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寺庙女的叫尼姑而不叫女和尚呢?

如题所述

因为和尚本是一个尊称,要有一定资格堪为人师的才能够称和尚,不是任何人都能称的。女子出家有落发为尼之称,故一般称在寺庙的女子为尼姑而非女和尚。

尼姑(Buddhist nun)是中国对比丘尼的俗称,略不合佛教规仪,是结合中国民俗产生的称谓。佛教称谓亦称为“尼”。例:出家为尼,落发为尼同时也是比丘尼的俗称。女子出家后受过具足戒者。比丘尼为梵文Bhikssuni的音译,亦译作比呼尼等。意译为乞士女、除女或薰女;亦称沙门尼或简称尼。

比丘尼是指归入佛门,受持具足戒的女子。五众、七众之一。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比丘尼为梵文Bhikssuni的音译,亦译作比呼尼、苾刍尼、备刍尼等。意译为乞士女、除女、除馑女或薰女;亦称沙门尼或简称尼、尼僧。现在的尊称应为:“法师”,表示尊其佛法造诣高深。

“和尚”原来是从梵文这个字出来的,它的意思就是“师”。这个称呼并不限于男子,出家女众有资格的也可以称和尚。但是后来习俗上这个字被用为对一般出家人的称呼,而且一般当作是男众专用的名词,这是和原来的字义不合的。

扩展资料:

尼姑一词,是中国人的俗称,并不合乎佛制的要求。印度以尼(ni)音,代表女性,有尊贵的意思,不限佛教的出家女性所专用。佛教的出家女性,小的叫沙弥尼,大的叫比丘尼,意思是女沙弥及女比丘。

到了中国,每以未嫁的女子称为姑,故将佛教的沙弥尼及比丘尼称为尼姑,并没有侮辱的意思,所以在传灯录中,佛门大德尝以师姑称尼姑;但到明朝陶宗仪的辍耕录中,以尼姑列为三姑六婆之一,那就有轻贱的意思了。因此,晚近以来,尼众姊妹们很不愿意人家当面称她们为尼姑。

根据梵文,尼即女音,加上姑字,即成女姑,以文训义,根本不通,女别于男,既有女姑,难道尚有男姑不成?如果一定要称为姑,那该有个比例:女道士称为道姑,打卦女称卦姑,女比丘当称为佛姑;同时,耶教的女修士,中国人也该称她们为耶姑,否则,就有厚此薄彼之嫌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尼姑百度百科 女和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7-17

一、原因

1、尼姑又称比丘尼是指归入佛门,受持具足戒的女子。而和尚本是一个尊称,要有一定资格堪为人师的才能够称和尚,不是任何人都能称的。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当然尼姑也有够资格的人可以被称为和尚,但是一般不这样做。

2、尼姑(Buddhist nun)是中国对比丘尼的俗称,意译为乞士女、除女或薰女;亦称沙门尼或简称尼。略不合佛教规仪,是结合中国民俗产生的称谓。

3、佛教称谓亦称为“尼”。例:出家为尼,落发为尼同时也是比丘尼的俗称。女子出家后受过具足戒者。比丘尼为梵文Bhikssuni的音译,亦译作比呼尼等。意译为乞士女、除女或薰女;亦称沙门尼或简称尼。

4、比丘尼是指归入佛门,受持具足戒的女子。五众、七众之一。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比丘尼为梵文Bhikssuni的音译,亦译作比呼尼、苾刍尼、备刍尼等。意译为乞士女、除女、除馑女或薰女;亦称沙门尼或简称尼、尼僧。现在的尊称应为:“法师”,表示尊其佛法造诣高深。

5、和尚,原来是从梵文这个字出来的,它的意思就是“师”。和尚本是一个尊称,要有一定资格堪为人师的才能够称和尚,不是任何人都能称的。

6.这个称呼并不限于男子,出家女众有资格的也可以称和尚。但是后来习俗上这个字被用为对一般出家人的称呼,而且一般当作是男众专用的名词,这是和原来的字义不合的。

二、拓展知识

佛弟子分为出家人和在家人两种

1、在家人,分为男众(梵音:优婆塞)和女众(优婆夷)。在家人,可以是,信佛人,皈依弟子,受五戒弟子,受菩萨戒弟子。按照次序就坐,菩萨戒,坐前面,五戒弟子坐后面,三皈弟子再次之,最后是,一般信佛弟子。这个次序问题,是佛,为了,区分外道“无有长幼”而制定的。

