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八大教学原则

教育的八大教学原则

1.直观性教学原则: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这一原则是针对教学中词、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相互脱离的矛盾而提出的。

一般地说,直观的具体手段有以下三种: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

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分类以及运用的注意注意事项在讲解时要突出。

2.启发性教学原则: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巩固性教学原则:指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安排和进行专门的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牢固地掌握和保存。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学中获取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人类早已注意到巩固对于学习的价值,孔子就说过“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4.量力性教学原则(可接受性原则):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这一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结合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讲解

5.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系统性原则):指教学活动应当持续、连贯、系统地进行。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学活动的顺序、学科课程的体系、科学理论的体系、学生发展规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而提出的。

6.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差异性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自己充分的,最好的发展。

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这一教学原则是指教学活动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和统一,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验证理论,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掌握知识,并在这个结合的过程中学会运用知识。

8.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指教学要在科学的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这一原则是为了将教学中科学知识的传授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统一起来而提出的。

扩展资料:

教学原则对教学活动的顺利有效进行有着指导性和调节性的意义。作为教学活动的准则,它必然能够对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起着指导和调控的作用,能够为教师提供积极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

教学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教学原则确定之后,对教学活动中的内容、方法、手、形式的选择,都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巴拉诺夫指出:“教学论原则决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方法和论证其效果有赖于作为这些方法基础的教学论原则。教学论原则体系,就是对学习和掌握教材的基本途径的总的说明。”

科学的教学原则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科学的教学原则在人们的教学活动的实践中灵活有效的运用,对教学活动的有效顺利地开展,对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率都会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要求。

1.充分了解学生。在共同的年龄特征基础上,儿童存在差异。要做到因材施教,必须充分地了解每一个学生。除学习成绩以外,学生的个性特征的各个方面、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等,都是教师因材施教所需要了解的。

2.尊重学生的差异。学生的差异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合理的,因材施教的含义不仅包括承认差异,而且包括尊重差异。

小学阶段的课程和教学以所有正常儿童可以达到的程度为标准,在达到标准的基础之上,教师应当允许学生存在不同方面、不同水平的差异,并且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条件帮助他获得最适宜的个性发展,而不是去普遍地增加难度和深度。良好教育的结果是培养出大批个性充分发展的人,而不是千人一面的“标准件”。

3.面向每一个学生。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必须接受的,完成小学教育是中国每一个适龄儿童的基本权利。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每一个儿童有权利得到适合于自己的教育。因此,现代教育强调,不能够要求儿童适应教育,而是要使教育适应儿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教学原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21
一、八大原则速览
1.直观性教学原则: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这一原则是针对教学中词、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相互脱离的矛盾而提出的。
一般地说,直观的具体手段有以下三种: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
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分类以及运用的注意注意事项在讲解时要突出。
2.启发性教学原则: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巩固性教学原则:指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安排和进行专门的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牢固地掌握和保存。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学中获取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人类早已注意到巩固对于学习的价值,孔子就说过“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4.量力性教学原则(可接受性原则):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这一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结合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讲解
5.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系统性原则):指教学活动应当持续、连贯、系统地进行。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学活动的顺序、学科课程的体系、科学理论的体系、学生发展规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而提出的。
6.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差异性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自己充分的,最好的发展。
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这一教学原则是指教学活动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和统一,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验证理论,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掌握知识,并在这个结合的过程中学会运用知识。
8.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指教学要在科学的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这一原则是为了将教学中科学知识的传授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统一起来而提出的。
二、八大原则速记
如何快速记住这八大原则,这里,为大家提供一个口诀:支(直)起(启)弓(巩),努力(力)寻(循)找一英(因)里(理)以外的鳕(科学)鱼。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1-21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八个: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直观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 、巩固性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量力性原则 。
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指在教学中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同时结合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强调两个方面,一个是科学性,即教师要向学生传授正确的知识;一个是思想性,即通过科学正确的知识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我们常说教师要教书育人,说的就是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要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也是我们常说的注重双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渗透德育。
2、因材施教原则
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个体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一个很著名的因材施教的故事是关于孔子教育他的弟子的。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和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孔子对待不同不同性格的两名弟子,采取了不同的教育方法,就是典型的因材施教。比如,我们经常所说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量体裁衣”,这都属于因材施教原则。
3、直观性原则
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教师用形象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包括实物直观,即把真实的事物放到感官面前;模象直观,即通过事物的模象如模型、图片、视频等直接感知的方式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言语直观,即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对语言的物质形式的感知及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 。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的事物都要尽可能的放到人的感官面前”,这就是典型的直观性原则。
4、启发性原则
指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引导他们通过积极思考与探究,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学会分析问题,树立求真意识和人文情怀。启发性强调的是老师不是直接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引导学生让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再适时进行启发,以发现真理。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学记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所说的“开其意,达其辞”,以及第斯多惠说的“坏老师奉送真理,好老师教人发现真理”,都能够体现启发性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
指根据所传授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以及学生能力发展、知识掌握的顺序,循序渐进地进行,也称系统性原则。 这里强调两个方面,一个是学科的内在逻辑结构,一个是学生能力发展的顺序性。第一个方面,我们都知道,每个学科都是有它自己的一个逻辑顺序的,就像数学中我们是先学习一位数的加法,再学习两位数的加法;先学习一次函数再学习二次函数。这个逻辑顺序教师是不能打乱的,否则学生会不能接受。第二个方面,人身心发展是有一个顺序性的,教学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6、巩固性原则
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将其长久的保留在记忆中,并能够根据需要迅速地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我们常说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就是这个道理。
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指教学要引导学生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上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 理论联系实际强调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学习理论的时候要能够与生活中的实例联系起来,帮助理解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是在生活中要能够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在课程结构中所提的乡土教材和校本教材就属于理论联系实际,教育者要不断地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本地和本校的实际情况,设置和创造适合本地区发展的教材。
8、量力性原则
又称“适度性”原则,指教学要与儿童发展水平相适应。 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 提出教育要建立在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上,但不能超越学生潜在的发展水平,就属于量力性原则,教育要根据学生的的能力量力而行,不可超前也不可滞后。
第3个回答  2021-03-17
【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2、启发性原则:(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
3、巩固性原则;
4、循序渐进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1)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有区别教学;(2)善于发现学生特点,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获得最佳发展。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7、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
8、量力性原则。
第4个回答  2021-05-18

    启发性原则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

    只观性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

    巩固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