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关键字解释

如题所述

1、东阳:今浙江东阳县,当时与潜溪同属金华府。马生:姓马的太学生,即文中的马君则。序:文体名,有书序、赠序二种,本篇为赠序。

2、致:得到。

3、假借:借。

4、走:跑,这里意为“赶快”。

5、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6、既:已经,到了。加冠:古代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成年。

7、圣贤之道:指孔孟儒家的道统。宋濂是一个主张仁义道德的理学家,所以十分推崇它。

8、硕(shuò)师:学问渊博的老师。游:交游。

9、尝:曾。趋:奔赴。

10、乡之先达:当地在道德学问上有名望的前辈。这里指浦江的柳贯、义乌的黄溍等古文家。执经叩问:携带经书去请教。

11、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辞色,言辞和脸色。

12、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13、叱(chì)(咄duō):训斥,呵责。

14、俟(sì):等待。忻(xīn):同“欣”。

15、卒:终于。

16、箧(qiè):箱子。曳屣(yè xǐ):拖着鞋子。

17、穷冬:隆冬。

18、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扩展资料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赠序。在这篇赠序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

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全文结构严谨,详略有致,用对比说理,在叙事中穿插细节描绘,读来生动感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送东阳马生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5-11
[1]余:我。   [2]手自:亲自动手。   [3]嗜:特别爱好。   [4]无从:无法。   [5]致书:得到书。致:得到。   [6]假借:同义复词。借。“假”也是借的意思。   [7]弗之怠(dài):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弗,不。“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8]走:跑。   [9]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10]以是:因此。   [11既加冠(guān):加冠之后,指已成年。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guàn)(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以二十。这里即指二十岁。既:已经。冠:名词,帽子。   [12]患:担心,忧虑。   [13]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硕,大。   [14]尝:曾经。   [15]趋:奔向。   [16]先达: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17]叩问:请教。叩,请教。同义复词。   [18]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又作德高望重。望,声望,名望。隆:高。   [19]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门人、弟子,学生。填,充。这里是拥挤的意思。   [20]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辞色,言语和脸色。   [21]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   [22]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表现尊敬而专心)。   [23]或:有时   [24]叱(chì)咄(duō):训斥,呵责。   [25]至:周到。   [26]复:回答。   [27]俟(sì):等待。   [28]负箧(qiè)曳屣(xǐ):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箧:书箱。屣:鞋。   [29]穷冬:严冬。   [30]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31]舍:学舍,书馆。   [32]支:通“肢”,肢体。   [33]媵(yìng)人:服侍的人   [34]汤:热水。   [35]沃灌:浇洗。   [36]衾(qīn):被子。   [37]拥:围着。   [38]而:表承接。   [39]乃:才。   [40]寓逆旅:寄居在旅店里。逆旅,旅店。   [41]被(pī):通“披”,穿戴   [42]缨:帽带   [43]腰:在腰间挂着。腰,名词作动词。   [44]容臭(xiù):香袋。臭:气味 这里指香气   [45]烨(y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46]缊(yùn)袍敝(bì)衣:破旧的衣服。缊,旧絮。敝,破。   [47]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的意思。略无:毫无。慕、艳,羡慕。   [48]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中:内心。口体之奉:指吃的和穿的。奉:供养。   [49]盖:大概。   [50]道:说,讲。   [51]耄(mào)老:年老。八九十岁的人称耄。宋濂此时已六十九岁。   [52]幸预:有幸参与。君子指有道德学问的读书人。   [53]缀:这里意为“跟随”。   [54]谬称:不恰当地赞许。这是作者的谦词。   [55]诸生:指太学生。   [56]太学:明代中央政府设立的教育士人的学校,称作太学或国子监。   [57]县官:这里指朝廷。   [58]廪(lǐn)稍:当时政府免费供给的俸粮称“廪”或“稍”。   [59]裘(qiú):皮衣。   [60]葛:葛布。   [61]遗(wèi):赠送,给予,这里指接济。   [62]司业、博士:分别为太学的次长官和教授。代指有学识的人。   [63]非天质之卑:如果不是由于天资太低下。   [64]流辈:同辈。 流:平。   [65]朝:旧时臣下朝见君主。宋濂写此文时,正值他从家乡到京城应天(南京)见朱元璋。   [66]以乡人子:以同乡之子的身份。   [67]谒(yè):拜见。   [68]撰(zhuàn):同“撰”,写。   [69]长书:长信。   [70]贽(zhì至):古时初次拜见时所赠的礼物。   [71]夷:平和。   [72]“谓余”二句:认为我是在勉励同乡人努力学习,这是说到了我的本意。   [73]诋:毁谤。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5-29
[1]余:我。   [2]手自:亲自动手。   [3]嗜:特别爱好。   [4]无从:无法。   [5]致书:得到书。致:得到。   [6]假借:同义复词。借。“假”也是借的意思。   [7]弗之怠(dài):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弗,不。“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8]走:跑。   [9]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10]以是:因此。   [11既加冠(guān):加冠之后,指已成年。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guàn)(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以二十。这里即指二十岁。既:已经。冠:名词,帽子。   [12]患:担心,忧虑。   [13]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硕,大。   [14]尝:曾经。   [15]趋:奔向。   [16]先达: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17]叩问:请教。叩,请教。同义复词。   [18]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又作德高望重。望,声望,名望。隆:高。   [19]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门人、弟子,学生。填,充。这里是拥挤的意思。   [20]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辞色,言语和脸色。   [21]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   [22]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表现尊敬而专心)。   [23]或:有时   [24]叱(chì)咄(duō):训斥,呵责。   [25]至:周到。   [26]复:回答。   [27]俟(sì):等待。   [28]负箧(qiè)曳屣(xǐ):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箧:书箱。屣:鞋。   [29]穷冬:严冬。   [30]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31]舍:学舍,书馆。   [32]支:通“肢”,肢体。   [33]媵(yìng)人:服侍的人   [34]汤:热水。   [35]沃灌:浇洗。   [36]衾(qīn):被子。   [37]拥:围着。   [38]而:表承接。   [39]乃:才。   [40]寓逆旅:寄居在旅店里。逆旅,旅店。   [41]被(pī):通“披”,穿戴   [42]缨:帽带   [43]腰:在腰间挂着。腰,名词作动词。   [44]容臭(xiù):香袋。臭:气味 这里指香气   [45]烨(y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46]缊(yùn)袍敝(bì)衣:破旧的衣服。缊,旧絮。敝,破。   [47]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的意思。略无:毫无。慕、艳,羡慕。   [48]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中:内心。口体之奉:指吃的和穿的。奉:供养。   [49]盖:大概。   [50]道:说,讲。   [51]耄(mào)老:年老。八九十岁的人称耄。宋濂此时已六十九岁。   [52]幸预:有幸参与。君子指有道德学问的读书人。   [53]缀:这里意为“跟随”。   [54]谬称:不恰当地赞许。这是作者的谦词。   [55]诸生:指太学生。   [56]太学:明代中央政府设立的教育士人的学校,称作太学或国子监。   [57]县官:这里指朝廷。   [58]廪(lǐn)稍:当时政府免费供给的俸粮称“廪”或“稍”。   [59]裘(qiú):皮衣。   [60]葛:葛布。   [61]遗(wèi):赠送,给予,这里指接济。   [62]司业、博士:分别为太学的次长官和教授。代指有学识的人。   [63]非天质之卑:如果不是由于天资太低下。   [64]流辈:同辈。 流:平。   [65]朝:旧时臣下朝见君主。宋濂写此文时,正值他从家乡到京城应天(南京)见朱元璋。   [66]以乡人子:以同乡之子的身份。   [67]谒(yè):拜见。   [68]撰(zhuàn):同“撰”,写。   [69]长书:长信。   [70]贽(zhì至):古时初次拜见时所赠的礼物。   [71]夷:平和。   [72]“谓余”二句:认为我是在勉励同乡人努力学习,这是说到了我的本意。   [73]诋:毁谤。   [74]际遇之盛:遭遇的得意,指得到皇帝的赏识重用。   [75]骄乡人:对同乡骄傲。

