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面临的障碍

如题所述

  一是历史积怨和领土主权争端。东盟成员国内部的领土争端一直存在,历史上越南入侵过柬埔寨,至今两国关系貌合神离。近期,马来西亚与印尼出现了关于西巴丹岛和利吉丹岛的主权争执,马来西亚与新加坡之间出现了关于白礁岛的争执,印尼与菲律宾之间也发生了有关岛屿主权的争执,这些都反映出东盟内部尚缺乏地区整合的大局观念。
  二是成员国内部政局不稳。东盟许多国家都是党派林立、纷争不断,有的国家军人政府当政,有的国家内阁变换频繁。另外有些国家的反政府武装及恐怖分子活动猖獗,加上近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反恐战争的刻意扩大及对伊斯兰教派和回教徒传统的敌视,造成东盟国家内部民族情绪高涨。政局的不稳定直接影响到外来直接投资,阻碍经贸活动的正常进行,客观上对区域内经济的发展以及未来自贸区的整体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是民族宗教差异。东盟内部宗教信仰不同,马来西亚、印尼和文莱是传统的回教国家,泰国和柬埔寨则遵从佛教,菲律宾大部分国民信奉天主教,而越南和老挝则是“社会主义”体制。近年来,随着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的抬头及回教徒与欧美等西方国家的矛盾不断激化,加上恐怖主义和伊斯兰教徒间存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宗教信仰间冲突时有发生。
  第三,东盟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和经贸结构的雷同化
  东盟的10个成员国中,既有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如新加坡,又有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等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存在巨大差异。新加坡的人均GDP目前已近3万美元,而越、老、缅、柬四国还不到400美元,人均GDP相差约70 倍,远远高于欧盟内部的16倍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内部的30倍的差距水平。东盟国家内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利于成员国间经济政策的协调。
  第四、东盟内部缺少核心的经济力量和协调机制,主导权纷争激烈
  现实情况表明,区域经济合作离不开核心经济力量的协调和引导。1995年墨西哥发生严重金融危机时,正是因为美国的全力注资解救才使得危机没有波及其他的美洲国家。区域内核心国家的职能在于协调成员国政策、稳定区域内部经济发展。而东盟成员国中这种核心国家目前尚不存在,中坚力量的缺乏降低了东盟各成员国之间的凝聚力。在1997年的金融风暴中,东盟各国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竞相贬值本国货币, 造成危机在各个国家中迅速蔓延,东盟内部缺乏核心力量和共同应对机制的弊端暴露无遗。
  对于东盟成员国来讲,争夺主导权的斗争始终没有停止。印尼无论从人口还是领土面积上讲,都是第一大国,但是其经济实力的相对不足无疑影响了其大国地位和形象。多年来,印尼政府积极扩大对外交往,做“东盟龙头老大”的梦想始终没有动摇,只是目前国内纷乱的政局和不太景气的经济形势使其力不从心。马来西亚对东盟秘书处设在印尼一直耿耿于怀,2002年10月,马来西亚政府提出,“为更有效协调东盟成员国与中日韩三国在政治、经济、贸易、交通、科技等方面的合作”,建议在马设立10+3秘书处,期限为5年,马政府愿提供1000万美元作为基金。但大多数成员国认为10+3秘书处与东盟秘书处在功能上有所冲突,且10+3机制的许多事情完全可以交由东盟秘书处处理,另行设立10+3秘书处没有必要。作为最发达的成员国,新加坡力图在东盟中拥有最大的发言权,但因其历来与美国及以色列等国关系密切,且经常性的单边对外交往,故其在东盟中的主导地位很难形成。
  总之,核心经济领导力量的缺乏以及内部成员争夺领导权的“斗争”将使得东盟自贸区以及东盟-中国自贸区的发展布满坎坷。
  第五,东盟内部个别成员国与其他国家单独签署自由贸易协定问题
  东盟自贸区主要是要求成员国相互降低关税和取消非关税壁垒,以使东盟各成员国享受到其他成员国共同的关税优惠,对各成员国与东盟外其他国家另行制定经贸政策并没有明确限制。近年来,东盟个别成员国不满足于当前东盟自贸区的进程,进而单边出动与周边国家进行自由贸易协定谈判。2002年1月,新加坡和日本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对双边贸易中99%的商品和新加坡对日出口中94%的商品予以免税,同时对农产品以外的进出口商品作了减免税规定。新加坡目前正积极与美国、欧盟、中国香港和台湾就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协定频频进行洽谈。另外,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去年12月访问日本时,也表达了与日本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愿望。客观上讲,东盟个别成员与区外其他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极有可能破坏东盟整体的利益, 使得未与东盟建立自贸协定的国家和地区的产品通过某种捷径进入东盟市场。同时,不排除“马太效应”的发生,如更多的东盟成员国相与效仿,东盟自贸区未来发展则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变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