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如何复习?

如题所述

如何搞好高中信息技术考前复习
江苏省赣榆县厉庄高级中学 李家磊
信息技术是我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高考方案中具有重要地位。2008年3月举行了新高考方案框架下的首次信息技术考试,信息技术逐渐引起了社会、学校的重视。自从2001年信息技术参加全省统一考试,其地位一直处于很尴尬的地位。现在虽地位提升,但信息技术考试由于自身的特点及历史原因,还处于一个劣势地位,学校又不想多加课时,如按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时,有的学校很难开足,甚至有个别学校出现停课现象,对待信息技术考试都采取临时抱佛脚的复习方法去追求信息技术好的通过率,以便不影响学生参加普通文化高考考试。我们信息技术老师在现有情况下,如何搞好信息技术考前复习工作显得很关键,而不是寄托在考试中的小手段上。那么如何搞好信息技术考前的复习工作,本人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思想认识要统一,正确对待考试

信息技术作为学业水平测试的一部分。信息技术考试的命题,以教育部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为依据,注重考查高中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度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映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关注信息技术与社会进步的协调发展,增强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信息技术考试的考试范围是一个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和三个选修模块(《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和《算法与程序设计》)中必选且只选一个模块作为自己的考试内容,相对其他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范围小得多,这样更容易让学生把握考试重点。信息技术考试等级只分合格和不合格两个等级,考试题目的难度系数较少,因此在考试前,应统一认识,认识到考试是水平考试,注重考查学生的“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考试,帮助学生树立顺利通过考试的信心,并鼓励学生积极进取,争取通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复习式教学方法,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尽可能考试复习和能力培养两手抓;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则应重视“双基”复习并加强训练。

二、仔细研读信息技术考试说明、课程标准、教材,明确复习目标

从08年起,信息技术考试大纲已不再使用,取而代之是省考试院制定的《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信息技术)说明》,所以考前我们应结合课程标准和教材认真研读考试说明,领会考试说明中的知识内容、考查的不同层次的要求,制定一个符合实际的复习目标,切实抓好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应用,不要盲目加深复习难度。

高中信息技术考试以实践操作为主,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熟练地使用网上信息资源,学会获取、传输、处理、应用、存储信息的基本方法。信息技术的考试形式与其他学业水平测试科目不同,它采用的是无纸化考试,通过专门考试系统从考试数据库中进行抽试题,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操作实现完成,即:上机操作考试。这就要求学生一方面要掌握考试内容本身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还要掌握考试软件的使用及使用该软件进行考试时的一些策略技巧。所以,作为信息技术老师,不仅要关注考试说明中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还要熟悉考试软件,从以上两方面进行对学生加以指导,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通过率。

三、根据本校实际,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认真制定考试复习计划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是有别于其他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的特点之一。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应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通过动手操作完成任务、解决问题,逐渐提高操作能力和熟练程度,而不是由教师讲授标准答案,学生被动记忆。比如:讲搜索引擎的知识点时,“南京 or 大学”和“南京 and 大学”的区别,你老师怎么讲,有的同学听完就忘,那不妨可以叫学生亲自实践一下,通过实践总结一下,这样学生就会记忆深刻了。我们要考虑学校现实条件和学校领导的因素,在能力范围内争取最多的课时数,在复习期间尽可能的保证学生上机练习实践。通过我这几年的观察,学生往往在操作题上失分较多,所以我们应把重心放到学生操作上,考前强化学生的上机训练。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合理的计划。拿我们学校的信息技术考前辅导为例,选修的是《网络技术应用》,计划如下:

我们学校高二年级现有学生1300多人,共22个班,机房只有一个65台机子的机房,每个班级一周一节大课(2节课)。我们采用全部上机,从早上第一节课上到下午最后一节课,一天共九节课,一个星期机房就空一节课(从星期一到星期五)。我们在考前总共进行两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主要是全面复习,按模块进行复习,除了以下第一个模块,其他我们都把各知识点整合在一个学案中进行复习,这样更加得系统,效果更好。