2、出家人,分为男众和女众,其中,男众(7-20岁)叫沙弥,受十戒。有些特殊因缘,如,年迈多病,身残疾等,不许受大戒的,也就只能做沙弥了。佛制,“年满20方与受大戒”受了大戒,就叫“比丘”,比丘僧,每年要“结夏安居”的,就是农历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日,有的,会提前或延后一天,不主要,是佛,为了,夏季,雨水多,虫子多,怕走路伤害他们,就叫僧人们,在寺院(阿兰若)修行,这每次每年“结夏”一次,僧人,就有“戒腊”一年,不结夏,就没有“戒腊”,佛制,“戒腊”满5年者,可以被叫做“尊证”师,才可以收徒弟。“戒腊”满10年,才可以叫“和尚”,和尚,是至高无上的荣誉,说实话,我们这些出家人,现代人,一般称为和尚,是抬举了。有时候叫“小和尚”,也是恭敬我们。其实心里面很清楚,发惭愧心,“自己不够格,努力做”。

3、出家女众,分为3种,1,学戒女(视察莫诺):是,准备出家的女孩子,要在寺院,学习戒律1年,这点,男的不用,为的就是,“避免女众出家后,在寺院带来另一个生命体”,说白了,就是怕,女孩子怀孕后出家,叫人家一看“出家人生孩子”,这样不好。2,沙弥尼,受十戒,和沙弥一样。3,就是受大戒(具足戒)叫做比丘尼。因为是女的,中国人有爱省略,就叫“尼姑”或者“尼师”了。

4、其中,出家的僧人,男众,可以统称为“大僧”,包括沙弥,比丘,女众可以叫“二僧”包括沙弥尼,比丘尼。佛制“百岁比丘尼,须礼拜刚出家沙弥”,这时女弟子“八敬法里面的”,戒腊年多,和受戒年多,是两码事,有的受戒50年,但是,没有戒腊,有的受戒2年,有2年戒腊,佛门,按戒腊年数,来定论大小。

5、这样,听经闻法,集众聚会时,就坐顺序就是,戒腊多的比丘在前,少的在后,然后是,沙弥,戒腊多比丘尼,少的,居士们,受菩萨戒年多的,年少的,受五戒,三皈弟子,一般在家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7-15

这是根据据梵文称谓来的,印度以尼(ni)音,代表女性、女有别于男、尼即女音,加上姑字,即成女姑,尼姑只是中国对比丘尼的俗称、和尚适用于男性出家 人称谓,这就好比这世界分为男人和女人,两者要加以区别与区分。

印度以尼(ni)音,代表女性,有尊贵的意思。不限佛教的出家女性所专用。佛教的出家女性,小的叫沙弥尼,大的叫比丘尼,意思是女沙弥及女比丘。 到了中国,每以未嫁的处女称为姑,故将佛教的沙弥尼及比丘尼称为尼姑,并没有侮辱的意思,所以在传灯录中,佛门大德尝以师姑称尼姑;但到明朝陶宗仪的辍耕录中,以尼姑列为三姑六婆之一。因此,晚近以来,尼众姊妹们很不愿意人家当面称她们为“尼姑”。

扩展资料

尼姑介绍:

尼姑是中国对比丘尼的俗称,比丘尼为梵文Bhikssuni的音译,亦译作比呼尼等。意译为乞士女、除女或薰女;亦称沙门尼或简称尼。略不合佛教规仪,是结合中国民俗产生的称谓。

佛教称谓亦称为“尼”。例:出家为尼,落发为尼同时也是比丘尼的俗称。女子出家后受过具足戒者。比丘尼是指归入佛门,受持具足戒的女子。五众、七众之一。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比丘尼为印度梵文Bhikssuni的音译,亦译作比呼尼、苾刍尼、备刍尼等。意译为乞士女、除女、除馑女或薰女;亦称沙门尼或简称尼、尼僧。

比丘尼介绍:

比丘尼(梵文Bhikkhuni)又作苾雏尼、比呼尼、尼、除女、董女、沙门尼,俗称尼姑,满二十岁出家,受了具足戒的女子,称为比丘尼。

中国第一个比丘尼是净检。在东晋升平元年(三五七年)受了具足戒,正式成了比丘尼。

参考资料:尼姑—百度百科        比丘尼—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7-15

