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如题所述

学生的不良行为,如不及时矫正,就逐渐形成陋习,它将是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如不搬走它,前进的车轮就不能向前滚动。学生的不良行为有多种多样的,产生的原因更是错综复杂的。那么老师要及时的有效地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是一项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素质的首要环节。
一、开展“不良行为诊断活动”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症药方” 。
中学生的不良行为的形成,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主要是由于主观上的思想片面和认识上的偏差。我在高一下学期就开展了“不良行为诊断活动” 。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高一上学期的学习和生活的总结,实事求是地分析自身存在的不良陋习以及形成原因,并制订相应的措施。对于在这次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同学进行表扬,并制订出了学生不良行为矫正成绩显著进步奖励制度。对于少数同学在活动缺乏正确认识,并且在活动期间存在较严重的不良行为,要请家长来校协同学校和本人,认识不良行为的危害性,共同制定“对症药方” ,并予以落实,防止搞形式,走过程。
二、进行情感交流,启开学生心扉;消除疑惧和对立情绪。
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 。在教育学生改正错误时,最大的障碍是学生的逆反心理,良言会被误认为“坏心” ,善意会被误解为“恶意” 。有不良行为的学生,他们的心境被怀疑恐惧笼罩着,他们对老师和同学冷漠疏远,甚至对立,故意与老师“顶牛” ,老师对此应怀有崇高责任感去爱护学生,去了解他们。因此,老师应先站在学生的“立场” 上努力替学生寻找犯错误的“合理性” ,耐心地、热情地引导学生吐露犯错误的真实思想根源。只有这样做,学生知道老师是真心真意在帮助他们,就会消除疑惧和对立情绪。
三、寻求学生的闪光点,把握教育时机,触及心灵伤痛,促使其转化。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作为一个老师要在平时各种各样活动中善于发现和寻求学生的闪光点,及时鼓励他们,激起他们内心震动,还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力让学生的闪光点真正发出闪烁的光。这时要抓住思想上醒悟的良机,给予耐心的启发,引导帮助,促使他们扬长避短,促使其向更好方向转化。另外利用“闪光点” 给予恰当表扬,不仅能激发受表扬者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而且令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求知欲。
四、增强道德意识,引导学生自我批评,培养集体荣誉感。
只有具备正确,深刻的道德意识,才能明是非,识善恶,辨美丑,知荣辱,才能产生强烈的道德情感,进而纠正不良行为。老师要抓住道德认知环节进行教育,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要使其自觉产生“悔过感” 、“内疚感” 。深刻感受家庭、学校、国家对自已的期望,同时要善于发现他身上的优点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和信任,唤起他们的自尊心,帮助他们在班集体中“恢复名誉” ,努力使他们的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有机地结合起来。
五、调正目标,反复强化,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有不良行为的学生,遇不良诱导因素的刺激,便会反射式地“犯脖”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出现反复都是正常的。老师必须以坚韧不拔的顽强精神,对他们的每一言一行进行正确的评价,同时制定适合他们发展的目标。为了实现目标,必要时以严肃的校纪,严厉的班规来强化管理,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使他们在德、智、体方面得到健康的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1-15

     要有针对性。

       每一种不良学习习惯的形成都有其特殊的原因,父母在纠正时,要查明产生坏习惯的根源,对症下药。比如,同样是不按时交作业,有的孩子是因为对学习没有兴趣;有的孩子是出于对老师和家长的消极对抗;而有的孩子则可能由于基础薄弱,根本无法完成作业。如果家长不问青红皂白,一味说教或惩罚,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不但不会改正,反而会更加严重。

2. 严格而有人情味。

       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法解决问题,往往会争取到他们的配合。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气质,都有要求他们尊重的需要,试图改变他们已有的习惯已经使他们感到冲击。简单粗暴的方法会让他们难以接受,还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如果孩子脾气暴躁,吃软不吃硬,父母采取打骂的办法必定导致不应有的冲突。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逆反心理很强,父母在纠正他们不良学习习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方法,严格而有人情味,那么整个矫正过程就会比较顺利。

3.纠正要及时

       作为家长,平时要善于观察孩子在学习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最好是在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刚刚出现苗头的时候就指出来,并给予他们必要的指导和行为强化。对行为强化的反馈越及时,效果越好。及时也要适时,比如,对于逆反心理特别强的孩子,当场指出问题可能会引起他们情绪上的抵触反应,不利于认识问题,不如暂且缓一缓,等有了适当的时机再提出批评。

第2个回答  2022-01-15

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目标是一切动力之源,有了目标,我们就会朝目标方向奔跑,这样就会纠正自己懒散、漫无目标的不良习惯。
空余时间给自己找一份兼职,利用兼职赚取费用的同时还可以增长见识,这样就会纠正自己依靠父母、不爱出门的不良习惯。

关闭朋友圈。闲暇的时候总是不经意打开微信,打开朋友圈,刷刷刷,关闭朋友圈,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去做别的事情。

  卸载常玩的游戏、购物APP,等确实需要用的时候再重新安装。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自己有意无意打开APP浏览的坏习惯。

 

 重拾自己的'兴趣或者爱好,比如弹琴、唱歌、打篮球、踢足球等等,这样可以纠正自己不爱社交、不爱运动的坏习惯。

  找一个信得过的朋友监督自己的目标,这样可以让自己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目标,改掉轻易妥协的习惯。

  大学生自我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胜在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