参考资料:百度文库

第3个回答  2011-06-11
[1]余:我。   [2]手自:亲自动手。   [3]嗜:特别爱好。   [4]无从:无法。   [5]致书:得到书。致:得到。   [6]假借:同义复词。借。“假”也是借的意思。   [7]弗之怠(dài):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弗,不。“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8]走:跑。   [9]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10]以是:因此。   [11既加冠(guān):加冠之后,指已成年。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guàn)(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以二十。这里即指二十岁。既:已经。冠:名词,帽子。   [12]患:担心,忧虑。   [13]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硕,大。   [14]尝:曾经。   [15]趋:奔向。   [16]先达: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17]叩问:请教。叩,请教。同义复词。   [18]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又作德高望重。望,声望,名望。隆:高。   [19]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门人、弟子,学生。填,充。这里是拥挤的意思。   [20]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辞色,言语和脸色。   [21]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   [22]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表现尊敬而专心)。   [23]或:有时   [24]叱(chì)咄(duō):训斥,呵责。   [25]至:周到。   [26]复:回答。   [27]俟(sì):等待。   [28]负箧(qiè)曳屣(xǐ):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箧:书箱。屣:鞋。   [29]穷冬:严冬。   [30]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31]舍:学舍,书馆。   [32]支:通“肢”,肢体。   [33]媵(yìng)人:服侍的人   [34]汤:热水。   [35]沃灌:浇洗。   [36]衾(qīn):被子。   [37]拥:围着。   [38]而:表承接。   [39]乃:才。   [40]寓逆旅:寄居在旅店里。逆旅,旅店。   [41]被(pī):通“披”,穿戴   [42]缨:帽带   [43]腰:在腰间挂着。腰,名词作动词。   [44]容臭(xiù):香袋。臭:气味 这里指香气   [45]烨(y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46]缊(yùn)袍敝(bì)衣:破旧的衣服。缊,旧絮。敝,破。   [47]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的意思。略无:毫无。慕、艳,羡慕。   [48]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中:内心。口体之奉:指吃的和穿的。奉:供养。   [49]盖:大概。   [50]道:说,讲。   [51]耄(mào)老:年老。八九十岁的人称耄。宋濂此时已六十九岁。   [52]幸预:有幸参与。君子指有道德学问的读书人。   [53]缀:这里意为“跟随”。   [54]谬称:不恰当地赞许。这是作者的谦词。   [55]诸生:指太学生。   [56]太学:明代中央政府设立的教育士人的学校,称作太学或国子监。   [57]县官:这里指朝廷。   [58]廪(lǐn)稍:当时政府免费供给的俸粮称“廪”或“稍”。   [59]裘(qiú):皮衣。   [60]葛:葛布。   [61]遗(wèi):赠送,给予,这里指接济。   [62]司业、博士:分别为太学的次长官和教授。代指有学识的人。   [63]非天质之卑:如果不是由于天资太低下。   [64]流辈:同辈。 流:平。   [65]朝:旧时臣下朝见君主。宋濂写此文时,正值他从家乡到京城应天(南京)见朱元璋。   [66]以乡人子:以同乡之子的身份。   [67]谒(yè):拜见。   [68]撰(zhuàn):同“撰”,写。   [69]长书:长信。   [70]贽(zhì至):古时初次拜见时所赠的礼物。   [71]夷:平和。   [72]“谓余”二句:认为我是在勉励同乡人努力学习,这是说到了我的本意。   [73]诋:毁谤。   [74]际遇之盛:遭遇的得意,指得到皇帝的赏识重用。   [75]骄乡人:对同乡骄傲。
第4个回答  2011-06-08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的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