尼姑是中国对比丘尼的俗称,比丘尼为梵文Bhikssuni的音译,亦译作比呼尼等。意译为乞士女、除女或薰女;亦称沙门尼或简称尼。略不合佛教规仪,是结合中国民俗产生的称谓。

和尚,原来是从印度梵文而来,它的意思就是“师”。和尚本是一个尊称,要有一定“资格”堪为人师的才能够称和尚,不是任何人都能称的。

这个称呼并不限于男子,出家女众有资格的也可以称和尚。但是后来习俗上这个字被用为对一般出家人的称呼,而且一般当作是男众专用的名词,这是和原来的字义不合的。

资料拓展:

佛教称谓亦称为“尼”。例:出家为尼,落发为尼同时也是比丘尼的俗称。女子出家后受过具足戒者。比丘尼是指归入佛门,受持具足戒的女子。五众、七众之一。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比丘尼为印度梵文Bhikssuni的音译,亦译作比呼尼、苾刍尼、备刍尼等。意译为乞士女、除女、除馑女或薰女;亦称沙门尼或简称尼、尼僧。

本来,印度以尼(ni)音,代表女性,有尊贵的意思。不限佛教的出家女性所专用。佛教的出家女性,小的叫沙弥尼,大的叫比丘尼,意思是女沙弥及女比丘。 到了中国,每以未嫁的处女称为姑,故将佛教的沙弥尼及比丘尼称为尼姑,并没有侮辱的意思,所以在传灯录中,佛门大德尝以师姑称尼姑;但到明朝陶宗仪的辍耕录中,以尼姑列为三姑六婆之一。

根据梵文,尼即女音,加上姑字,即成女姑,以文训义,根本不通,女别于男,既有女姑,难道尚有男姑不成?

佛教中出家修行的男教徒,意代表佛教谦和至尚的修行者。

释永信

梵语在古西域语中的不确切的音译,在印度是对亲教师的通称,而在中国则常指出家修行的男佛教徒,有时也指女僧。《晋书·艺术传·佛图澄》:“和尚神通,傥发吾谋,明日来者,当先除之。”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京师僧讳‘和尚’,称曰‘大师’;尼讳‘师姑’,呼为‘女和尚’。”《古今小说·明悟禅师赶五戒》:“院君王氏 ,夜梦一瞽目和尚,走入房中,吃了一惊。”丁玲《母亲》一:“后来二老爷又出门了,音信都没有,说是看破红尘做和尚去了。”参阅 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二、《释氏要览上师资》。

和尚有以下别称:阿阇梨;比丘;比邱;禅师;出家人;毳客;大师;佛佗;和上;和阇、和社;鹘社;近诵;喇嘛;力生;亲教;亲教师;瞿昙;阇梨;释子、头陀;殟社;乌社;邬波驮耶;捂波地耶;乌邪;依学;优婆陀诃;郁波第耶夜;

参考资料和尚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7-15

之所以会有这种女性多称尼姑,男性多称和尚实际上是佛教传入中国,随着历史变迁,约定俗成的一种称谓。

我们先从定义看起:

和尚:(梵语:upādhyāya,巴利语:upajjhāya),佛教术语,佛教出家众,出家时的亲近师,即称为“和尚”,又称亲教师。在汉族社会,在习惯上,把佛教男性出家众(比丘)较不严谨地通称为“和尚”。

尼姑:(Buddhist nun)是中国对比丘尼的俗称,比丘尼则是指受过具足戒的女性僧侣。“尼”在梵语中是指女性,比丘与比丘尼合称出家二众。

从上可以看出,和尚与尼姑在佛教中均有别名,和尚和尼姑均是中国大众的通用叫法,这种叫法由于在民间流传。随着时间渐渐也变得不是特别严谨。而且由于中国语言的特点,一般来说什么职业男女各有一个称谓,比如舅舅,舅妈,而不会出现一个女字表修饰。

拓展:

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纠结于大众约定俗成的东西,大众的定义实际上并不一定完全符合科学道理,就像数理化中也有一些定义原本可以用更简洁的东西去描述它,却因为历史的残留原因保持不变。尊重大众习惯可以使人们交流更加简单。

参考资料:

比丘尼 百度百科

和尚 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