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多的孩子怎样进行早期教育呢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1-22
早就听说孩子到了2岁以后就到了“头疼”期。我家宝宝现在也到2岁2个月了,确实让我体会到了“难带”的 感觉。今天,我特地就这个问题浅学了一下,在这里分享给同龄的宝妈们,一齐来探讨一下,如何在这个关键期带好我们的孩子。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早教”? 大部分的家长都不明确做早教的目的,都是在“跟风”,到底早教是什么?目标是什么?所谓早教即“早期教育”简称,一般是指在从出生到适龄入学前这一段时间的教育称为“早教”。 那么,目的又是什么呢? 其实很多书籍或者资料上都有解释大同小异都提到说,开发早期智力,培养健康性格等等。 当然大部分家长还是会把早期教育跟小学教育扯到一起,都会问“这么小的孩子能学什么?”,一旦有这样的疑问,那还是建议不要去做早教了,否则真正做早教的会让您大失所望。 首先不要认为孩子会“学”到什么。可以说孩子早教投入相当于一份风险投资,孩子成长过程中“环境教育”是占到所有教育80%比例的,其中家庭环境的健康又占到80%,所以该如何做,简单的说就是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特别是“家庭环境”。 市面上的一些个早教中心不能全信!最重要的还是家长自己的心理! 早教就在您身边! 所以,由此看来,“早教”是什么大家都明白了--贵在心态上!

那么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从反面去引导、教育孩子呢?

正确认识宝宝的异常表现 2岁宝宝已经开始自己会玩耍了,很多时候会做出我们想不到的事情,这正是孩子天真的做造成的,这种现象,也是宝宝大脑智力发育的外在表象。不过父母对于这些异常表现不要经常干扰宝宝,很多时候父母喜欢拿其他宝宝的长处和自己宝宝对比,其实这是错误的,现在宝宝已经能听懂父母的话,宝宝会执拗的故意给父母做对,从而激发一些小矛盾出来。训练宝宝解决问题的能力 2岁宝宝已经有了思维的能力,父母可以适当的训练宝宝自己解决问题来提高思维能力。例如,当宝宝想要高处的玩具时,会寻求父母的帮助,这个时候,父母可以问宝宝能不能自己拿下来呢?也可以引导宝宝搬个小板凳来,若其第一次通过这种方法拿到了玩具,那么,会提高宝宝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父母如何避免与宝宝的矛盾 父母对与宝宝都是有一些期望值的,比如:宝宝喝了200ml的奶,父母认为宝宝应该喝300ml等;其实,宝宝的生长发育是顺应一定规律的,如果父母没有正确认识宝宝发育的规律,经常把自己的想法压制在宝宝身上,会令宝宝有抵抗情绪,这样会产生很多矛盾。 因此,父母应该放下姿态,与宝宝打成一气,不要让宝宝认为自己的行为都收到约束,或者父母像个法官一样严肃。同时,要给宝宝一些自由,不要处处限制宝宝的想法,对宝宝没有伤害的事情,可以放任;如果影响不好的事情,父母还是要马上制止的,这个时候不要因为宝宝的心情而放松督促。当然,父母更不应该以自己心情的好坏来限制宝宝的行为。 宝宝的情绪是父母情绪的写照,对这个时候的宝宝来说,父母就是宝宝的一切,父母的情绪宝宝都是很敏感的,而且能够通过父母的情绪来判断父母心情的好坏,同时影响了宝宝的情绪,因此,快乐轻松的环境是宝宝心理健康成长的保障。 宝宝爱哭闹是有很多原因引起的,父母只有了解了这些原因,才会知道如何结局问题,很多时候宝宝会因为东西被拿走、自己做不好事情等原因哭闹;不过,这个时候宝宝还不知道自己会累,宝宝玩的时间久了,自己因为累而不舒服,这个时候,父母要让那个孩子静下来,给宝宝讲讲故事,让宝宝休息一下就没有事情了。父母是宝宝学习的榜样 2岁的宝宝的模仿能力很强的,宝宝很多能力和行为都是生活中各种事情的积累,这个时期,父母是宝宝模仿的对象之一,当父母看到宝宝有不满意的行为的时候,就要反思自己是不是有这种行为,很多父母平时不注意自己的行为,等发现孩子不爽的时候,就开始喋喋不休的唠叨孩子,其实,随着宝宝的长大,宝宝也在判断父母的行为,宝宝更希望父母能理解自己的行为,如果父母这个时候开始把自己的意识强压给宝宝,宝宝也会有抵触的情绪;随着孩子的长大,这种意识上的矛盾就就越来越显著。因此,父母在宝宝出生的那一刻,就应该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和社会交往、工作敬业等精神。注意事项 宝宝成长过程中,他们的发展各有不同,父母不要一味拿着自己宝宝与别家的对比,每个宝宝都有他自己的发育周期,父母要正确认识这个问题。那么,2岁宝宝如何早教还要注意2岁宝宝已经进入了执拗期,父母一定要多从宝宝自己角度考虑问题。下面再来从科学的层面具体讲解一下,在婴幼儿时期这个重要的发展期我们应该从哪些正面注意些什么?

