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教师职业倦怠现象?

如题所述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职业倦怠作为一种消极的工作心态和生活心态,普遍存在于现代社会的各个行业之中,教师也不例外。而造成中年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有七个原因:

一是职业压力感。当今社会,教师承担的职业压力明显高于其他行业。教学成绩的排队,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行,评聘分开竞聘上岗,教师聘用制,趋于复杂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学校内部竞争激烈,教师之间勾心斗角加剧,矛盾激化,难免加重教师的精神负担。在教师评聘机制的冲击下,传统的“同行是对头”等自私狭隘观念和“业务封闭、专业保守”等不良现象在教育领域内不断滋生。从而导致教师表现出身心疲惫、沮丧、压抑和对工作、生活悲观冷漠,表现出失去工作热情,以消极、否定甚至麻木不仁的态度来对待学生。

二是教师考核因素。现在的教师考核制度不完善、不健全,不仅无法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反而使教师工作情绪越来越消极。一切工作都围绕着考核的分数在运转,采取填空式的对号入座的做法。考核考什么,教师就要准备什么。以前我们经常说:分数是学生的命根,而现在分数也成了教师的命根。许多教师所做的工作与成绩,往往得不到合理肯定与认可,各种的荣誉往往与他们无缘。这样,他们的心灵都被扭曲了,产生职业倦怠也在所难免。

三是校长“一言堂”。在学校管理上,往往是校长“一言堂”,都由他说了算,各种评优评先,也是校长意图的体现,教师敢怒不敢言,工作的挫败感也就油然而生。学校校长“家长作风”等问题,造成教师对工作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产生消极态度,出现职业倦怠。

四是没有上升机会。由于多数学校暂时没有位置可上升,许多有进取心的教师没有这个机会,也没有得到后备的培养。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就逐渐麻木了。这样,教师就逐渐散失工作热情与上进心,难免产生产生职业倦怠。

五是教学上没有动力。许多农村学校,关起门来办教育。几十年如一日,工作上没有新意,每天重复“昨天的故事”,许多工作沿袭旧例,依靠惯性,凭借所谓的经验。在教育教学中没有创新,没有活力,如一潭死水,既没有新水注入,又没有浪花激起,在这样环境里工作,怎能不出现职业倦怠呢?

六是管理学生因素。在这个法制年代,学生被过多地保护,教师的利益被漠视,在师生冲突中,教师永远是弱者。如,对于学生的不良习惯、错误行为,作为教师完全有权利进行批评教育,但现实情况是,这个权利也被剥夺了。因为教育学生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招来麻烦,受到处分,甚至会招来报复。为此,教师害怕批评学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得过且过。为此,产生职业倦怠也在所难免。

七是教师心理因素。使命感与责任感、自信与自卑、压力与困惑等心理感受是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心理现象。这些心理感受会因人而异,对于那些整天忙于工作,无暇充实自己的生活,以及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内心焦虑、孤独、无法排遣的教师来说,极易产生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形成原因十分复杂。对于这些明显的因素,需要引起学校领导者与教师注意,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去改善,不要让其越演越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04
你好,职业倦怠作为一种消极的工作心态和生活心态,普遍存在于现代社会的各个行业之中,教师也不例外。而造成中年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有七个原因:

一是职业压力感。当今社会,教师承担的职业压力明显高于其他行业。教学成绩的排队,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行,评聘分开竞聘上岗,教师聘用制,趋于复杂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学校内部竞争激烈,教师之间勾心斗角加剧,矛盾激化,难免加重教师的精神负担。在教师评聘机制的冲击下,传统的“同行是对头”等自私狭隘观念和“业务封闭、专业保守”等不良现象在教育领域内不断滋生。从而导致教师表现出身心疲惫、沮丧、压抑和对工作、生活悲观冷漠,表现出失去工作热情,以消极、否定甚至麻木不仁的态度来对待学生。

二是教师考核因素。现在的教师考核制度不完善、不健全,不仅无法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反而使教师工作情绪越来越消极。一切工作都围绕着考核的分数在运转,采取填空式的对号入座的做法。考核考什么,教师就要准备什么。以前我们经常说:分数是学生的命根,而现在分数也成了教师的命根。许多教师所做的工作与成绩,往往得不到合理肯定与认可,各种的荣誉往往与他们无缘。这样,他们的心灵都被扭曲了,产生职业倦怠也在所难免。

三是校长“一言堂”。在学校管理上,往往是校长“一言堂”,都由他说了算,各种评优评先,也是校长意图的体现,教师敢怒不敢言,工作的挫败感也就油然而生。学校校长“家长作风”等问题,造成教师对工作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产生消极态度,出现职业倦怠。

四是没有上升机会。由于多数学校暂时没有位置可上升,许多有进取心的教师没有这个机会,也没有得到后备的培养。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就逐渐麻木了。这样,教师就逐渐散失工作热情与上进心,难免产生产生职业倦怠。

五是教学上没有动力。许多农村学校,关起门来办教育。几十年如一日,工作上没有新意,每天重复“昨天的故事”,许多工作沿袭旧例,依靠惯性,凭借所谓的经验。在教育教学中没有创新,没有活力,如一潭死水,既没有新水注入,又没有浪花激起,在这样环境里工作,怎能不出现职业倦怠呢?

