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英语书面翻译或者口译方面的工作,需要学习哪些课程?

我是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想请教各位前辈,如果想要从事英语书面翻译或者口译方面的工作,我需要学习哪些课程?

你可以考虑报考英国巴斯大学的同声传译硕士,还有,英国的纽卡斯尔大学的口译课程也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再有就是欧盟口译司的口译培训项目了。不过,一般人都很难考上欧盟口译司项目,毕竟是世界最好的口译课程嘛。
国内的话,首先考虑上外高翻学院,上外的口译项目就是由欧盟口译司和联合国合办的,世界顶级。不过,学费不菲,而且,每年只招收10人。其次,就是北外的高翻学院了。毕竟是老牌外语院校。
不想花那么多费用和时间,就学好口译的话,就要考虑其他的一些口译班了。
不过,你需要擦亮眼睛,仔细挑选好的口译班。千万不要参加中译的林超伦大师口译班,大家都懂的,那个人是个……,嘿嘿

有这样一片文章,北外高翻写的,看看吧:

所谓大师的无稽神话(据说是北外高翻所写,炮轰林超伦)

5月27日晚,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去听《国际同传大师林超伦邀您共享“译”彩人生》的口译讲座。
林大师开门见山,先说学同传没那么难,其实可以“一步登峰”。他循循善诱道:这里的“峰”是“异”峰,而非“高”峰,如果是高峰,就无法在短期内到达,而“异峰有殊途”,可以走捷径。他还举例说,我们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该用“点穴法”,这样才能“一点突破”。
紧接着,林大师开始正式培训,首先训练快速转换能力,具体做法是放映PPT,每一页PPT上有一个英文单词,比如university、park、staff,都不是很难的词汇,每换一页,让大家第一时间说出单词的中文意思,最好脱口而出,越快越好。有些在座的同学词汇量确实不行,一些简单的词都未必认识,难免卡在中间,林便鼓励跳过生词不翻,“不求准确,但求跟上”,“想而必死,不想则活”。林还要求大家集体起立,据说“站着翻反应会更快”。这样连续放了4、5遍,由于就那么几个简单词,顺序丝毫不改地循环放映,在频频站起练习数次后,大家终于都貌似能“脱口而出”了(比如一看到university,就会立刻翻成“大学、公园”,而此时下一页的“park”尚未出现)。林大师于是恭喜大家已具备快速转换能力。
这让我想起赵本山的小品,本山大叔问范伟的都是范之前答过的问题,范每一答对,“赵大忽悠”就激动上前紧紧握住他的双手:“恭喜你都学会抢答啦!”
热身完毕,林开始介绍“大师班”14天课程的三个阶段:第1天(快速转换,刚刚练过)、第1-10天(掐表视译,稍后详解)、第11-14天(入箱点穴),然后就可以做同传了!今天的讲座,就是要让大家了解培训体系和流程。
关于“入箱点穴”是怎么回事,林解释说初学者往往在翻译时去听自己所说的话,如果翻错了,会下意识说“哎呦,我不是这个意思”,可见自己在听自己所说的话。只有忍住,不听自己所说的话,紧跟发言人下面要说的话,才是好的同传。练同传要求聚精会神+起居配合(保证充沛的精力)+奋勇直前(坚定的信念)。谈到信念时,林拍胸脯说:“老师的信念绝对不会动摇,我敢收你为徒就能保证把你带出来,不存在带不出来的现象,在座的个个都能当同传!”
林说:“学同传要学到什么程度?学到你看见一个东西立马就想去翻它”。说实话,我非常不能理解这怎么会是学同传的特质,记得本科考中、高级口译的时候,我也是走在街上看见商店招牌就忍不住去翻,与同传无关。
于是继续播放PPT,每页以三个英文单词为一组陆续放映,三字一译,要求在场各位再次起立,迅速翻译依次闪过的PPT。(注:此时我感觉林不是老师,就是一个放PPT的,这个职业谁都能干哈)。林摸出自己的手机,打开手机的秒表,掐着时间让大家翻啊翻,30秒内必须译完90个单词。同学们大多不太反应得过来,于是林大喊“不会翻?扔掉、再扔掉!敢扔是一个重大的技能!翻错了?错了就错了,绝不改口!”
