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开展微主题

如题所述

随着“微时代”来临,近年来,“微课”这一概念开始在中小学教学中悄然兴起。作为一种新的课程与学习方式,它的应用应该与学科教学紧密联系,并且也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检验其效果。为此,笔者结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开展了微课的设计和应用。
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微课从时间长度来看,时间较短,目前比较倾向于每个主题时间为5~8分钟;从课的主题来看,主题相对独立,具有针对性,解决一个主要问题。当前,微课主要采用微型教学视频支持自主学习,即“微视频课程”,作为微课程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其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
1.适应小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特征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决定,其心理发展还很不成熟,学习的注意时长较短,注意范围也较小。因而“时间短小、主题聚焦”的信息技术微课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有利于开展分层和异步式学习
由于家庭等信息技术学习环境的影响,学生的信息素养差异性较大,传统信息技术课堂中以“统一教学内容和同一教学步调”实施的教学,使得这种能力差距进一步加大。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的开发与建设可以帮助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基础自主选择微课开展学习,并能重复点击学习,真正实现学习的分层与异步,从而有利于缩小学生间的信息能力差距。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微课开展教学,强调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在完成学习任务时,自主选择微课学习,教师更关注于对学习任务的设计和学习过程指导与评价,因而更能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4.减轻教师的重复性教学压力
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课时量仍较重,特别是平行教学班级形成的重复性教学,给教师带来不少压力。信息技术教师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设计和开发小学信息技术的微课,逐步构建起完整的课程资源库,学生利用微课开展自主学习,教师可从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微课的设计和开发、学习过程的指导与评价中,从而形成教学的良性循环。
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应用
笔者依据现有的微课研究成果,结合自身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开展了微课教学设计、微课制作和教学应用实践。
1.小学信息技术微课设计制作的基本要求
目前,关于微课设计和开发已经有不少评价标准,如2012年中国微课大赛官方网站制定的评价标准是:①选题设计——简明和合理;②教学内容——科学正确、逻辑清晰;③作品规范——结构完整、技术规范、语言规范;④教学效果——形式新颖、趣味性强、目标达成。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13年微课程比赛评比制定了五项标准:聚焦、简要、清晰、技术和创新。这些评价标准可以作为我们开发微课的参考。但考虑到这些都是比赛的标准,其要求对于日常的信息技术教学和教师设计开发能力显得过高。因而,笔者综合以上标准并结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以下基本要求(如下表)。
2.小学信息技术微课设计制作的基本流程
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的设计制作主要包括目标分解、过程设计和视频录制三个环节。
(1)目标分解
微课由于内容短小的要求,其教学目标不同于以往40分钟的常规课堂教学目标。需要对教学目标首先进行“化微”处理,即对现有的教学目标进行分解,确定微课需要完成的小目标。
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关于小学阶段信息技术学习内容“模块五:网络的简单应用”中“学会用浏览器收集材料”的教学要求为例。其分解过程如图1。
在教学目标分解的前提下,根据“目标聚焦、内容短小”的原则确定好一个微课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目标可以是三级目标中的一项,如“因特网的认识”,也可以是这些目标的组合,如“搜索引擎的认识+图片信息的下载”。
(2)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即微课的脚本设计,其内容主要包含了“微引入、微讲解和微作业”三个基本环节:“微引入”即微课的导入教学环节,通常以一个吸引学生的短小问题或情境聚焦和导入到微课的学习;“微讲解”即微课的知识与技能的讲解与演示环节,是微课的核心内容;“微作业”即讲解学习之后布置给学生的思考问题或巩固的操作性作业。
为便于教师讲解和学生学习,需要将过程设计中的脚本利用PPT制作成进行教学讲解的演示文稿。利用PPT的多媒体演示功能,呈现微课的教学内容。演示文稿的制作要遵循“文字、图片等内容呈现简洁清晰”和“注重知识与技能表达的科学规范”的基本要求,切忌文字过多、图片泛滥等现象的发生。
(3)视频录制
考虑到当前小学信息技术的学习主要是基于计算机操作平台,屏幕录制是小学信息技术微课制作的有效方式。有关屏幕录制的软件有许多,笔者选择了较为专业且易于教师操作的Camtasia Studio 7.0软件。它是TechSmith旗下一款专门录制屏幕动作的工具,能在任何颜色模式下轻松地记录屏幕动作,包括影像、音效、鼠标移动轨迹、解说声音等。特别是该软件添加了PowerPoint插件,以方便通过Camtasia Studio录制PowerPoint演示文档。
教师可以根据前期完成的教学演示文稿,结合具体的技能操作演示,利用Camtasia Studio软件录制好微课,并可以继续在该软件中进行适当的编辑,然后进行生成。
3.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方式微课作为一种学习资源,学生学习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其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有三种应用方式。
(1)基于纯微课的自主式学习
这种应用方式是将设计开发的微课资源按照教学目标进行分类和在线发布,构建微课资源库,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自主选择微课开展学习和实践。
这种学习方式适合于教师在课内指导学生对某一知识与技能的强化学习,也适合学生在课后的自主学习。
(2)基于活动的任务驱动式学习
这种应用方式是以主题学习单元为框架,嵌入包含小学信息技术学习内容的微课资源,在完成综合性主题探究任务活动中,驱动学生利用微课资源自主开展完成任务必需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其模式如下页图2。
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适合于多课时、单元性的综合问题探究学习,如“针对某一问题进行网络探究,并制作一份探究成果的演示文稿”。
(3)基于常规教学的嵌入式学习
微课也可以作为常规传统教学中某一环节的教学资源,进行嵌入式应用。例如,在导入、新授和练习等环节中嵌入相应的微课,教师播放或由学生自主点击学习。这样,可以大大减轻教师一些重复性的教学工作,从而有更多时间进行个别化的分层指导,使学生进行异步式的学习。
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探讨
以上探讨了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实施策略,虽然这种新的课程形式给教学注入了许多新的活力。但不可否认,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仍旧有不少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教学效率问题
利用微课开展信息技术的学习,虽然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十分有限。教学过程中,学生点击微课资源学习将耗费比教师直接讲解和演示更多的学习时间,如果没有教师良好的组织与引导,这种时间的浪费将更加明显。在大多数小学每周只安排1节信息技术课的前提下,教学效率还有待提高。
2.知识碎片问题
微课由于每次聚焦一个学习主题,时间和内容都较为短小,这种“微处理”过的课程虽然有利于学生随机进入学习,但也容易造成学生知识的“碎片化”现象,不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构建完整的知识与技能体系。因而,在设计微课时,应该在把握知识目标的整体框架下,分解微课的学习主题。同时,在教学中,利用综合性的任务解决引导学生对微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程设计问题
虽然,信息技术教师本身具有微课开发的技术优势,但在课程目标的分解、学习主题的设计上,如何把握科学性和有效性,对广大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仍然具有较大的挑战性。信息技术教师应当进一步加强对课程目标、主题设计等方面的学习,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设计和开发适合于小学生学习的微课资源。
4.教学整合问题
由于受到现有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制约,利用微课开展信息技术学习仍将主要集中在学校课堂教学中。课后的在线学习还不能全面和有效展开,因而微课学习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包括微课的学习内容选择、课堂教学中的介入时机和时间安排等都是现阶段必须认真加以思考的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