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评价鲁迅笔下的阿Q形象

如题所述

鲁迅先生塑造了许多文学形象,阿Q是其中比较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文学形象,从阿Q身上,最能充分体现鲁迅对于“病态”的国民灵魂的理解、哀痛和改造的希望。试分析如下: 首先,阿Q是一个落后的农民。他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没有固定职业,没有家,连姓氏、籍贯也无从查考,常年寄宿在吐谷祠里,除了“一条万不可脱的裤子”外,被剥夺得一无所有。在与赵大爷、假洋鬼子,甚至王胡,小D的冲突中,他永远处于失败的地位。这种赤贫的阶级地位和保守屈辱的生活遭遇,决定了他对革命的自发的“神往”和“快意”。但他以为革命就是抢东西,就是“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喜欢谁就是谁”,还包括恨谁就可除掉谁。这便是阿Q的革命纲领,也就注定了阿Q“革命”的悲惨结局。 第二,精神胜利法是阿Q性格的基本特征。阿Q不敢正视自己被侮辱、被损害的奴隶地位,而采取了一种回避千般辩护和粉饰态度。声称“我们先前——比你们阔多啦!你算什么东西!”或者“忘却”,刚刚挨了洋鬼子的哭丧棒,“啪啪地响了之后”,“似乎完结了一件事”。或者自轻自贱,骂自己是“虫豕”,向人求饶。在这些都失灵之后,便自欺欺人,自我麻醉,变真实的失败为精神上虚幻的胜利,说一声“儿子打老子”就“心满意足的得胜”了,甚至“用力在自己脸上连打两个嘴巴”,“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人一般”。这种安于落后、盲目自欺自慰的精神胜利法麻痹了阿Q的觉悟和反抗,把血泪斑斑的苦难史变幻成永不失败的光荣史。 第三,阿Q的性格深深地烙着封建观念意识,显得十分麻木可、笑。他具有农民的质朴、憨厚,却又夹杂着游手好闲的习气。如被假洋鬼子打了以后,就去摸小尼姑的头皮,说:“小和尚摸得我摸不得”,以此作为自己的一桩“勋业”,飘飘然陶醉在旁人的赏识和哄笑中。他维护“男女之大防”。他鄙视城里人,还觉得未庄的乡下人很可笑,没有见过城里人煎鱼,没有见过杀头。他认为造反就应杀头。对赵太爷、钱太爷这样的未庄统治者,“在精神上独不表格外的崇奉”,在辛亥革命的风暴中还敢“革他妈的命”。阿Q性格的矛盾,一方面固然表现他不甘处于被压迫的地位,具有改变自己地位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说明几千年的封建思想对他精神上的严重束缚。 第四,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一种丧失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安于并粉饰民族落后与被奴役命运的精神病态,也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国民性的弱点”,这种国民劣根性是中华民族觉醒与振兴的严重的思想阻力。阿Q精神不仅是个别阶级、民族的现象,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只要还有个人或集团处于落后地位,就有产生粉饰落后的精神胜利法的可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9-14
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国人的劣根性,外国人不知道,中国人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我自己就时常有。在弱肉强食的时代,你不如此,还有别的办法?集中到阿Q身上,我们会觉得很可笑,其实阿Q只有这样,也只能这样。所以这个形象很真实,很生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