结果,不管三七二十一,该扔的扔,该错的错,经过扔得太多和错得太多之后,破罐子破摔也总算走完一遍。林大师不顾台下某同学质疑教学方法的声音(林说这个方法就是最先进的,“也许哪天你能发明出比我更好的方法”),宣布初级班的内容圆满结束,下面进入中级班!
他拿出一篇关于VISA卡的文章做视译训练,文章居然是1997年金融危机期间的讲话!林说偏爱这篇文章,所以没有换。我无论如何都无法相信拿出14年前的文章练口译是缘于教材经典而非教师懒惰乃至毫无责任感,难道林大师领了VISA卡14年的明星代言费?
林先让大家翻译一遍,而后告诉大家正确的译文,再让大家视译,一遍又一遍。
全体起立,翻!本来不会翻的个别字词,耳听身边的“高手”同学会翻,便跟着鹦鹉学舌,也仿佛会“翻译”了。第一、二、三次,几乎都没有人能把PPT上的文章在规定时间(30秒左右)内翻完,但是第四、五、六遍,由于每个人都已掌握了中文大意,“完工”的时间在不断缩短,终于越来越多的人能“翻译”完了,虽然出来的句子相当拧巴,显然不是人话,但林大师无比兴奋地激励道:“你有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同传啦?”(这个笑话好冷啊)
林大师还自鸣得意道:“意思到位后就不要再译了,最后一两句翻不翻不要紧,只有末尾不翻,才容易跟讲者同时结束,显得‘很顺’。”
林要求所有在场听众起立大吼数声,我也入乡随俗,加入了干嚎的阵营,但林要求吼得短促而有力,要喊到“心口发热”,“肾上腺素涌动”,热血奔流沸腾。随后,林大师的至理名言诞生了!——“狗急了能跳墙,人急了就能学同传!”
再重复一遍:“狗急了能跳墙,人急了就能学同传!”(林超伦语录)
听到这里,恐怕不仅是我,所有人都在为林大师感到害臊。许多同学开始纷纷议论:“真是跳梁小丑!”、“咋这么像传销呢?”
还没等大家回过神来,林大师已经高调宣布:中级班正式结束,以下开始高级班!
按照之前的介绍,高级班就要开始“点穴”了。虽然之前的内容大多空洞无物,但我依然傻傻地期待林大师能为我们带来惊喜,哪怕只是一点点。
同学们再次被迫集体起立,随林大师大吼数声,很有胸口碎大石般的豪迈。林大师很满意,继续放PPT,依次让同学们翻译。兴许是中级班的东西消化不良,闹肚子闹心,大伙还是不大会翻,干脆听大师的——直接扔掉!还有的内容本来不会,但经林大师给出标准答案后,逐渐熟练,死记硬背,算是勉强可以继续,这样一遍又一遍,终于可以在指定时间内说完,哦,说错了,是“翻”完。
我只能说,所谓点穴实际沦落成了挠痒痒——越挠越痒痒,不是挠得不使劲,而是没有挠到点子上。更糗的是,林大师在给出“正确答案”时,居然把six翻译成了7,全场哗然。大师可是国际化人才,不至于这么不靠谱吧。更不给林大师面子的是,中途已经开始有人愤而离场——他们认为林浪费了他们的宝贵时间。
我不敢妄评林大师的口译水平,而是善意地想:毕竟林大师在国外开公司有大把的银子可赚,培训只是副业,难免不常备课、业荒于嬉。我认为恐怕只有小学差生才会将six翻译成7,林的失误应该不是水平问题,而是对讲义不熟使然,其本质是对金钱的追逐和对学生的不敬,是对教师这一职业的亵渎。
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我经历了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如同过山车般呼啸癫狂的变幻。我不敢说厌恶林,但至少已丧失了对他的任何好奇和尊敬。但我没想到的是,林大师此后的表现(观众提问环节),才真正让人感到痛心和不堪。
林环视全场,正色自夸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联合国译员可以边做同传边打毛衣?其实那个根本不算什么,老师我还可以一边同传一边发电子邮件”。话音未落,台下那个嘘声四起啊!!
