)。你知道为什么吗?原来他们读不懂题目。有些学生看题目是认题目当中的字,甚至字都认不了,题目意思他根本不理解,不知道题目要求他做什么。这种学生一看到那好几行的应用题题目,头就晕了,他还怎么解题呢?

许多高中生,课文都读得结结巴巴的不通顺。不爱开口、不爱读课文是许多学生的通病。不读、不看怎么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呢。高考的语文试卷就是三大块,即阅读理解、文言文(仍属于阅读理解)和写作这三部分。分值比大约是60:20:70。这说明高考出题者考查学生的目标是明确的。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从小开始。前面说过从学完拼音开始就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了,为了检查看书的效果,看完后可以以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复述。

老师、家长和学生自己可以制订阅读计划。规定每天看多少页。然后认真严格落实计划,落实计划比制订计划要难得多。读书,一方面是很有趣的,书能让你回到古代世界,也能让你驰骋于未来世界,书能让你遨游太空,也能让你深入到于原子,电子的微观境界。。。然而读书,也是一件很枯燥的事,得很有耐心,得耐得住寂寞。

很多孩子没有阅读的习惯。他们的课余时间全让电视、电脑给占了。回到家中书包还没来得及放下便直奔电视,按下按钮,沉浸的无穷无尽的连续剧当中。

家长们不知有没有注意观察过自己的孩子在看电视的神情。他们是如此地投入,他们的思想完全跟着电视情节,简直达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任何一个孩子如果能像看电视一样看书、学习,何愁书看不好,学习成绩差!只要孩子们每天能用一个小时看书,天天坚持,日积月累,他的阅读理解能力还会提不高吗,还会有看不懂的文章吗?

(三) 对作者思想和精神的领会

以上所说的对文章的理解还是较低层次的理解,而对作者精神的理解才是理解能力的高级形式。大凡一个思想家,他都有比较明确、系统的思想体系。而其思想体系总是体现在他的各种各样的文章中。要全面了解一个人的思想,必须纵观他的全部作品然后加以分析综合才能得到作者的思想体系的轮廓。我想作为中学生也许并不要求他能达到这一层次。但作为一个人,超出考试、升学以外的要求来说,则必须达到这样的阅读理解能力。否则看了人家的书还不知他的思想,又有什么用呢?

能理解作者的精神,才能向他人学习,才能真正站地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继承前人的思想精神,人类文化才能得到不断的传承。社会才能进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8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
一、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0-27
女人的刷目标是什么呢?就是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和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