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粘性和工资刚性是一个意思吗

如题所述

不是一个意思。工资粘性和工资刚性具体介绍如下:

1、工资粘性:工资粘性或工资黏性指工资率不能随劳动供求的变动而及时而迅速的变动。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至80年代,早期的新凯恩斯主义者以长期劳动合同的形式引入了名义工资粘性。

在发达的经济中,工资不是在即时交易中决定的,而是由劳资双方以明确(或隐含)的合同确定的。长期劳动合同是指厂商与工人之间的协议,其中规定了一年或更长时间内的名义工资率。

2、工资刚性:工资刚性是指工资确定之后不易变动(尤其是不易下降)的特性,即工资的弹性不足。工资刚性是在职工的工资不与本人的劳动贡献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的条件下产生的。

扩展资料:

工资刚性的其他介绍:

劳动力市场中,工资应像所有其他商品一样,由劳动力供求关系决定,劳动力需求量大,工资就高,反之工资就低。然而,当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时,工资不能下降到新的均衡工资水平,这就是工资刚性。

通常认为,工会、合同与政府最低工资法规,限制了工资的波动。同时,公司老板们不喜欢降低工资还由于降低工资而不是解雇低效率的员工会使优秀员工失去积极性甚至跳槽。

工资等级一经评定就具有相对稳定性,工资不能随劳动贡献和经济效益的变化而经常变动;工资待遇能上不能下,能增不能减,形成了终身待遇。

工资这种特性的存在,使工资在经济运动中不能充分发挥分配机制的动态功能,失去了经济杠杆应有的作用,窒息着经济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因此,随着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的建立,应该逐步改变这种特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工资刚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工资粘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23

工资粘性和工资刚性是一个意思。

工资粘性、工资刚性都是指工资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反应迟钝,不能灵敏地对劳动供求关系的变化做出及时调整,即工资的弹性不足。

具体表现为:工资等级一经评定就具有相对稳定性,工资不能随劳动贡献和经济效益的变化而经常变动;工资待遇能上不能下,能增不能减,形成了终身待遇。

工资这种特性的存在,使工资在经济运动中不能充分发挥分配机制的动态功能,失去了经济杠杆应有的作用,窒息着经济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因此,随着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的建立,应该逐步改变这种特性。

扩展资料:

不同的经济学流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相互补充的工资粘性解释,下面简介工人、厂商、工人和厂商,长期关系,内部人—外部人模型等5个主要关系中的工资粘性。

不完全信息——市场出清

在这类模型中,工资的缓慢调整源自工人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迟缓或关于它们的信息不完全。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工资是完全灵活可伸缩的,但因为预期的短期错误,工资调整迟缓,指出当名义工资因为价格上涨而提高时,工人错误地相信他们的实际工资已经提高而愿意工作更多的时间。

这样,在短期内,直到工人认识到更高的名义工资纯粹是更高的价格水平所致之前,名义工资的增加将伴随着更高的产量和更少的失业。

罗伯特·卢卡斯将工资粘性解释置于一种明确的理性预期的框架中。在卢卡斯模型中,工人在决定按现行名义工资是否工作时并不知道现行价格水平。

当他们看到他们获得的工资正在上升时,他们会认为工资的上升也许是因为整个价格水平已经提高了或者因为他们这种类型的劳动力的工资上升了。

如果工资增加的原因是已经上升的价格水平,那么他们的实际工资不会有变化,他们将不会增加他们所提供的工作量。但是,如果是他们这种类型的劳动力工资上升了,那么实际工资会增加,他们将愿意工作得更多。

由于工人在决定是否工作更长时间的时候信息不完全,因而只好折中处理。这样,卢卡斯揭示了更高工资与更高就业之间短期替代关系,这种关系取决于工人掌握信息完备程度。

协调问题

侧重于厂商面对需求变动时调整其价格的过程。假设货币存量增加了,最终价格将与货币供给上升同一比例,产量维持不变。

在调整过程中,因为经济中的厂商不可能聚在一起协调其价格上升事宜,每家厂商只能当通过在现行价格水平上商品需求的增加感受到了货币存量变动的效果时才缓慢地提高其价格。

协调问题也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工资是向下粘性,即为什么当总需求下降时工资并不是立即下降。任何削减工资的厂商在没有其他厂商仿效的情况下都会导致其工人的不满和辞职。

