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民何时开始以葛、蚕丝制成衣服?

如题所述

五六千年前,先民已经开始以葛、蚕丝制成衣服。(丝绸受欢迎的程度历久不衰,中外闻名。)在上古时期,中华文明的科学发展有:

天文学:是中华文明史上发达极早的知识部门之一。主要的原因是农业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在社会生产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农业的生产对季节有很强的依赖性,所以,仅从为了确定季节这一点来看,人们就已经绝对地需要天文学。重要的发展有:

一、物候的观察和初始的年岁季节概念。也就是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生活,活动现象来断定季节的变化。

二、天象物候历。也就是通过天上的星象的变化来断定季节的变化。

三、记日法的发明。物候历是一种粗疏不定的历法。记日法的发明什么时代已无从知晓。《史记.五帝本记》说:「黄帝……迎日推策」。「策」是一种小竹木片。迎来一次的日出,就移动一根竹木片。记日法的发明中,以天干记日法影响最为深远。所谓天干记日法,是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字,逐日依次用一个字来标记一天。这个方法后来和地支结合成为干支记日法,它一直延续使用到现代,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极有特色的部分。

四、朔望月的观测和阴阳合历。除了太阳之外,月亮是最引起上古前人瞩目的天体。有了记日法之后,月亮的圆缺周期(天文学上称为朔望月)两个朔望月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体上是354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因此古人很容易就得到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

五、方向确定中的天文知识。也就是依靠对太阳的观侧。起先人们把日出时的方向称为「东」,日落时称为「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17

在上古时期,中华文明的科学发展有:天文学:是中华文明史上发达极早的知识部门之一。主要的原因是农业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在社会生产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农业的生产对季节有很强的依赖性,所以,仅从为了确定季节这一点来看,人们就已经绝对地需要天文学。重要的发展有:
一,物候的观察和初始的年岁季节概念。也就是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生活,活动现象来断定季节的变化。
二:天象物候历。也就是通过天上的星象的变化来断定季节的变化。
三:记日法的发明。物候历是一种粗疏不定的历法。天象物候历虽然有所进步,但仍然有相当的不固定性。记日法的发明什么时代已无从知晓。《史记.五帝本记》说:「黄帝 ...... 迎日推策」。「策」是一种小竹木片。迎来一次的日出,就移动一根竹木片。记日法的发明中,以天干记日法影响最为深远。所谓天干记日法,是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字,逐日依次用一个字来标记一天。这个方法后来和地支结合成为干支记日法,它一直延续使用到现代,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极有特色的部分。
四:朔望月的观测和阴阳合历。除了太阳之外,月亮是最引起上古前人瞩目的天体。有了记日法之后,月亮的圆缺周期(天文学上称为朔望月)两个朔望月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体上是354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因此古人很容易就得到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
五:方向确定中的天文知识。也就是依靠对太阳的观侧。起先人们把日出时的方向称为「东」,日落时称为「西」。
医学:药物的运用,人类经过无数次的尝试,逐渐认识到某些植物的药用功能,传说伏羲、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针灸的发明,《帝王世纪》中有伏羲「制九针」以治病的传说,说明我国古代的针灸发展是很早的。
文字:在世界各古老国家的文明史上,文字的发明被看做是文明产生的最重要标志之一。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两河流域的(木契)形文字。但是,标音字母的发明是西方文字的特点,中国的汉字最初是以象形文字为主要特征的

第2个回答  2017-11-1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龚德才教授的研究团队日前在对河南中部地区贾湖史前遗址获重大研究成果:在贾湖两处墓葬人的遗骸腹部土壤样品中,检测到了蚕丝蛋白的残留物。根据遗址中发现的编织工具和骨针综合分析,表明8500年前的贾湖居民可能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编织和缝纫技艺,并有意识地使用蚕丝纤维制作丝绸。

贾湖遗址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国古老传说中,中原地区(今河南西平县,紧邻贾湖)的嫘祖“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开始了利用蚕丝制作丝绸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