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以两条线索来写的;暗线是什么明线是什么

如题所述

明线:作者的游览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暗线:泉水流经的路线(于作者浏览顺序相反):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山下.我要调研考了,老师给的复习卷上的.被几核体捷足先登了.老师讲过哦,

拓展资料

《记金华的双龙洞》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叶圣陶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是按游览顺序记叙的。先写沿途所见的美景;继而写外洞的洞口、外洞;再写孔隙;最后写内洞。采用了“移步换景法”。表达了作者叶圣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本文入选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收录为课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7-04

明线:作者的游览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暗线:泉水流经的路线(于作者浏览顺序相反):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山下.

拓展资料

《记金华的双龙洞》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叶圣陶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是按游览顺序记叙的。先写沿途所见的美景;继而写外洞的洞口、外洞;再写孔隙;最后写内洞。采用了“移步换景法”。

表达了作者叶圣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本文入选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收录为课文。这篇游记不作为课文的时候叫《记金华的两个岩洞》。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7-04

一、具体分析:课文按两点线索写的。一条是作者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来写。是“顺”的线索;另一条是泉水、溪水的来路,是“逆”的线索。两条线索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不仅使全文脉络清楚,而且使事物的方位、方向和作者观察的移动线索及角度都非常清晰。

二、扩展资料:关于《记金华的双龙洞》(资料来源:《记金华的双龙洞》

1、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叶圣陶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是按游览顺序记叙的。先写沿途所见的美景;继而写外洞的洞口、外洞;再写孔隙;最后写内洞。采用了“移步换景法”。

2、表达了作者叶圣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本文入选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收录为课文。这篇游记不作为课文的时候叫《记金华的两个岩洞》。

3、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原名叶绍钧,汉族,字圣陶。江苏苏州市吴县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叶圣陶曾担任很多职位。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他同时也是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7-04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以两条线索来写的:

明线:作者的游览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

暗线:泉水流经的路线(于作者浏览顺序相反):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山下。

两条线索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不仅使全文脉络清楚,而且使事物的方位、方向和作者观察的移动线索及角度都非常清晰。

拓展资料: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叶圣陶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是按游览顺序记叙的。先写沿途所见的美景;继而写外洞的洞口、外洞;再写孔隙;最后写内洞。采用了“移步换景法”。

表达了作者叶圣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7-03-08
课文按两点线索写的。一条是作者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来写。是“顺”的线索;另一条是泉水、溪水的来路,是“逆”的线索。两条线索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不仅使全文脉络清楚,而且使事物的方位、方向和作者观察的移动线索及角度都非常清晰。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