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州,知府,知县有什么区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呢?

如题所述

只有明清两朝,知州、知府和知县同时被定为正式官职。所以这里的比较以明清为基准,不考虑其他王朝。明清时代这三个区别是什么?请在这里听我说话。澳古君会为大家详细说明。

知府

“知府”二字最早出现在唐代,当然当时并不是叫知府,而是叫“知府事”。《旧唐书·卷四十八》中记载“武德之初是在隋放牧,以亲王之名”。或者不出阁,长史知道府的事。」当然,从这个记载可以看出,当时的知府事不是正式的官职。

“知府”首次实际出现在原来时代的官职表上。根据《元史.卷九十一》记载,“散府、秩正四品、达鲁花红一员、知府或府尹一员”,此时的知府和“知府事”一样,不经常放置,被称为府尹,或者被称为知府。

明的“知府”被定为正式的官职。《明史·卷七十五》分为“洪武六年,天下府三等。粮食二十万石以上是上府,知府秩是三品,二十万石以下是中府,知府是四品,十万石以下是下府,知府是四品。”从那时起,知府正式确立为府一级最高行政长官

当然,明早的知府在品格上的变化很多。明朝初期,府上下分开着。所有上府知府有三样,中府知府有正四品,下府知府有从四品。不久全部改为正四品,明朝中期以后,巡抚代替布政使成为省的最高行政长官,随着布政使的官位由二品组成,知府也从正四品变为四品,之后成为定制,清也跟随了。

知州

“知州”最早出现在宋朝。宋初赵匡胤为了防止再次出现唐末之后的武将割据地方的事情 ,于是就让京中的文臣们在各地出任“权知xx州州军事”,据《宋史.志.卷一百二十》记载“召诸镇节度会于京师,赐第以留之,分命朝臣出守列郡,号权知军州事,军谓兵,州谓民政焉。”,借此来方便中央掌控各地,并杜绝武将弄权的情况出现。但是此时的“权知军州事”只是一个临时性的官职,并非是正式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11
区别:巡抚最大,其次知府知州平级,知县最小

1、“知州”,宋以朝臣充任各州长官,称“权知某军州事”,简称知州。

2、“ 知府”,为四品官,相当于一个独立市的市长(不包括县级市)、市委书记

3、“知县”,秦汉以来县令为一县的主官。唐称佐官代理县令为知县事。宋常派遣朝官为县的长官,管理一县行政,称“知县事”,简称知县。

4、“巡抚” , 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主管一省军政、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