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居大师派觉远遍访天下武林名家的目的是什么?

如题所述

金元时期,少林寺有一位觉远上人,他本来是严州一世家子弟,性情豪迈,精通技击和剑术,后来出家嵩山少林寺,拜恒温禅师门下,赐法名觉远。

在寺中他学会了罗汉十八手,朝夕演练,逐渐增益,将罗汉十八手推演为七十二手,被尊为少林拳法“中兴之祖”

觉远和尚从小就喜欢练习拳脚棍棒、擒拿格斗,在性格上是一个豪放之人,喜欢结交朋友。而且还是一个有恒心的孩子,自从觉远拜了当时非常有名气的恒温为师后,练起武来格外认真,每天都早早起床,晚上很晚才睡觉,有时在梦里还在琢磨着武术的招式。

觉远在少林寺出家时,少林寺的方丈是福居大师。福居大师当时有一个雄心,就是要完成荟萃天下武功的大业,于是他就准备派武功高强的少林僧人遍访天下武林名家,觉远和尚就是福居大师派出的武林高僧之一。

一天,觉远和尚正在兰州街头行走,集市上走来一位年近六旬、精神矍铄、鹤发童颜的老人,手提一酱油瓶在人群中匆匆赶路。谁料人流拥挤,酱油瓶不慎从老人手中跌落,酱油飞溅,弄脏了一位壮汉的衣服。

壮汉一见大怒,不由分说,伸出巴掌,左右开弓,就朝老人脸上煽去。

老人一边后退一边躲闪,并躬身施礼道:“壮士,请恕老朽有眼无珠。”但这位大汉对老人的赔礼道歉视而不见,反飞起一脚当胸踢来。

正当觉远路见不平,欲拔刀相助时,壮汉朝老人裆下又是一脚,只见老人躲闪灵巧,大汉这一脚踢在墙上,震得泥土纷纷落地,大汉捂着脚趾连连叫疼。

缓过劲来的壮汉更是恼怒,纵身跳起,又朝老人脸上踢来,老人也不躲避,只是微笑着顺势抬起左手,将他的脚跟轻轻向上一抬,那大汉便仰面朝天,摔出了两丈多远。老人头也不回,朝城北走去。

觉远心想,今天肯定是遇到武林高人了,于是便尾随老人出了城门。一直追到日落西山,才见老人走进一间茅屋。

觉远忙上前拜访,老人告诉觉远,他姓李,名奇,人称“李叟”,家乡在中原一带,李叟少年时,以擒拿著名,后商贩于兰,不肯以武功示人,平生练习大小洪拳,故身法甚灵捷,以掌法骈指为专门绝技,并精棍击。

觉远听完介绍说:“弟子是少林僧人,奉方丈的命令遍访武林名家,拜师学艺。”接着又把福居方丈的打算说了一遍。

老人想了想说:“我根本算不上什么武林名家,我为您推荐一个人,老友白玉峰乃当世技击家之魁,大河南北无人能及,他现居洛阳,你可以去拜访他。如果他能帮助你,要胜过我千倍。”

于是他们一同前往洛阳,几经周折,终于在洛阳福禅寺找到了白玉峰。白玉峰是山西太原人,当时已50多岁,看上去身材并不高大,但非常健壮。

李叟引见后,白玉峰笑着说:“原来是福居方丈相请,如果推辞就是对方丈的不恭敬。明日我们就同回少林。”

后来他们在少林寺朝夕演练,取旧时宗法,融会贯通,白玉峰还将罗汉十八手增至一百七十三手,并亲自创编了龙拳练神、虎拳练骨、豹拳练力、蛇拳练气、鹤拳练精的五拳要领,据说这就是后世的“五形拳”。

李叟也将擒拿、棍法绝技悉心传授。后少林有棍击一术,即为李叟所传。其棍共只七法,一点、二拨、三扫、四撬、五压、六坐、七退跃,其法甚精。

李氏之棍系单头式,练习时,棍倾斜,竖两手擒棍之末端,相距尺余,以棍左右向上划绕,棍尖作圆圈式,以手之虎口用力,此式熟,再开马,随棍之转侧,而身法随出,尚能于拳式中熟练,则易于致力,否则颇难入门。

后来白玉峰也剃度为僧,在少林寺做了和尚,法号“秋月禅师”。李叟在少林寺传授武艺十余年后离开,他的儿子留在少林寺,皈依了佛门,法号“澄慧”。

觉远上人在白玉峰、李叟的传授下,遂“推阐变化以臻厥大成”,并立“十戒约规”。

白玉峰又将达摩《易筋经十二势》,及于元末明初传入少林寺的由晋代许真君创的八段锦,化为少林十八法。立式八段锦原名为“许真君引道诀”,即“仰托一度理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雕。东肝单托西通肾,五劳回顾七伤调。游头摆尾通心脏,手攀双足理于腰。次鸣天鼓三十六,两手掩耳后头敲”;坐式八段锦名为“钟离祖师八段锦导引法”。

