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过程中可能会和婆婆发生哪些矛盾?

如题所述

第一,吃饭的问题。我是一直倡导让孩子自己长成自己的模样,把孩子成长的过程还给孩子的妈妈。

我跟婆婆在育儿过程中的冲突中,吃饭问题虽然不是第一个,但是绝对是最严重的一个。我娃1岁多一点的时候,我就开始训练孩子自主进食,因为当时我是一个人带孩子,所以我说了算。孩子的自主进食进行的也不错,每天吃饭像是乐趣一样的。后来在孩子2岁左右的时候,婆婆来了。在看到孩子吃饭的时候自己拿勺子吃,就开始骂我,说我这个当妈的是干什么吃的,这么小的孩子吃饭都不喂,别人家的孩子6、7岁了还在喂呢,怎么自己家的孩子就要自己吃饭。

因为这个,我被骂过好多次,无所谓,反正孩子是我的,我坚持下来了,我现在看着那些追着熊孩子喂饭的妈妈、奶奶们就会觉得心疼孩子5秒钟。

第二,摔倒了跟地板较劲。

孩子很小的时候,无论从床上摔下来,还是走路摔跤了,婆婆总是马上抱起宝宝,然后做很生气状,使劲的拍打地板,一边说:“让你欺负我们家宝宝。”几次下来,我实在忍无可忍。不过这个问题我交给老公去处理,让他出面跟婆婆说这个做法是不对的。所以呀,有一个教育观念一致的老公多么重要。

第三,孩子做家务。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的时候,是希望主动的参与到家务活动中来的,因为他们觉得好玩。我当然知道他们扫地之后我还要再扫一次,刷完的碗我还要再刷一次。但是只要孩子提出要做家务的要求,我都会同意。结果,婆婆会对我娃(女孩)说:“你还要学做家务呀你,你以后是想去伺候别人一家是吗?咱们不学做家务,以后让别人养着。”我在这句话里读到了奶奶对孙女的心疼和爱,可是这种方式真的是一种错爱呀。

所以,无论怎么样,我都会让孩子参与进来,麻烦就麻烦点吧,挨骂就挨骂吧,只要我娃好就可以啦。

————————————————————————————

关注公众号:童画界亲子体验营。做卓越父母给娃一个多彩童年。

我是兮妈梓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25

妈妈作为现代人,婆婆作为老一辈人,因为理念不同,在育儿中难免会发生很多矛盾。主要体现在:


1、宝宝衣着。

这是最明显,最喜欢被妈妈吐槽的地方。年轻妈妈都喜欢把孩子,特别是女儿打扮的美丽漂亮如小仙女,本着“怎么好看怎么穿”的原则。可是婆婆呢,则是本着“怎么耐脏怎么穿”,红配绿呀、蓝配粉啊,或者干脆彩虹色上身,反正让妈妈看了就觉得这不是自家的娃。

2、宝宝饮食。

妈妈更注重食物的品牌、安全、保质期等等,可是老一辈人更注重实用,节俭,能吃不能吃的,他们都不愿意浪费。在给孩子做的食物上,也过于粗放,不够精细。

3、教导方式

这一点是我个人碰到比较明显的差异。比如带孩子外出,孩子手里有吃的或玩的,碰到总在一起玩的小朋友,其他小朋友想要玩,如果是老人,就会让孩子分享,如果孩子不愿意,就会批评孩子甚至抢夺过来给别人。如果是我,就会跟孩子讲道理,如果孩子执意不愿意,就会跟对方说,“谁谁现在想自己玩,等过一会他不想玩的再借给你吧。”在针对外人这一点上,老人更在意大人的面子,而妈妈更照顾孩子的内心感受。

其他的差异还有很多,每家也各不相同,但个人认为最大的差异还是在于教导方式上,妈妈更注重宝宝内心的感受和对未来人格的培养;婆婆会更注重宝宝当下吃饱穿暖。


我是知心妈妈燕燕,将论语、三字经等融入育儿实践,关注公众号:两位妈妈

第2个回答  2017-10-13

宝宝7岁,跟婆婆发生过下面一些矛盾: 

1.兴趣班

宝宝5岁开始学钢琴,婆婆舍不得宝宝辛苦,一再对我说:“别把孩子弄得太辛苦。”

明明孩子有时候弹得很开心嘛!

