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中的首富张贤亮,曾劳改二十多年的他如何逆袭的?

如题所述

1994年七八月间,由刘镇伟执导,周星驰、朱茵、吴孟达、莫文蔚等主演的爱情悲喜剧电影《大话西游》摄制组,来到位于宁夏的镇北堡西部影城,在100多天内完成了上、下两集电影的拍摄工作。后来,《大话西游》成为周星驰从影生涯里最被影迷津津乐道的代表作之一。



鲜有人知的是,镇北堡西部影城是一个作家一手打造出来的。他叫张贤亮。

张贤亮的一生,充满传奇。

张贤亮的祖籍是江苏盱眙,于1936年12月生于江苏南京。张贤亮年少成名,读中学时就开始文学创作,21岁在著名的文学期刊《延河》上发表诗歌《大风歌》。也正因为这首诗歌,他被送到宁夏进行劳动改造,长达22年之久。



这一段经历,后来被张贤亮写进多部小说里,成为他丰富的创作素材。其中,张贤亮的代表作之一的短篇小说《灵与肉》,在1982年被改编为电影《牧马人》,由谢晋导演,推出后广受欢迎。在票价只有1毛钱一张的80年代初,《灵与肉》创造了1亿元的票房纪录。这等于是说,每一个中国人都买票进电影院看了一遍。男女主角许灵均、秀芝为广大读者耳熟能详。

除了《灵与肉》,张贤亮还创作了《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河的子孙》《龙种》《青春期》《一亿六》《老人与狗》等长中短篇小说。张贤亮与影视剧特别有缘分。他一共有9部小说改编成电影、电视搬上银幕,并且都取得了不错的反响。



或许,这给了张贤亮创办镇北堡西部影城的信心吧。

镇北堡位于宁夏银川,始建于明朝弘治年间,是一座边防要塞。1740年,宁夏发生一场地震,镇北堡被地震所摧毁。清廷在距镇北堡不远的地方修筑了一座新堡,是为镇南堡。镇北堡便荒芜下来。在上世纪50年代后,镇北堡一度成为一座炼钢的场所。

1969年,张贤亮还在宁夏接受劳动改造时,去集市买盐的过程里,无意中发现了镇北堡,用张贤亮自己的话来说,是“远远的走来,突然看到荒漠上耸立的两个古堡的废墟。它就像黄土地里迸发出的两种力量,给人一种苍凉的、雄浑的感觉。”



张贤亮对镇北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将它写进自己的中篇小说《绿化树》里。当然,那时候的张贤亮,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会在20多年后成为这种荒凉城堡的主人。

1980年,张贤亮结束了劳改生活,被调到宁夏文联工作,从事文学创作。没过多久,谢晋将他的短篇小说《灵与肉》改编成电影《牧马人》,张贤亮极力向谢晋推荐镇北堡,作为电影的外景地之一。电影上映后,果然一炮打响。

有意思的是,电影《牧马人》的摄制组队伍里,有一个年轻的摄影师,叫张艺谋。多年以后,张艺谋拍《红高粱》,不由自主地将摄制组往镇北堡带。



《红高粱》上映后,让镇北堡产生了更大的知名度,甚至有日本游客专门来到宁夏镇北堡,就为了拍一拍《红高粱》摄制组留下的小房子。

镇北堡林草试验场的场长袁进琳看到了镇北堡蕴含的巨大商机,提出了打造影视剧拍摄基地的想法。不过,大家都对这种新鲜事物不熟悉,心里没有底气,便找到了张贤亮。张贤亮“将自己的译本的外汇版税抵押给银行,加上少量集资总共78万元”,创办了镇北堡西部影城。

那一年,是1993年。

张贤亮是一位优秀的作家,在文学界的名声不亚于贾平凹、莫言、陈忠实等人。但是,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张贤亮就极少有新作问世了。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他将几乎全部精力都投入到镇北堡西部影城上面。



写作和经商,是两个不同的领域。许多优秀的作家,在经商上弄得一塌糊涂。张贤亮却在这两个领域都表现得非常优秀。他善于利用自己的“著名作家”身份,来进行经营。许多游客到镇北堡西部影城来,就是为了见他一面。他想出了很多令人拍案叫绝的点子,其中一个是把黄河水卖到市场上,2毫升黄河水10块钱,卖得还不错。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各地的影视城遍地开花,但绝大多数都不赚钱。张贤亮的镇北堡西部影城却一直保持着盈利的状态。如今,镇北堡西部影城已成全国5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十大影视基地之一,被评为“中国黄河50景”。张贤亮自己,也因为镇北堡西部影城赚得盆满钵满,被称为“中国作家首富”。

2001年,65岁的张贤亮被特批考到了一张驾照,买了第一辆宝马C系。以后,张贤亮每次上北京开会,都是自己开车,一路听着唱片到了北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6
张贤亮劳改平反之后,便积极投入小说写作中,并创办宁夏华夏西部影视城公司,一跃成为作家“首富”!
第2个回答  2021-01-26
正是因为劳改20年让他的信心更加坚定,让他的意志更加坚强,所以说可以逆袭。
第3个回答  2021-01-24
张贤亮高瞻远瞩,成功的创建宁夏镇北堡影视城,电影《红高粱》就是从这里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