理论复习:将必修和选修两本书的理论知识的复习,给学生把一些知识要点在书上画出来,重点让学生看书。(两节大课时间)

Windows基本操作复习(建立、删除文件和文件夹;文件的属性设置;显示属性;IP的设置;文件的整理;任务拦和开始菜单属性;等等)。(一节大课)

IE浏览器的基本操作(访问网站,下载网页、网页上的文字和图片,普通下载文件,用FTP上传下载文件,浏览器的整理,搜索引擎,等等)(一节大课)

OutLook的基本操作(建立帐户,设置地址簿,发送、接收、阅读电子邮件,设置工具选项,等等)和ACCESS数据库(打开,删除和增加记录,等等)。(一节大课)

Word文档基本操作(字体的设置,段落的设置,页面属性,查找和替换,页眉和页脚的设置,插入特殊符号,插入图片及其属性的设置,插入文本框及其属性的设置,插入艺术字及其属性的设置,项目符号和编号,边框和底纹,插入表格及其属性的设置,插入公式,分栏,等等)。(两节大课时间)

Excel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字体,页面属性,计算(求和,求积,求平均值等),插入图表及其属性的设置,单元格属性的设置,排序,筛选,分类汇总,获取外部数据,等等)。(两节大课时间)

FrontPage的基本操作(建立站点,字体,段落,插入图片及其属性的设置,插入表格及其属性的设置,插入超链接及其属性设置,插入表单(命令按钮、单行文本框等)及属性设置,插入滚动字幕,添加动画、声音和视频,修改网页属性,简单的HTML语言,添加CSS样式表,等等)。(两节大课时间)

第二轮复习,我们主要采用真枪实弹复习,通过在网上找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强化训练,当然我们的练习题是有筛选有目的的训练。特别是在这一轮中要学生熟练考试环境,让学生在模拟考试环境中找到做题得技巧,并要结合前一轮环节摸清学生掌握情况,以便对较差的学生补查补缺。同时,要提高学生的做题速度。

四、采取恰当的复习手段,是提高考试效率的关键所在

1.以点带线,以线带面辅导

信息技术学科具有自身的特点,需要学生上机操作,大面积的问题我们可以统一讲解,但小面积的问题我们需要个别辅导。在我们的教学中,我是常采用分组教学模式,学得比较好的得同学担当组长,在我们的教学中担当了我们的助手,他们的作用就是我们教学中的线,由他们带动整体,他们在辅导本组同学过程中又进一步巩固了知识。我们考前复习我们要发挥“以点带线,以线带面辅导”教学作用。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信息技术教学是师生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兴趣是学习之本。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利用,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因此,在复习课的教学中也应体现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要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教学活动,组织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再深入研究思考。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自主进行整理、归纳、总结,从而比较系统地掌握知识,提高动手能力,达到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复习效果。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交流、勤于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3.要加强集体备课的作用,不放松听课环节

俗话说:“人多力量大”。复习考试了,我们更要加强集体备课。我们在复习课前,大家各抒己见,在一起研究考试说明,总结考试知识要点,使得我们的复习更有效,更全面。另外,可以使我们节约时间,比如我们在制作复习学案时,可分人负责,制作前我们进行讨论,完善知识要点,制作后,我们再在一起讨论一下,修改不恰当的地方,补充不知之处。

俗话说“当局者迷”。在考试之前,听课其实也是我们提高复习效率的一个手段,比如我们在讲某一知识模块时,如果有人听课,在听的同时留意讲漏的内容,下课可以给提出来,好在下一节课给以补充。同时,听课者注意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复习策略。

总之,我们可以寻找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与教学现实的结合点,以说明为纲、以课标为本,从目标、内容和结构等方面对教材、考试说明的内容分析重组,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最后,我要说的是,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值得大家共同思考,而高中信息技术考试和复习也值得大家共同探讨,让我们一起共同促进高中信息技术的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1-16
哈哈 让大一届的给你演示一下就什么都好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