2.整理物品

孩子玩具玩过了,我请爷爷奶奶不要帮宝宝收,孩子自己的事情要学着自己做。但是,每次我提醒孩子整理物品的时候,婆婆就出现了,说:“我来,我来。”

3.用尿布还是尿不湿

宝宝小时候,婆婆总是嘀咕我们每个月消费太大,应该节省点,譬如:用尿布不要用尿不湿。

4.穿旧衣服还是新衣服

婆婆听别人说,孩子穿旧的衣服容易长大。然后,她喜欢把大孙子的衣服给我儿子穿。

我就这么一个儿子好吧,衣服还是买得起的,不喜欢孩子穿旧的。

5.衣服买宽松舒适的还是时尚好看的

婆婆喜欢给孩子穿宽宽松松的衣服,她觉得这样宝宝舒服。我喜欢把孩子打扮得时尚帅气。有时候,她看不上我买的衣服就不给孩子穿。

6.跟妈妈睡还是单独睡

宝宝稍大点,我就跟宝宝分被子睡,这样我跟宝宝就可以互不干扰。但是,婆婆帮我们铺床的时候,总是把我跟宝宝的被子合到一起。她说:让宝宝单睡,宝宝会觉得冷。

7.看电视

我下班回家后,经常发现宝宝在看电视。我跟婆婆说:看电视伤孩子眼睛,影响孩子注意力。婆婆立马掩饰:“刚看,刚看。”

8.买零食

我一般给宝宝买坚果、水果这些当作零食。婆婆经不起孩子要求,喜欢给宝宝买薯片和口香糖之类的垃圾食品。

隔代养育孩子,多少会有矛盾,抓大放小就好啦!

第3个回答  2017-10-17

不要说育儿中可能有很多婆媳矛盾,就算没有孩子,婆媳矛盾就会很多。

究其原因,第一隔代差异。毕竟两代人,思路,经历,环境都不同自然就会有不同的思想和态度。第二:对于婆婆来说,自己的宝贝她心爱的儿子,自己养了几十年,以下不以她为中心了,她肯定失衡。所以婆媳自古就是纠结的难题。

说道育儿更是这样,除了前面我们说的本来就存在分歧和心理距离外,这里就是近距离的交锋。很多媳妇说,没有孩子前还没有发现这么多家庭矛盾,有了孩子真多。那是因为交集多了,差异就出来了。

下来我们在来看看具体会有哪些差异表现:

一:喂养方式

目前很多妈妈学科学育儿,原因自然母乳喂养,但很多婆婆自己愿意多来孩子跟孩子亲近,希望孩子吃奶瓶。这里就会出来很大分歧

解决方法:理解婆婆其实就是想多跟孩子一起,那么多给他们一起的时间就好。再给婆婆普及下母乳喂养的好处,一般都为孩子好,你又照顾到她心理了,婆婆不会不听

二:喂养习惯

老人总怕孩子饿,随时都会给孩子吃东西,而科学育儿妈妈深知,孩子饮食是需要有规律,定时定点。尤其孩子吃饱了,老人还会觉的没吃饱追着喂,让很多妈妈生气。

解决方法:培养孩子自己吃饭,培养孩子学会表达吃饱了。

当孩子会自己吃饭了,自己的规律也会养成,加之会表达自己,一般老人也不会再强迫。

穿衣服也是,有个笑话叫奶奶冷,说孩子穿了很多,别人问,他说奶奶觉得冷。那么也是教会孩子表达。小的孩子也会表达情感的,我女儿三个月我就开始给她看表情脸谱,所以她很小就会表达自己,吃饱了,不吃了,穿暖了等等

三:交友方式

孩子慢慢大了就会有社交,往往孩子开始并不会怎么与人相处是需要大家引导。老人经常护短或者干预,经常孩子们玩耍发生矛盾就会出面要么责骂孩子,要么怪责别人家孩子。其实都是不利于孩子的社交发展的。

解决方法:自己多带。既然老人在育儿理念上跟不上那就自己多下功夫带孩子。到了学龄前,学习辅导什么的老人也带不了,自己的家的孩子还是自己操心。

其实说到底,老人能帮着带孩子已经是一种给媳妇最大的帮忙了,如果可以就理解他们的差异,如果不可以理解,就自己带。别占着老人帮你带孩子的你的清闲,还一边埋怨着老人的不是,那就不对了。

第4个回答  2017-10-22

育儿过程中最怕的就是和婆婆发生矛盾,要是和老公发生矛盾,还能吵、还能闹、还能沟通,但是和婆婆发生矛盾确实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不能吵、不能闹、沟通无效。很多儿媳一提到自己的婆婆也是槽点满满。

朋友的孩子在家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虽然孩子还只是幼儿园,但是每天会自己安排学习数学、练架子鼓、阅读、写字、看动画片。经过两三年的努力,还在在家基本不用家长催着去学习,但是,这种情况在一种情况下会被打破,就是去爷爷奶奶家。

双方都在上班的,难免需要父母照顾一下孩子,朋友的孩子偶尔也会送到爷爷奶奶家待一两天。可就是这一两天,孩子在家的一切良好习惯都会被打破,学习不学习了,吃饭也不会好好吃饭,回到家还会遗留小皇帝的脾性,指使老爸老妈为自己干活。当然这个事情的结局就是孩子被家长收拾一顿,恢复往常。

其实,父母带孩子难免溺爱,毕竟是心头宝,对孩子有些纵容也在所难免。作为孩子的父母,也要理解,婆婆能够帮忙带孩子已经是很不错的了,毕竟也是付出了时间和精力的,还是要心存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