很可能是那些利润情况最好的厂商率先削减雇员的名义工资,然后各个厂商随之行动,这样工资才能缓慢地降下来。

效率工资和价格变动成本

效率工资理论侧重考察作为激励劳动力手段的工资。工人在职位上付出的努力与该职位相对于其他替代性职位所获得的报酬是联系在一起的。厂商也许想支付雇员高于市场出清工资以上的工资,以确保工人为了不失去这个好职位而努力工作。

这个理论本身并不能解释为什么平均的名义工资变化缓慢,但确实有助于解释失业的存在。但是,结合改变价格需要成本这个事实,效率工资理论可以解释一定的名义工资粘性,即便重新定价的成本非常之小。通过将这种粘性与协调问题结合起来,该理论可以帮助解释工资粘性。

长期关系

在发展关于工资粘性的解释的过程中,我们将前述的各种理论为基础,并且还要将解释建立在一个核心要素——即劳动力市场涉及到厂商和工人之间的长期关系这一事实的基础之上。劳动力队伍中的绝大多数成员期望他们现行的工作在一定的时间内持续下去。

包括工资在内的劳动条件定期重新加以协商,但次数不很频繁。这是因为频繁地重新确定工资非常耗费成本。典型的情况是,厂商和工人一年一次重新考虑工资并对它们作出调整。

在任何时候,不论是以明确的还是以隐含的方式,厂商和工人都必须就支付现行雇员的工资计划形成一致意见。对应于每周既定的工作时数并依据工作的类型规定相应在的基础工资,在超时情况下工资也许更高一些。厂商依此确定每期的就业水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工资粘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8
工资粘性和工资刚性是一个意思。
  工资粘性、工资刚性都是指工资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反应迟钝,不能灵敏地对劳动供求关系的变化做出及时调整,即工资的弹性不足。
  具体表现为:工资等级一经评定就具有相对稳定性,工资不能随劳动贡献和经济效益的变化而经常变动;工资待遇能上不能下,能增不能减,形成了终身待遇。工资这种特性的存在,使工资在经济运动中不能充分发挥分配机制的动态功能,失去了经济杠杆应有的作用,窒息着经济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因此,随着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的建立,应该逐步改变这种特性。

一般认为产生的原因有:

  (1)工人反对名义工资的下降,因为这会影响不同行业的工人在工资结构中的相对地位。
  (2)厂商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情愿在非市场出清水平上支付工资,因为这可以迫使工人多干活。这就是效率工资假说。
  (3)经济以外的社会因素也可能使工人团结一致抵制工资的降低,即使这可能不符合个别工人和个别行业的短期利益。
  (4)工人可能会从雇主那里得到默许,以粘性工资率来补偿不断增加的失业危机,这便是隐性合同理论。
  (5)工资合同的指数化是不完善的,经常无法跟上通货膨胀的步伐,这是一个制度方面的事实。
  (6)由于改变工资的代价昂贵,所以工资呈粘性状态。这就是所谓的交易成本理论。
第3个回答  2018-12-03
工资黏性和工资刚性不是同一个意思。工资刚性是传统凯恩斯主义者的观点,认为工资能上不能下,短期内无法调整,这被认为是短期内经济波动之源。而新凯恩斯主义者放松了这个严格的假定,认为工资和价格不是不能调整,但是调整是缓慢的,二者存在黏性。
第4个回答  2018-11-20
价格刚性 是价格在短期内保持不变,,在短期内供给处于水平线上,均衡由总需求决定。
粘性则是 在短期 ,价格与供求的变化有关,也就是处于一种缓慢调整的状态,而不是绝对保持不变的状态。这就是新凯恩斯主义与凯恩斯关于价格在短期内的价格的变动的区别之一。在长期,总供给曲线竖直向上。也就是处于产出自然律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