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天津港历史文化精神的是?

如题所述

一、爱国爱乡

二、开放包容

三、务实创新

四、争强敢胜

概括“天津精神”,其必要有三:一是天津设卫建城600余年,历经沧桑,几度辉煌,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特色鲜明的民风民气,饱经风雨而不衰,岁月蹉跎溢流香,这种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需要很好地传承精华、弘扬光大。二是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伴随着我国进入战略机遇期、快速发展期、矛盾凸显期,经济基础迫切地呼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建立科学、健康的社会意识形态与之相适应,由此中央召开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推进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性任务,提炼概括“天津精神”正可谓时代之要求。三是天津市第九次党代会之后,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5+2、白+黑”的精神,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开辟了天津历史的新纪元,创造了天津速度、天津精神、天津效益,心齐气顺风正,想事干事成事,是我市历史上发展快、质量好、收益多、变化大、心气高的黄金时期,全市人民迫切希望能够提炼概括出“天津精神”,作为激励当下、指导今后的精神动力。鉴此,笔者欢呼“天津精神”表述语的早日问世,也欣然参与提炼之其中。
“天津精神”应体现三原则:1.它应该独具天津特色,传承天津历史文化;2.充分反映时下人们的心声,激励今人之奋斗;3.具有前瞻性,成为先进文化的精神引领和主流意识。从这样的认识出发,笔者认为,“天津精神”可概括为:爱国爱乡、开放包容、务实创新、争强敢胜。“天津精神”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爱国爱乡”是“天津精神”的核心;“开放包容”是“天津精神”的传统;“务实创新”是“天津精神”的精髓;“争强敢胜”是“天津精神”的特征。

一、爱国爱乡

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历来是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每当外敌入侵,天津人深明大义、首当其冲。1870年,由于法国天主教残害中国儿童,天津人民奋起反抗,放火烧了“望海楼”教堂,爆发了一场以反对法国天主教侵略罪行为内容的声势浩大的反洋教斗争,史称“天津教案”。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自大沽口登陆,受到我驻军和天津人民的顽强抵抗,死伤惨重,至7月14日攻占天津城后,恼羞成怒的八国联军,大肆屠杀天津人民,洗劫天津城,拆掉了天津四面城墙,使天津成为无防城市。1916年11月12日,法租界法商企业的中国工人,为反抗法国抢占老西开地区而举行了大规模的罢工斗争,开创了天津现代史上最早的工人运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北方局以天津为基地,秘密组织着我国北方地区的我党敌后武装和统一战线,牵制着日本侵略军的战略行动。新中国成立后,天津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支持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决服从国家产业布局调整,为全国生产制造提供轻工产品、化工产品、日用品,满足市场需要,增加国家税收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全力推进中央对天津城市的功能定位,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发展壮大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国防科技和轻工纺织等八大优势支柱产业,天津的综合实力、发展后劲、经济结构、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历史性变化,在全国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和提高,对国家的贡献日益增加。

由于天津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天津人对家乡始终怀有深深的热爱之情、眷恋之意。特别是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大战九百天,进行城市市容综合整治,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初步形成大气洋气、清新靓丽、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城市风格,进一步激发了天津人热爱家乡的浓厚情结。著名歌唱家蒋大为自编自唱的“我是天津人”歌曲,充分表达了天津人对家乡的亲切感和自豪感。

