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的建筑师在组群的总体布局是如何表现他们卓越才能的?

如题所述

在建筑艺术方面,个体建筑的斗栱的比例大大地缩小了,出檐的深度减少了,柱的比例细长了(唐宋柱经与柱高的比例为1∶8~9,清为1∶10),柱的生起、侧脚和卷杀不再采用了,梁枋的比例沉重了,屋顶柔和的线条轮廓消失了,因此,明清的官式建筑呈现着比较沉重、拘束但又稳重、严谨的风格。这和唐朝的宏伟、豪放,宋朝的柔和、绚丽的风格有所不同。

官式建筑的标准化、定型化还包括彩画、门窗、须弥座、栏杆、屋瓦以及装饰花纹等方面在内。只有室内装饰性的木间隔受到这种限制比较小,因而在格扇和花罩方面创造了很多优秀作品。但是从清中叶以后,装饰走向过分烦琐,好些定型化的花纹已失去了清新活泼的韵味。这些更加深了个体建筑沉重拘束的风格。

尽管如此,明清的建筑师在组群的总体布局上仍然表现了他们的卓越才能。他们在指定的地段上,按照成熟定型做法,恰当地安排这些标准房屋,把各种大小不同形式、不同的建筑巧妙地进行组合,使它们既适应功能要求,又取得很好的艺术效果。以宫廷建筑为例,如北京的明清宫殿、颐和园、西苑、天坛等优秀的组群便是明证。清朝世袭的皇家建筑师“样式雷”家族留下的数以千计的图纸,绝大部分都是组群的总体平面图,在每座房屋的平面位置上注明面阔、进深、柱高的尺寸、间数和屋顶形式,因而具体的结构和施工只须遵照各种《做法则例》进行工作。这种设计的特点,显示了明清建筑师在广阔的地段上进行巨大的空间组织和巧妙地运用建筑体量的无比智慧,也表现了他们高度敏锐而准确的尺度感。

这时期的空间布局艺术,也有了和前代不同的特点。唐宋以来以低矮的廊院围绕主体建筑的手法逐渐废弃,而改由主殿和厢房、墙、门等组成封闭的空间,并通过不同空间的变化来突出主体建筑,从而创造一定的艺术气氛。北京故宫、天坛就是院落组合的卓越范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