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知道护肤品里含对人体有害激素

如题所述

面霜遇火知优劣

  检测面霜也有好方法。取少量面霜放在勺子里,可用酒精灯或蜡烛加热,符合标准的产品会像牛奶烧开形成的状态一样,味道不会改变,且更加浓郁。如果燃烧时有喷溅、冒浓烟、味道变得呛鼻、燃尽后勺底残留有油质,就说明矿物油超标或者有硼化物填充。

  清水测验乳液

  将适当的乳液倒进水里,如乳液浮在水上边,证明里边含油石酯,油石酯会伤害皮肤,造成皮肤干燥缺水,因为它是堵塞毛孔的主要原因,久而久之,毛孔会越来越大。再轻轻摇晃,液体如果变成了乳白色,说明乳液含乳化剂,乳化剂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它们会破坏皮肤的组织结构,导致皮肤敏感,并有很强的致癌性。反之,如果倒在水里,乳液下沉到底部,证明不含油石酯,消费者可安心使用。 如果是膏状的,放一点在一个普通的勺里,拿火烧,直到完全烧尽,如果有黑色 残渣,那是各种添加剂,越多证明添加剂越多,然后放一根棉芯在勺里,把棉芯点着,你会看到那个水水会冒黑烟,这样的最好别用了.

  银戒判断铅多少

  在使用一种化妆品之前先在手背或者耳根上试用,这两个部位是人体感知最敏感的区域,均匀涂抹之后,将手边的银戒指(其他银制品也可代替)在涂抹区域稍用力摩擦,如呈现黑色或有浅黑色痕迹,说明其中含有铅等重金属物质,反之则不需担心。

  碘酒分辨抗氧化功能

  首先,用透明玻璃器皿倒上些清水,并在水中滴入碘酒,碘酒与水的比例大约为1:50,摇匀,把需要测试的产品如爽肤水、洗面奶等放少许在其中,充分搅拌,如果产品与液体充分溶解并且水恢复了清澈透明,说明其具有抗氧化功能,如果水不能还原或者变黑了,则证明用了这样的护肤品皮肤会继续被空气氧化,严重的还会加剧氧化。

  另外,还有一些很简单的DIY方法可以用来识别劣质护肤品:

  化妆水够温和吗?试纸一试便知

滴一些化妆水在试纸上,如果pH值小于7,试纸呈现红色就是酸性;大于7且呈现蓝色就是碱性。如果测出来接近pH7中性或是接近皮肤酸碱值pH5.5,代表你的化妆水很温和不会刺激肌肤。但若是想要你的化妆水具有收敛或去角质功能,pH值4~5则是最理想。

  精华露是否好吸收?先拿化妆棉吸吸看

  将精华露滴在一叠面纸或化妆棉上观察渗透力,愈容易向下渗透,表示分子小、穿透力强容易被皮肤吸收。如果只是在表面扩散,就表示渗透力差,不好吸收。

  保养品太油?灯光+吸油面纸让油腻无所遁形

  将少许保养品涂抹在手背上,经过3到5分钟后用吸油面纸轻压。若还能吸到很多油,表示不好吸收、过于油腻。反之,若没剩什麼油则表示保养品容易吸收,比较清爽。
或者,同样将保养品取少许涂于手背上,过3到5分钟后在灯光下将手转动观察。如果还看得见泛油光,就表示较油腻,不好吸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0-24
容易过敏或者不好吸收追问

第2个回答  2014-10-24
用了就有追问

那岂不是没人敢用了

追答

好的护肤品比较小,危害不大

所以建议你用一些品牌,贵点的,有保障!

亲,能采纳吗?

第3个回答  2014-10-24
哪类的护肤品呢?面膜?面霜 还是什么追问

所有

第4个回答  2023-08-07
护肤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些护肤品可能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激素。我们应该如何知道护肤品里是否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激素呢?
我们可以通过仔细阅读产品标签来获取一些信息。在护肤品标签上,通常会列出成分表,我们可以查看其中是否含有被公认为激素的物质,比如雌激素、雄激素、皮质类固醇等。如果发现这些成分在产品中存在,并且排列在成分表的前几位,那就意味着它们的含量很高。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对这个产品保持警觉了。
我们可以查阅一些权威机构发布的报告和研究结果。这些机构通常会对市面上的护肤品进行抽样检测,并公布检测结果。通过查找相关报告,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些品牌或者产品被发现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激素。这些报告通常会给出详细的检测方法和结果,帮助消费者做出明智的选择。
在选择护肤品时,我们也可以借鉴其他消费者的经验和意见。可以通过社交媒体、护肤品专栏以及亲朋好友的推荐来获取一些参考意见。我们需要保持警惕,因为有些推荐可能存在商业广告嫌疑,所以我们应该多方面收集信息,并结合自身需求和偏好做出判断。
还有一个方法是通过了解护肤品品牌的背景和信誉来判断其产品质量。一些知名的护肤品品牌通常会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研发和生产,他们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在选择护肤品时,我们可以优先考虑这些知名品牌,因为他们往往经过严格的测试和审查。
当我们购买了某种护肤品后,如果出现过敏或者不适反应,就应该警惕其中是否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激素。一些激素成分可能会引起皮肤过敏、组织损伤等问题。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停止使用并咨询专业医生或皮肤科医生的建议。
总结起来,要知道护肤品里是否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激素,我们可以通过仔细阅读产品标签、查阅权威机构的报告、借鉴其他消费者的经验和意见、了解品牌背景和信誉以及观察自身的皮肤反应等方式来获取信息。在购买护肤品时,我们要保持警觉,并做出明智的选择,以保障自己的健康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