二、开放包容

天津这座城市以河而兴,以漕运而荣,以明成祖朱棣于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公元1404年12月23日)赐“天津”设卫而名。600多年来,风云变幻,沧海桑田,至20世纪初叶,天津成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成为中国清末洋务运动的北方中心,成为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成为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依据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天津于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被迫开辟为通商口岸,自此天津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至20世纪30年代初,天津占到全国对外贸易额的13%,其中棉花出口量占全国50%,畜产品出口占60%,居第一位,天津港进口面粉占全国25%,居第一位。天津港进出口总额占华北地区60%,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进出口贸易港。天津近代工业到20世纪30年代已经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发展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除租界外共有工厂1200多家,产业工人达20多万人,年工业总产值达7400余万元,工业投资总额仅低于上海,居全国第二位。此时期,天津也是我国北方的商业中心,是华北、西北、东北的物资集散中心。天津还是我国北方的金融中心,当时,“南三行”(浙江实业银行、兴国银行、商业储蓄银行)设在上海,盐业、中南、金城、大陆并称为“北四行”设在天津。清末旧中国第一家官办银行“官银号”设在天津,第一家证券交易所设在天津,因航运而带动的保险公司的家数和实力,天津超过上海。天津作为中国北方最早开放的城市,以天津机器局和北洋船坞建立为中国近代工业产生的重要起点,成为中国北方的工业文明中心。天津作为洋务运动的北方中心,建造了中国最早运营的津唐铁路,建立了中国最早的电报通讯设施,成为中国近代邮政的发祥地。

由于实业的兴旺,天津形成了包容南北、中西合璧的多元文化。诸如以长芦盐业生产制造运输形成的“盐文化”;以“天后宫”为代表、河海兼容的漕运文化;开埠之后西风东渐形成的西方文化,包括纷然杂陈、各具风格“小洋楼”为代表的建筑文化,开风气之先的传媒文化,中国北方最早的中文版、英文版《时报》、《直报》设在天津,由中国人自己办的第一份报纸《国闻报》也在天津,1902年6月17日在天津创刊的《大公报》是迄今为止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报纸。截至20世纪30年代,天津有各类报纸30余种,发行量29万份,有英、法、德、俄、日等10多种文字,有中、英、法、美、苏、日等30多家通讯社,是名副其实的华北地区的新闻中心。闳中肆外的思想文化也蓬勃兴起。甲午海战之后,天津成为鼓吹变法维新的北方舆论阵地。担任天津学堂总教习的严复在天津发表了他的《天演论》译著,被称为中国“言论界骄子”的梁启超,在天津创刊《庸言》杂志,纵论时政,风行全国,他在“饮冰室”潜心著述,成为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一代大师。中国近代教育制度与教育体系的起步也是首先在天津确立,近代中国第一所国立高等学府北洋西学学堂就是现在的天津大学。近代中国第四所也是唯一流传至今的私立大学即现在的南开大学。此外,中国近代音乐、话剧是由李叔同(弘一大师)由日本引进到天津。中国近代史上,由于天津的对外开放,吸引了西方的工业文明、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以及生活方式,同时也带动和促进了天津以“三条石”为地理标志的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伴随着天津城市的成长,富有市民特色的通俗文化,在原有基础上日渐成熟和发达,诸如京剧、评戏、曲艺等艺术门类,作为天津历史文化名城的一大特色,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

天津人不排外,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直到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对国外的、对外地的先进思想观念、先进科学技术、先进管理方式,都要在总结自己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消化吸收再创新,以至成为天津不断发展进步的强劲动力和智力支持。

三、务实创新

天津因漕运文化形成的重商思想,因救亡图存形成的实业救国,因对外开放形成的洋为中用,都一以贯之着务实创新的一条主线。天津的近代工业文明、近代的文化艺术、近代的科学技术、近代的交通通讯、近代的军队、警察制度等等,无一不是在学习借鉴西方先进经验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从实际出发发展起来的。这一优良传统直至现在。近几年,市委、市政府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天津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出了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具有天津特色的发展路子。