觉远不仅武功高强,而且身怀十分高超的医术,据说他有一手祖传的接骨绝技。无论病人伤到什么程度,只要你还有一口气,到了大师手中,保管你人到伤除。

少林寺附近村里有一个财主,有一次把腰给扭折了。他不信觉远大师的医术,就叫家人把他拉到城里去,冤枉钱花了不少,病不但没有见好,反而加重了。

财主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想法,叫家人把他抬到少林寺去。觉远大师仔细查看了一下便说:“还好,还有救,再迟两天送来,恐怕华祖师爷来了,也只能干瞪眼了。”

财主一听,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大师,您可得救救我啊,都怪我肉眼凡胎,不识菩萨真身。”

大师笑着说:“大家在医道上各有所长,人家懂的我说不定就不懂。”

说话之间,大师已经麻利地在财主的身上上了几块夹板,又拿出了一大包黑白药膏,说:“一天换三次,白色的内服。”财主将信将疑地回去了。

半个月后,财主能坐起来了,一个月后,财主能站起来了,两个月后,财主再上寺院在大师面前长跪不起,连称再生父母。

其实,更让人敬佩的是大师的医德,民间相传有一次觉远大师在云游时,遇到一伙抢劫的强盗。其中有个强盗见大师身上一无分文,连称晦气,踢了大师几脚。刚上马走了没几步,一不小心被马颠了下来。正好跌在一块凸起的石头上,当时就翻白眼了,别的强盗把他扶起来,他自己却立不住了,原来腿折了。

这强盗当时痛得眼泪直淌,觉远大师见了疾步上前,二话不说,给他进行医治,三下两下,强盗的腿不痛了。强盗给了大师300两银子,大师坚决推辞。那强盗上马后,一步三回头,连称高人啊!

还有一次,觉远刚刚云游回来,还没有休息,就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扰。他一看,门外有一个人跪在那里。仔细一看,原来是当年的仇人。

仇人说:“我已经走了很多地方,只有你才能救我儿子的性命。我这一辈子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啊,你无论如何也要救救他,只要把他救好,我的命你随时都可以拿去。”

仇人布满皱纹的脸上老泪横流。觉远大师慢慢把他扶起来,说“把你的儿子抬进来吧!”

有人问:“大师,你为什么有救你的仇人和强盗呢。”

大师笑道:“在出家人眼里,他们都是普度的对象,在医者的眼里,他们都是我的病人。哪里还能看到别的呢。”

[旁注]

忽必烈(1215年~1294年),元代的创建者,蒙古族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元代。他在位期间,建立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使得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

方丈即禅寺中住持之居室或客殿,转而指住持之居室,后转申为禅林住持,或对师父之尊称。一般情况下只要有寺庙就有住持,而方丈必须是上规模的寺庙群才能有。并且方丈可以兼任多个寺庙,而住持则不能。

涅槃佛教用语,意义是指清凉寂静,恼烦不现,众苦永寂;具有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远离一异、生灭、常断、俱不俱等的中道体性意义;也即成佛。

罗汉阿罗汉的简称,是佛陀得道弟子修证最高的果位。罗汉者皆身心六根清净,无明烦恼已断。已了脱生死,证入涅槃。堪受诸人天尊敬供养。于寿命未尽前,仍住世间梵行少欲,戒德清净,随缘教化度众。

洪拳有大洪拳、小洪拳和老洪拳之分,素有“洪拳为诸艺之源”之说。历史上洪拳几经演变,成为我国最古老的拳术之一,属“上四门”,上四门包括:“红拳、梅花、弹腿、迷踪”,洪拳逐步发展为北方的红拳、南方的洪拳和中原少林看家拳,世代相传至今。

许真君晋代道士许逊。博通经史,明天文、地理、历律、五行谶纬之书,尤其喜好神仙修炼。他师事著名道士吴猛,号称大洞真君。传说他曾镇蚊斩蛇,为民除害,道法高妙,声闻遐迩,时求为弟子者甚多,被尊为净明教教祖。

华祖师爷(约145年~208年),即华佗。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他医术全面,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觉远是把民间武术引入少林寺的第一人,而真正“推阐变化以臻厥大成者”,应该是白玉峰,他剃度后称“秋月禅师”,属“外系僧”,即非元代福裕禅师所立的排辈中的少林寺僧。

龙拳是嵩山少林寺传世之“龙、虎、豹、蛇、鹤”五拳之一。相传为秋月禅师所创。少林龙拳是少林拳中的象形拳,相形拳多见于鸡、燕、马、牛、虎、兔、蛇、龙。

龙在人们的印象中灵活多变,远近皆易,隐而忽现在无形中变化;无定法即为法,此拳体现了禅宗的法无定法,禅入武式,突出了中华武术的特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