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什么叫公屋什么叫居屋

如题所述

公屋”:公屋是香港公共房屋最常见的类别,由政府或志愿团体兴建,出租予低收入居民。

公屋只有居住权,没有产权,子女无继承权。若四口之家获分配的是在10-15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名字大部分以“邨”结尾。相当于我们的廉租房

“居屋”:居屋是于1970年代开始推行的“居者有其屋计划”兴建的,为收入不足以购买私人楼宇的市民,提供出租公屋以外的公营房屋。

居屋亦可让收入相对较高的公屋居民加快腾出公屋单位,供有需要人士居住。居屋产权不完整,不可以转卖,除非向政府缴交了地税差价,名字大部分以“苑、阁”结尾。相当于我们的经适房

下图为公屋:

下图为居屋:


扩展资料:

公屋现状:

现在香港约有三分一居民,即200多万人居住于房委会的67万个及房协的15万个出租公屋单位。

在香港这个寸金寸土的地方,买不起楼的人一般会选择租赁公屋,对公屋的印象就仅限于“廉价出租屋”和“鸽子笼”这两个词。因为它面积小但便宜。

那说起公屋月租,以市区的公屋为例,如果拿公屋的租金,去租私人楼宇,连只房片瓦都无法租到,只够缴纳管理费罢了。如果在郊区,每月房租则会低一些。

居屋现状:

居屋由于得到香港政府的资助,比商业楼盘价格低,一般售价在市价的7成左右。买入居屋后,房主转让、出租等行为都受到限制,房主必须向房委会缴付地价差后,才可把房子在公开市场出租、出售。

现任特首林郑月娥建议调整居屋定价机制,与市价脱钩,衡量市民负担能力的新机制将以收入中位数计算,而不是收入的上限,确保“可负担”的单位数量由50%增加至最少75%。

特首林郑月娥以2018年居屋出售计划为例,单位售价将为“评估市值”的52%,而非原本的70%。如果新的定价政策实施,居屋每个单位的平均售价将会大幅度下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公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居者有其屋计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3

公屋,即香港公共屋邨,是由香港房屋委员会或香港房屋协会兴建的公共房屋,惟以前者占大多数,本文亦针对由香港房屋委员会或其前身兴建的公屋。现时香港一半的居民均居于公屋。

居屋,居者有其屋计划是香港政府的公共房屋计划之一,由香港房屋委员会兴建公营房屋并以廉价售予低收入市民。为收入不足以购买私人楼宇的市民,提供出租公屋以外的自置居所选择,亦可让收入相对较高之公屋居民加快腾出公屋单位,供有需要人士居住。此计划内兴建的公营房屋称为居者有其屋屋苑,通称居屋。

扩展资料

公屋的发展过程

在1960年代,香港屋宇建设委员会推出公共屋邨,包括长沙湾苏屋邨、荃湾福来邨及牛池湾彩虹邨。

当时的公屋没有独立厕所或厨房。在顶层设有天台小学,方便住在徙置区的儿童上学。后来,政府不断加建学校,天台小学被淘汰,并改建为社区中心等公共设施。

随著时代变迁,公屋类型推陈出新,楼层也越来越高。在1960年代兴建的公共屋村大多都只有16层,近年落成的公共屋邨楼宇大约有30、40层。除此之外,香港政府亦推出小家庭单位大厦及长者住宅以应付特别需要。

居屋的发展计划

1973年,香港政府推行十年建屋计划,增加公共屋宇的单位数量。到了1978年,首批居者有其屋屋苑正式推出,它们分别是葵涌悦丽苑、观塘顺致苑、柴湾山翠苑、何文田俊民苑、香港仔渔晖苑及沙田穗禾苑,当时这些单位的售价大约是12万港元。

有时发展商会参与居屋兴建,这些居屋就是「私人参建计划屋苑」,例子有旺角富荣花园、将军澳安宁花园、屯门龙门居、柴湾富欣花园及筲箕湾爱蝶湾。

2000年,香港爆发居屋短桩丑闻,位于沙田小沥源的愉翠苑有两幢大厦因短桩而被迫拆卸,而像天水围天颂苑这些短桩情况不算严重的居屋亦需要作维修工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公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居者有其屋计划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6

