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去改变什么?改成什么样?怎样去改变?

如题所述

时下最流行的词语可能就要属“改变”了。不管在日本,还是在国外,不管在企业,还是在政坛,或者电视台的脱口秀节目中,随时随地都能听到“改变”这个词。一提到“改变”,往往给人一种积极、主动的感觉。但实际上,这种观念是片面的,既然有“做出改变”的一方,必然就有“被迫改”的一方。如果“被迫改变”的一方表现出强烈的抗拒心理,就会被列为反对势力,甚至被简单地归为消极势力,这种情况时有发生。“改变”是一个充满奇妙力量的词语。如果使用“改变”这个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比如,
但在实际生活中,几乎从没有人是认真弄清这些问题后,再去考虑“改变”的。在工作上,上司往往命令大家“做出改变来看看”。员工们接到命令后,会觉得一头雾水,不知道“到底要改变什么”,碍于面子问题,又不好意思直接去问。结果,只好安慰自己“虽然不是十分了解,但是,凭自己的理解去做就行了”、“有机会的话,一定要跟上司说说自己的想法”、“下次,可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 最终,只能老老实实地应承上司“一定照办”。这样不知不觉间,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也做到了领导的位置,却完全忘记了当时的情景,也像以前的上司一样,开始命令周围的员工“做出改变”,完全不管应该改变什么。非常不可思议。
抵触的6个层次
一提到改变,大家往往会产生抵触情绪 。比如:
认为打算花大力气解决的问题根本算不上问题;
无法就解决问题的方式达成一致;
认为凭这种方法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认为如果采用了这种方法,就会导致各种消极结果;
认为在按照提议的方法解决问题时,会遇到阻碍,根本无法实现;
对未知情况感到恐慌。如果能够从下面个方面来看问题,就会消除
在TOC理论中,将其称之为抵触的个层次。 译者注
针对改变的抵触情绪。
对打算花大力气解决的问题持认同态度;
就解决问题的方式达成一致;
认为凭这种方法完全可以解决问题;
认为如果采用了这种方法,不会导致各种消极结果;
认为在按照提议的方法解决问题时,可能会遇到阻碍,但可以采用积极的方法回避所有问题。
对实现目标的前景充满信心。
“改变”和“不变”的对立
面对改变,一方面,人们往往认为,为了幸福生活,需要确保安全,因此,最好不要改变目前的生活状况。另一方面,又认为,为了幸福地生活,需要进行必要的挑战,因此,最好还是做出改变。无论是在人际关系复杂的公司,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要面对这种对立,一方面主张“改变”,另一方面又主张“保持现状”,这充分体现了内心的矛盾。
同样,不同的人之间也存在这种对立。一方面,对方认为为了幸福地生活,需要确保安全。因此,最好不要改变目前的生活状况;另一方面,自己则认为为了幸福地生活,需要不断进行挑战。因此,最好还是做出改变。虽然,图 中只有个简单的项目,但其中蕴含的道理却是难以估量的。
追求安全感是每个人的天性,无论是谁都不可
避免。只要存在危险,不管是否危及生命,都很难让人幸福地生活下去,只要明确了这一点就不难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