我深信:真正的大师一定拥有严谨的学风与实事求是的精神。林若以大师自居,大可以搞个专场表演,边发电邮边做同传,用盖世神功让世人开开眼。浮夸的商业宣传与拙劣的信誓旦旦,恐怕只源于四个字:利令智昏。
自由问答环节正式开始。
有一位同学连问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说遵照林著《实战口译》没能学成笔记法,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在学习过程中出了问题;第二个问题我记不清了,总之一共两个问题,结果林大师说《实战口译》是03年的书,现在来看确实很不完善,然后……第二个问题是什么来着?
总共就两个问题,林大师愣给忘记了一个,全场一片肃静!
那个同学可能是认为林大师被第一个问题噎住了没缓过气来,所以忘记后一个问题倒也情有可原,于是又重复了一遍自己的问题。
轮到下一位同学提问,前后三个问题,一气问完之后,林大师一鸣惊人:“不好意思,你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哦,对对对,那……第二个问题是什么,啊啊……那第三个问题是什么?”彻底faint、faint再faint! 大家这才真正意识到:原来林大师的记忆力是如此之差!(见过差的,没见过这么差的!)
还有同学问到交传怎么学,林说经过多年的思考,突然琢磨出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交传要学好,得靠三个东西:自有的知识、短期记忆能力、笔记,三者是互动的。三者只要占其一即可做交传。比如你若知识渊博,知道讲话人要说什么,那么不需要短时记忆和笔记就能翻译。他举了一个莫名其妙的例子,比如他曾去一家工厂,该厂工程师比总经理更懂业务,所以总经理说完之后,工程师不顾总经理刚刚说过些什么,完全自说自话,所说的内容不仅包含了总经理要说的,而且更加专业、丰富,这就是好的翻译,而完全不需要靠短时记忆和笔记。
在场的听众都暂时屏住了呼吸,似乎大家都觉得这跟翻译没什么关系,难道林大师的逻辑也出了问题?
紧接着,林大师又假想了另一种极致的情况,那就是短期记忆超强,没有知识和笔记也无所谓,因为你只需重复发言人的话即可。
听众们再次休克,如果这样,鹦鹉都是高级翻译。
再接着,林大师又设想了最后一种极致的情况,那就是笔记超强,没有知识和短期记忆也无所谓,反正都记下来了嘛——我想他大概搞错了口译员与速记员的区别。
林大师的结论是:初学口译的人要靠记忆力,注重短期记忆,因为此时他们的知识匮乏,笔记没上正轨,所以短期记忆能力对于早期学习最为重要。
“我现在记忆力特差”——“大师”化被动为主动,不动声色地试图为自己解围——“我不赞成培养记忆力,记忆与口译水平毫无因果关系,你的翻译水平什么时候最高?肯定是翻了10-20年后,但那时你的记忆力肯定减退了,是不是?”
其实,他“聪明”地偷换了概念,混淆了短期记忆与长期记忆。我在这里也不想班门弄斧,大家只要有兴趣去翻阅任何一部口译教材,或百度一下,都可以了解口译中短期记忆与长期记忆的概念及其质的区别。我们通常所说的某人记忆力如何,其实都是指长期记忆,长期记忆基于后天而很难改变(当然多吃黑芝麻糊、多喝豆奶没准会有点效果)
又有同学发问:您今天居然没有让我们听一段音频、一个字,就说我们能学会同传。如果我一句都听不懂,听力问题都没解决,该怎么办?
林大师只能摊牌:“口译技能只能说对听力有帮助,但不能解决听力的问题。”好一个“一步登峰”,原来是“一步踏空”!听力、听辨都没有训练,还谈什么口译?
好像是倒数第二个提问的同学,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我曾经亲自做过几次同传,身体很疲劳,有一次做完还病了一星期,您是否后悔过选择同传这条路?”这个同学话音刚出,林慌忙开始从皮包里掏出本子,一阵狂记,好记性到底不如烂笔头啊,再献丑可不得了。
林大师对照着笔记,小心翼翼地开始作答,他首先试探性地抛出了两个问题,我认为这两个问题集中反映了林的狡黠和老辣,推荐重点学习:
“你做不熟悉的事情肯定觉得累,对吧?”(林大胆假定该同学所翻译的素材是其所不熟悉的,此时该同学没有反应)
“你仔细想想,你第一次学骑自行车,肯定觉得很累,对吧?”