1、公屋与内地的廉租房相似,由政府出资兴建,家庭月收入低于1.9万港币的可申请入住,仅需支付少于2000港币的租金,为同面积房屋市场价的七分之一左右。

因为生活负担相对较小,他们反而有一些余钱到茶餐厅、茶楼消费。荃湾、沙田、大埔、元朗、天水围、将军澳等都是公屋聚集区,形成了一个个功能齐全的“独立城市”。香港超过200万人居住在73万套公屋之中,占人口比超过三分之一。

2、居屋是香港政府以各种方式资助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的房屋,产权归居住者所有,但卖出房屋时要向政府补交地价,100万人受这个政策优惠而拥有了自己的住房。

公屋:

居屋:


扩展资料:

公屋,即香港公共屋邨,是由香港房屋委员会或香港房屋协会兴建的公共房屋,惟以前者占大多数,本文亦针对由香港房屋委员会或其前身兴建的公屋。现时香港一半的居民均居于公屋。

由来:

1953年圣诞夜深水埗发生石硖尾寮屋区大火,令53,000名灾民无家可归。当时香港政府为了尽快为灾民提供安身之所,便火速在原址附近兴建徙置大厦(俗称七层大厦)。

此后,政府又在港岛及九龙各处兴建黄大仙、老虎岩、长沙湾李郑屋等徙置区以吸引居所简陋,卫生环境较差的木屋居民入住,自此开始香港政府大量建造公营房屋。

居者有其屋计划(简称居屋计划;英语:Home Ownership Scheme):

由前香港总督麦理浩爵士于1970年代所推行,原意是为一些收入不足以购买私人楼宇,又不合资格(或不愿意)入住公屋的市民提供另一种选择。此计划内兴建的屋苑称为居者有其屋屋苑,通称居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公屋  百度百科—居者有其屋计划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5

1、公屋:公共房屋,除少数外,只租不卖。香港公共房屋,或称公营房屋,是香港政府经由政府机构或非牟利机构为低收入市民而兴建的公共房屋。

香港公共房屋可分为出租永久房屋、资助出售房屋、出租临时房屋数种,主要由香港房屋委员会及香港房屋协会提供,由房屋署统一管理。於2007年,居住在各类型公共房屋的市民占香港人口百分之四十九。

2、居屋:"居者有其屋"计画的简称,居者有其屋计划是香港政府的公共房屋计划之一,由香港房屋委员会兴建公营房屋并以廉价售予低收入市民。

为收入不足以购买私人楼宇的市民,提供出租公屋以外的自置居所选择,亦可让收入相对较高之公屋居民加快腾出公屋单位,供有需要人士居住。此计划内兴建的公营房屋称为居者有其屋屋苑,通称居屋。

扩展资料

公屋在1960年代,香港屋宇建设委员会推出公共屋邨,包括长沙湾苏屋邨、荃湾福来邨及牛池湾彩虹邨。

当时的公屋没有独立厕所或厨房。在顶层设有天台小学,方便住在徙置区的儿童上学。后来,政府不断加建学校,天台小学被淘汰,并改建为社区中心等公共设施。

随著时代变迁,公屋类型推陈出新,楼层也越来越高。在1960年代兴建的公共屋村大多都只有16层,近年落成的公共屋邨楼宇大约有30、40层。除此之外,香港政府亦推出小家庭单位大厦及长者住宅以应付特别需要。

参考资料:公屋_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8

公屋:香港公屋即香港的保障性住房,分为租赁型公屋和出售型居屋,类似内地的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香港公屋分为出租永久房屋、资助出售房屋、出租临时房屋数种,主要由香港房屋委员会及香港房屋协会提供,由房屋署统一管理。於2007年,居住在各类型公共房屋的市民占香港人口百分之四十九。

居屋:居屋,类似于内地的经济适用房。居屋的售价一般为市价的7成左右,同样有很严格的申请审核,需排队抽签轮候。它是"居者有其屋"计划的简称,原意是为一些收入不足以购买私人楼宇,又不合资格(或不愿意)入住公屋的市民提供另一种选择。

扩展资料:

香港公屋的由来:

1953年圣诞夜深水埗发生石硖尾寮屋区大火,令53,000名灾民无家可归。

当时香港政府为了尽快为灾民提供安身之所,便火速在原址附近兴建徙置大厦(俗称七层大厦)。此后,政府又在港岛及九龙各处兴建黄大仙、老虎岩、长沙湾李郑屋等徙置区以吸引居所简陋,卫生环境较差的木屋居民入住,自此开始香港政府大量建造公营房屋。

参考资料:

公屋--百度百科

居者有其屋--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