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知是贬义词吗?

如题所述

公知成为了一个贬义词,主要是公共知识分子以“意见领袖”自居,其实并没有正真的独立性,也没有价值中立的批判精神,主要宣扬所谓的知识自主性。

他们的很多言论,已经突破了底线。他们的立场,已经站在了对立面。就是因为他们有他们的目的性。他们为了达到目的,甚至说出一些有悖常理,让人觉得荒唐可笑的话来。

事实上,“公知”也必须存在。无论公知们如何相互攻击和谩骂,永远比没有“公知”强。因为一个没有“公知”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已经令所有人绝望的社会:连知识分子都不再有对社会的大关怀,或者说是压制自己的这种关怀,这个社会就一定心脉已断。

若将其追根溯源,则可以追溯到开展于法国中的启蒙运动。

但那时候的所谓“公知”是引领着轰轰烈烈的思想变革的浪潮。但是传到中国之后,字义便发生了变化,讲的是自诩,而不是人民给予。如此这般,便显的滑稽可笑了。

而进行相关考据后发现,该名称,也就是“公共知识分子”,在中国正式并且大规模使用,是在2004年,南方系头牌杂志《南方人物周刊》专门为此进行了一次策划,在那次策划中,“公知”仍然是积极向上的意义,并限定了成为公知的两个标准,一是学术能力,二是参加社会事务的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