六是管理学生因素。在这个法制年代,学生被过多地保护,教师的利益被漠视,在师生冲突中,教师永远是弱者。如,对于学生的不良习惯、错误行为,作为教师完全有权利进行批评教育,但现实情况是,这个权利也被剥夺了。因为教育学生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招来麻烦,受到处分,甚至会招来报复。为此,教师害怕批评学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得过且过。为此,产生职业倦怠也在所难免。

七是教师心理因素。使命感与责任感、自信与自卑、压力与困惑等心理感受是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心理现象。这些心理感受会因人而异,对于那些整天忙于工作,无暇充实自己的生活,以及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内心焦虑、孤独、无法排遣的教师来说,极易产生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形成原因十分复杂。对于这些明显的因素,需要引起学校领导者与教师注意,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去改善,不要让其越演越烈。谢谢。
第2个回答  2022-04-04
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只是极个别老师,不是普遍现象。所谓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就是在教师行业的适应期内感到疲倦,没有激情活力,日复一日都是做的同样的工作。
任何行业都有职业倦怠,只要认真去对待,从平凡的工作中去找到闪光点获得成就感,调整自己的情绪,摆正自己的位置,就会逐渐消除职业倦怠现象。
年轻人从事教师职业,在日复一日重复机械循环式的作业中,渐渐产生一种疲惫,甚至厌倦心理,在工作中缺少激情活力打不起精神,感到人生找不到方向,才会产生倦怠现象。
职业倦怠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年轻教师在工作重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缘自心理疲乏。
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就要让年轻教师学会换个角度多元思维,学会欣赏善待自己。遇挫折时,要善于多思考,适时自我安慰,不过度否定成绩。

出去旅游放个假,卸卸压放松自己。不断学习,加强实力,提高含金量。很多职业倦怠是因为不能胜任工作,感到力不从心,所以给自己加加油充充电,更好的适应教师职业。
学会适时运动减压,把职业倦怠当作挑战,自我加油打气鼓励,唯有实际解决遇到的困难,没有压力情绪放松,才会消除职业倦怠现象。
第3个回答  2022-03-22
今天上边来了两位副科级干部,全校老师早早在会议室等候开会,所有校领导在校门口“翘首以盼”。现在领导正拿着讲话稿讲着一些我听不懂的话,我坐在最后一排偷悄悄的写着这篇回答。
据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组2016年的一项调研显示,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周工作时间平均达到54.5小时,超过法定工作时间25%,也超过国外中小学教师平均周工作时间。
然而在2017年7月4日李镇西在其自媒体微信公众号“镇西茶馆”上发布的《关于“减少教师非教学工作”的调查报告》中,关于“除了基本教学任务的准备外,你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呢?”的问题回答中,80.5%的教师回答“没有”,16.1%的教师回答“不一定”,只有3.3%的教师表示“有”。
刚才还说老师们都在像蜡烛一样加班加点的燃烧自己,现在又说没有时间,那么时间都去哪儿了?
来自李镇西《关于“减少教师非教学工作”的调查报告》
从中可以看出“参与完成各级各类的检查任务”、“参与学校临时交办非教学类任务”、“完成各级各类的网上学习任务”占了大头。
报告称教师“真正用于教学及相关准备的时间在整个工作时间中占比不足1/4,剩下的3/4是更为耗时耗力的非教学任务。”在体制内这个“大家庭”里,学校就像是个刚过门的、任人指画的小媳妇儿,哪个单位也能让你干些什么。
为什么现在许多老师不想当老师了?除了待遇低,还有工作累。如果是工作本身需要‘累’,那也无话可说,自己的选择,有什么值得抱怨的?问题是,许多‘累’是教育以外的因素造成的,是强加给教师的负担。——李镇西
就拿自己来说,在公立高中工作有几年了,给学校写的各种虚头巴脑的宣传稿件够出本书了;900块钱的手机里下载了一大堆各种上级单位要求下载的APP;就在这周已经开了大大小小n个会了,有些与教学无关,有些据说有关;每天必做的一件事是给教育局微信平台点赞然后发送截图……
校领导按照党政干部管理的一般模式,由党委组织部门考察、任命。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校长热衷于跑组织部,更关心个人仕途的发展而非学校和学生的发展。学校也复制这一干部管理模式,导致了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中的官本位、行政化趋势。——杨东平
老师们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的可能不是学生的成长之路,而是领导们的升迁之路。
一言以蔽之——
牛群、冯巩《小偷公司》
我写完了,但台上领导的话还没完ㄟ(▔=▔)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2-03-22
这个现象现在是大部分教师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会传染,会让教师感觉到认真付出不会德到和别的教师相同的收入。他们也是人,他们也有家庭,所以他们也需要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