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翻译能否取代人工翻译

如题所述

机器翻译不能取代人工翻译。

“伴随着机器翻译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也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机器翻译最终会取代人工吗?又或者说,翻译这个行业是否将要走到尽头?对这个问题抱有疑虑的人并不在少数,其中有不少人认为机器翻译终究是“机械”的,它永远取代不了人类对自然语言的了解。例如,中国人可以将“你吃了么?”这样的简单问句问出千回百的意味,而机器则只会将其翻译成“Have you eaten?”或者是甚至更加拙劣的“Do you eat?”。机器难以理解人类的情感,以及倾注了人类情感所带来的语气的改变。然而实际上,哪怕是精通双语的人员,往往也很难区分非母语一方语言中的细微情感变化。跨国婚姻中的交流障碍往往如是。甚至我们中国人自己也会被相似的问题困扰,男士们也许永远不会知道,“你爱我吗?”和“你,爱我吗?”这两句话之间的微妙差别,而“直男癌”的称呼则往往来自一次随机的错误判断。拿我们人类都难以解决的问题去为难机器,这似乎有失公平。

事实上,机器翻译对翻译行业带来的冲击将会是致命的,承担不要求准确度的简单翻译任务的普通翻译人员将被机器彻底取代。最近,有一对年轻的中国夫妇仅仅通过手机上的翻译软件将英语翻译成西班牙语的字幕,以此作为与当地人交流的唯一方式,居然也完成了古巴的蜜月旅行。虽然过程中伴随着磕磕绊绊与似是而非的误解,但结果还是十分成功的,这意味着旅游翻译的存在已经失去了意义。至于专业领域的翻译工作,目前看来,机器还不能胜任。但不能翻译的原因并不是其内容上有多么艰涩。事实上,专业领域翻译的难度其实不高,每个领域除了业内惯用的专有词汇以外,句法上往往还是严谨规范的写法居多,但专业翻译要求极高的准确性,机器无法承担出现错误所导致的严重后果。很多时候,一些过于专门的文件的翻译工作往往是由其领域的专业人士亲自上阵翻译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一些概念的翻译极端拗口,符合逻辑而缺乏美感。

由于机器翻译技术的进步与外语教育的普及,翻译的存在价值被大大地削弱了,唯一离不开专业翻译的大概就只有文学作品与商业谈判了。但在我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市场颇为惨淡,翻译的薪水往往低得吓人。有个小姑娘为一家出版社翻译了一本德语的童话小册子,合同承诺支付翻译费用三千元整。等到人家姑娘过去结账时,出版社居然拒绝支付翻译费用,理由是由于你翻译的错误过多,这笔钱被支付给校检了。这真是个让人无奈的黑色幽默。即便是翻译界内有名的前辈翻译,其从翻译工作中所能获得的收入也不过是其翻译作品销售额的极小一部分罢了。每日翻译8000字,日薪也仅为480元,再算上翻译工作的弹性极大,而且需要译者投入相当的创造力,实在是算不上高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4-14
机器翻译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然无法完全取代人工翻译。尽管机器翻译具有一定的自动化和快速性优势,但它仍然存在许多局限和挑战。以下是一些机器翻译无法完全取代人工翻译的原因:

1. 文化和语境差异: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语境,这些翻译机器很难理解。对于一些特别的短语、成语等需要人工进行理解翻译。

2. 语言结构和变化:语言不仅是单个单词的组合,还包括语法、口音、语气和变化。语言的灵活性使得机器无法理解语言中隐藏的含义和细微差别。

3. 专业术语与思维难度:一些涉及专业知识的内容,机器翻译难以承载其背后的精神内涵和深度要求。

因此,虽然机器翻译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减少工作量,但依赖于特定情境和状况下,使用人工翻译来确保翻译的质量和准确性显得更加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