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是怎么死的?及唐玄宗对她的思恋?

请历史资深学家或则爱好者用白话详细描述一下,请不要转载白居易的“长恨歌”里面的诗篇。谢谢。可以简短,但一定要易懂。谢谢

1.史书说法
天宝十五年安禄山起兵造反,沉迷于酒色歌舞之中的唐玄宗仓皇逃离长安,西幸成都。途经马嵬坡,右龙武军(禁军)将军陈玄礼等六军(白居易所言“六军”当为北衙禁军——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和左右神武军,但玄宗朝其实只有左右羽林军和左右龙武军四军)将士认为杨家祸国殃民,不肯前行,历代杨贵妃形象集(18张)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于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左右羽林军和左右龙武军又不肯前行,说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安史之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贵妃死时,年38岁。
2.民间传说
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而是流落于民间。
有一种离奇的说法是杨贵妃远走美洲。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杨贵妃逃亡日本,日本民间和学术界有这样一种看法:当时,在马嵬驿被缢死的,乃是一个侍女。禁军将领陈玄礼惜贵妃貌美,不忍杀之,遂与高力士谋,以侍女代死。杨贵妃则由陈玄礼的亲信护送南逃,行至现上海附近扬帆出海,飘至日本久谷町久津,并在日本终其天年。在日本也有种种说法。有一种说法是,死者是替身的侍女,军中主帅陈玄礼与高力士密谋,以侍女代替,高力士用车运来贵妃 杨贵妃图画
尸体,查验尸体的便是陈玄礼,因而使此计成功。而杨贵妃则由陈玄礼的亲信护送南逃,大约在今上海附近扬帆出海,到了日本油谷町久津。 日本山口县“杨贵妃之乡”建有杨贵妃墓。1963年有一位日本姑娘向电视观众展示了自己的一本家谱,说她就是杨贵妃的后人。日本著名影星山口百惠,也自称是杨贵妃的后裔。

所以以上跟种说法说了杨贵妃的不同去向,我个人觉得去日本可能性大。
至于思念吗,千百年来被人传说着,其实谁又知道呢,你,我,还不听别人说的嘛。除了诗词,恐怕只有李隆基本人知道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2-02
在马嵬坡被士兵缢死的,因为当时唐玄宗带士兵逃至此处,士兵身心具疲,认为杨贵妃是红颜祸水,媚颜祸国,纷纷要求处死杨贵妃,否则不再行军。为了安抚军心,唐玄宗只得下令处死杨贵妃。至于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感情,我觉得因为贵妃美貌,玄宗只是“宠”而已,谈不上是“爱”,至于两人的“天长地久”只是后世文学家感情泛滥,思维丰富的结果吧。如果唐明皇晚年是对杨贵妃有些思念,大概是在蜀地孤苦无依,思念在位时的管弦丝竹,锦衣玉食,而这些时候,都有杨贵妃伴于左右!
以上是个人见解!
第2个回答  2011-02-02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诗人用极其省俭的语言,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描写了杨贵妃的美貌、娇媚,进宫后得宠,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以后在宫中如何纵欲,如何行乐,如何终日沉迷于歌舞酒色之中。所有这些,就酿成了安史之乱。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02-02
被宦官高力士缢死的,也有说杨贵妃没有死,逃到日本去了,唐玄宗很爱杨贵妃,但是爱莫能助。很无奈地看着自己心爱的人死去。
第4个回答  2011-02-02
一个可怜的女人
他男人没用失了江山为了颜面杀了她,只是政治的牺牲品,关于东逃日本什么的传说,我只能说俩字:扯淡、、、、
在政治利益面前什么都是浮云~~
白居易写的都自己想的、、、写可以生杀予夺的历史能写什么坏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