市第九次党代会上提出“一二三四五六”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要求着力构筑“三个高地”,全力打好“五个攻坚战”,推动各项工作站在高起点、抢占制高点、达到高水平,进一步明确了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统一了天津全党全民的思想和行动。提出“滨海新区龙头带动、中心城区全面提升、各区县加快发展”三个层面联动发展的大格局,极大地调动了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在全市形成了万马奔腾、百舸争流的新局面。随着全市工作的深入发展,又适时地提出了“以社会主义小城镇为重点建设农村居民社区;以经济功能区为重点建设示范工业园区;以现代高效农业为重点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继之,又推进农改非、村改居、集体经济改股份制经济,形成农村城镇化的“三改一化”。强化招商引资,抓大项目、好项目,强调高端化、高新化、高质化,全市累计达到1280个大项目,总投资2.27万亿元,有效地调整了全市的产业结构,促进了三次产业的优化升级,大大地增强了本市的综合实力和经济发展后劲,促进了经济方式的加快转变。推进实施“大项目、小巨人、楼宇经济”战略,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推进自主创新,节能减排,加快了天津“富民强市”的步伐。推动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确定“一核双港、九区支撑、龙头带动”的发展策略,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金融创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扩大全方位开放。高度重视规划建设管理,努力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确定“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的城市发展总体战略和各区县发展策略,着重增强城市载体功能,保护城乡生态环境。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高度重视民计民生,精心策划和实施每年20项民心工程,持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开辟了天津灿烂辉煌的新局面。

这些大思路、大手笔、大格局、大气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在天津的新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天津的成功实践,务实里富有创新,创新中注重实效,形成了“天津精神”的重要内容和一大特色。

四、争强敢胜

天津人不信邪、不落后、不服输,富有争强敢胜的民风民气和心理素质。就中国近代以来天津以在全国的地位、影响和贡献展示的辉煌而自信。笔者以为有三个时期:一是20世纪初叶至30年代初期,天津领全国风气之先,堪称北方经济中心、商业中心、金融中心、航运中心。二是20世纪80年代,天津以城市建设、改善民生享誉全国,引滦入津工程、居民住宅工程、城市热化工程、气化工程、交通建设工程,成为全国关注和羡慕的热点。三是近五年来形成的天津速度、天津精神、天津效益,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变化再次吸引了世界和全国的眼球,都是全市人民引以为豪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7
元旦歇班,闲着也没事儿,报纸上一直在报道的天津博物馆开张的事情,心向往之,于是二号下午决定去逛一逛。

进到博物馆里,第一感觉很宽敞明亮,楼上楼下,电灯的分配恰到好处。大柱子二柱子,外加金属结构等等,看上去很大气,还带着点儿明快的现代气息,第一感觉不错。

前台买票,如早先的报道,25块钱一个人。一楼好象是共享空间等,没有展览,直接乘扶梯上二楼。迎面就是书法馆,进去转了一圈儿,主要是明清两朝的作品,在下比文盲强点儿有限,也看不出个门道来。出来到绘画、陶瓷等馆分别参观,大致每馆都要花半小时以上时间,感觉比预想的要好很多,天津博物馆的馆藏还是很丰富的,比如藏有两件钧窑的对盘,很珍贵。

进了大厅一转身就看见传说中的天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雪景寒林图》,咱也不是搞美术的,看不出个门道来,只知道范宽的画绝对是极品的文物,天津的这个藏品与他的《溪山行旅图》齐名,后者藏于台北故宫。好象金庸哪部小说里也提到过《溪山行旅图》吧?忘了,想不起来了。

大厅中央引人注目的摆放着数个青铜制的鼎、钟等文物,多是商代的古物,这样的珍品世所罕见,很多青铜器的说明文字中都是一些收藏家捐献给政府的',或者是大炼钢铁期间天津的文物工作者在天津电解铜厂的废品中找到的,不知道还有多少珍品毁于那个年代,真是可惜。 写的有点儿多,我累了……

俺曾经参观过上海博物馆,这次参观了新落成的天津博物馆,总的感觉从馆藏方面,我们绝对不输于上海,甚至还要略强于上海博物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也非常有礼貌,态度很好,玻璃展柜不时有工作人员擦拭。在参观过程中还遇到一件事情,有一对盲人夫妇和他们的孩子也来到博物馆参观(孩子不是残疾人),博物馆专门派了一名工作人员陪同这一家三口,并为他们讲解,天津博物馆这种人性化的管理,值得我们称赞!

希望大家有时间都去参观一下, 不但可以丰富历史文化知识,也能增强天津人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