两个“对吧”,试图引起共鸣,说白了就是对该同学施加催眠。不料台下同学纷纷说不累,林相当懊恼,转而再次寻找突破口:“那是因为身体没好好锻炼吧,我们公司(林在英国自己创立的KL翻译公司)的员工都可以每天做10小时,连续做一周的”。
“我没有后悔过做同传”,林好像忽然记起了什么,补充道:“我从81年开始自学做同传,那会我是对外经贸大学的老师,总共花了两年时间练成同传。现在还能来教同传,多好啊。”
最后一个同学问到学习材料的选择,林不假思索答:“尽量要多用新材料”。我想林大师的记忆力可能真的超差,他已经忘记刚刚用97金融危机的材料让我们练过视译!
最后的最后,林图穷匕见,言归正传,开始推销自己的课程。我捧着招生简章一看,什么技“超”凡人啦,无与“伦”比啦,两万多的开价可真够贵的。招生简章上居然有好几个错别字,套句北京话——“活儿太糙了”!再次严重质疑大师或大师所代言的国营企业是否对学生足够真诚。
散会后,大家作鸟兽散,这也许是林大师最不愿看到的场景。按说总该有些同学上台,疯求签名或痴盼合影吧。很可惜,“粉丝”一个也没有出现,大师孑然一身,顾盼自雄,台上台下,场内场外,彼此一声叹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7-07
如果不自学的话可以考入专门开有翻译课的英语学院的英语翻译专业的研究生,比如北外的同声传译,上外的会口(前者一年招50个吧,后者一年只招10个左右)北外的毕业了可以拿的是硕士学位,上外的不是,因而上外考试的时候也不会有政治统考,但他的淘汰制特别严格,第一年读完了会有一次考试,考试不过要么重读要么退学,所以要是您觉得自己非常有语言方面的天赋可以去试一试,第二年会有一次去欧盟总部实习的机会(PS:入学考试都会有上外校长来亲自考的),如果您顺利读出来的话就是坐在英语学习金字塔尖的人物啦!其次的话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高反专业也挺好的
如果您是自学的话,而且在长三角一带,您可以去考上外的高级口译证书,具体的书就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出的高级听力、高级翻译、高级口译教程啦。至于高级阅读和高级口语适用性不大,您自己想买也行,其次就是真题要好好做,反复做啦
如果不是的话就去考人事部的翻译证书吧,这个是口笔译都要考的,具体的书我也不大清楚,您可以上淘宝去搜下,然后到卓越当当买就好了,非常抱歉不能在这点提供更多的信息了。
我是英语专业的学生,下学期就开口译和翻译课了,很期待呢,不过我不会考高翻的研究生,因为做一个好的专业的口译员要求很高的:身体百分百过关,不然很可能的分裂症的,还有就是抗压力强,还有就是做好不断学习的准备(一些为会议准备的专业单词要做到会议前记住,会议后就可以忘记,不然大脑会OVERLOAD的)还有一个客观方面的原因是我们国家同传这一块没有很系统的认证制度,还要考一定的关系和知名度
不过我祝你成功哈,加油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5-11
一、主要课程:
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阅读、英语口语、英语中高级听力、英语写作、英语论文写作、中外翻译史、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选读、中西文化对比、英汉语言对比、英汉翻译、汉英翻译、商务英语与翻译、海事英语与翻译、中西翻译理论入门、语言学、文体学、口译理论与实践、同声翻译、文学翻译鉴赏、文化与翻译、翻译批评、影视翻译等。

二、就业方向:既能胜任专业的口笔译工作,也可从事外事、外贸、外资企业、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普通口笔译或管理工作。
第3个回答  2011-07-08
你好,我是英语专业的,现在的翻译工作并不容易做,我认为先要确定那个方向地翻译,是法律方面的,科技方面的或者其他方面的,比如说想要在报社工作的等等,再针对性地购买自己需要的翻译教程。口译的话,买中高级口译教程,也有很多。此外,能够考取一个全国笔译,口译证书的话就比较容易找这方面的工作,一般通过率15%,难度比较大,含金量比较高。
翻译要求的词汇量是很大的,对于流行词汇、新兴词汇、文化的了解等等也很重要。怎样才能地道地表达着就要求多阅读国内外知名的期刊杂志,任重而道远。祝你成功!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07-07
先增加词汇,然后考考中级口译,高级口译,看看商务英语的初中高级,多看一点外文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