婴幼儿已经具有了创造力的萌芽。幼儿的创造力具有不自觉性、不稳定性,可塑造强等特点,利用他们的可塑性对他们进行早期教育,使其创造力趋向自觉稳定,让其处于萌芽状态的创造力得以发展是早期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婴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必须以其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而若拔苗助长,则欲速不达。所以培养,就应尊重婴幼儿创造力发展的规律,在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活动中,让其创造力尽可能充分得以发展。

1、在游戏中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儿童的创造力日益提高,从单纯模仿发展到创造,他们逐渐创造性地开展游戏情节,创造力地扮演游戏角色,创造性地制作游戏道具等等。 但是游戏水平的发展并非完全是自发的。缺乏成人指导的儿童,他们的游戏可能长时间地停留在较低级水平,如果成人只是让儿童无所事事放任自流地玩,那就会消磨掉儿童的智慧,浪费人生最宝贵的光阴。所以我们说,在游戏中发展儿童的创造力,需要成人的帮助、启发、引导,有意识地促进儿童的想象和创造。

2、丰富艺术生活 音乐、绘画都是培养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一致认为音乐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好方式。 因为音乐会促使右脑的发育,而右脑发达的人往往具有非凡的创造力,象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发明家爱迪生、艺术大师毕加索都是右脑发达型人。另外音乐可以丰富幼儿的精神世界,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幼儿情绪兴奋愉快,这个时候,其创造力就处于极佳状态。 “音乐”早在“胎教”时就已盛行。看来,它真是能带给我们到另一个美妙世界的捷径!所以努力吧!据说, 1岁每天听纯音乐 培养孩子的听力注意力 2岁每天听美声歌曲 国语的 英语的 培养孩子的语言分辨力 记忆力 3岁每天听语言类 国语的 英语的 培养孩子的语言模仿力 表达力 4岁每天看影音 图书 国语的 英语的 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阅读力 5岁每天看文化基础 培养孩子热爱科学文化知识 同样绘画也可以促使幼儿大脑右半球的发达,增强幼儿想象力、形象思维力和创造力。对幼儿绘画的评价,主要不是以象不象来衡量,而是要看他是否能发挥想象,创造美的形象。因而幼儿的涂鸦,虽然稚嫩、拙扑,但他们每画出的一个形象,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种创造,家长应大力鼓励儿童的这种创造。

3、发展语言 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在幼儿期。早期的语言训练,不仅促进语言本身的发展,还可促使智力超前发展。对于学龄前的儿童来说,语言能力主要是听和说的能力,听说能力培养主要是在日常对话以及讲故事中进行。在与幼儿进行对话时,要因势利导,抓住时机,就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话对话,这样儿童就会兴致勃勃地启动思维,即兴表述生动的语言。幼儿都喜欢故事,家长在讲故事时,可选择一些悬念较强的作品,引导儿童探究问题。在故事讲述过程中,还可利用启发提问的方式, 刺激儿童的思考与语言表达,让儿童发挥想象和创造。

4、发展动手能力 幼儿的好奇心特别强,什么东西都要摸摸、动动。家长不应简单粗暴地制止,而应对孩子的好奇心予以肯定和鼓励,同时给予他正面的解释和教育,告诉他要爱惜东西,告诉他什么东西不能乱动,否则会出危险,在家长的正确引导下,儿童的好奇心会不断向新的水平和更广泛的方面发展。

另外家长应鼓励儿童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铺床叠被,洗手帕等,鼓励儿童搞一些小制作,在实际操作中,一方面可以锻炼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锻炼手指部小肌肉的发展,相应地也就促进这些小肌肉在脑中对应部位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就促进了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宝妈们,我们肩上的责任重而道远,一起努力吧!培育出希望的下一代!这责任重于泰山,不可推卸而不可亵玩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4-08
“早教”是现在的年轻父母十分关注的话题,但是由于一些不良的商业炒作,歪曲了
“早教”的本意,导致整个社会,包括父母对“早教”二字存在着许多误解,使许多孩子过早地失去了快乐的童年,因此有必要在这里做出澄清。
“早教”指早期教育,一般指孩子从出生以后至入学以前的教育,近些年来更把早期教育的重心放在3
岁前的教育上。
由于近数十年来婴幼儿心理研究的蓬勃发展证明了这样一个观点,
即婴幼儿不是一个被动的、无能的接受体,而是从呱呱坠地开始就是一个主动、积极、有巨大潜力、生气勃勃的主体,
这个观点为早期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需要明确的是早期教育的目的是要促使孩子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形象一点来说,
早期教育就是对孩子进行“做人”的启蒙教育,一方面要积极发展孩子的思维,开发智力;另一方面更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学会与人相处,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只有两者兼顾,才能为孩子缔造完美幸福的人生提供良好的开端。
因此,
对普天下的孩子来说,能够使他们健康、愉快、乐于交往,充满求知欲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早期教育。
在这样的理念下,父母就可以以轻松的心态来应对早期教育,并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以下建议供您参考——
1。摆正心态,不轻信“天才”、“神童”等夸大其辞的广告宣传。
2。尊重兴趣,游戏学习。小孩子是不可能一本正经地坐下来听老师讲课的,他们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玩,而在他们的游戏中充满了学习的契机和成长的机会。抓住机会则能在快乐中学习。市面上有不少的育儿书籍介绍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可从中获得启发并加以运用。
3。不要忽视孩子的性格培养。
第3个回答  202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