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与东亚中日韩的比较

欧洲和东亚有很多相似之处,相似的文化背景,经济联系密切,都受地区外部势力的控制等,但是,西欧却走向了联合,而东亚中日韩三国却没有形成统一的经济体,原因是什么

  目前世界上所称的“共同体”机制,以欧洲共同体为代表。欧洲共同体以关税同盟为基础,机制以封闭性和约束性为特征,以政治和经济的高度一体化为目标。而其他发展中国家所组成的地区合作组织,也有称为“共同体”的,例如“东非共同体”、“南美共同体”等。但由于这些区域内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共同体建设过程中受资源不足影响较深,因此都远未达到欧盟那样的水平。
  冷战结束后,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地区集团化的进程也同时展开。美国在北美推动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后,致力于组建北美—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把其他各区域组织远远抛在后面。东亚国家也在思考如何推进东亚的区域合作。然而,东亚地区发展水平不同,冷战造成的裂痕未能弥合,大国地缘政治的博弈,造成该地区区域一体化进程停滞不前。
  建立东亚共同体是时代所趋,历史必然,只是其道路路漫漫其修远兮。第一,美国对东亚积极干预,绝不会轻易令东亚建立一个内部的经济政治文化共同体。第二,在建立“东亚共同体”的进程中东盟始终会是核心和基石 ,但东盟力量弱小,小马拉大车,进程缓慢。第三,东亚地区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有社会主义国家,也有资本主义国家,而且大多为发展中国家,联合的质量,程度较低。
  尽管我们在前面指出,推动东亚共同体进程的核心和主导力量是东盟国家,但是毫无疑问,就共同体能否建成并且能够建成什么样的共同体而言,起决定因素的还是这个地区经济实力最强大的三个国家——中、日、韩之间的合作关系。
  目前,东北亚中日韩三国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大大晚于和落后于东盟自贸区。但三国相互之间的双边合作则已经迈出了步伐。例如中日方面,2006年10月,双方就克服影响两国关系的政治障碍和促进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健康发展达成一致,在这个基础上,新当选的安倍首相成功访问了中国。2006年11月在河内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再次会见了安倍首相。这些举措都为中日关系改善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日韩方面,1998年10月,韩国总统金大中在日本访问期间,首次提出了两国应在新世纪建立新的双边关系的建议。1999年3月,两国共同发表了以“通向21世纪更紧密的日韩经济关系”为题的研究报告,日韩双方都认为通过振兴两国贸易、投资等经济活动和加强彼此的经济联系,可以巩固双边经济伙伴关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两国必须尽可能消除存在的各种障碍,并同意在投资促进、税收条约、标准认证部门的合作以及知识产权部门的合作和WTO新一轮谈判等领域开展合作。中韩方面,2000年10月两国首脑决定探索两国中长期经济合作方案,2001年双方就共同设立“21世纪中韩(韩中)经济合作研究会”事宜达成初步协议,同意共同加强中韩经济的中长期合作研究,将合作研究成果作为向两国政府部门提出政策建议的依据,推动两国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此外,中日韩三方自2005年以来进行了多次工作磋商以减少贸易壁垒。
  中日韩三方合作最新的进展是,2007年1月14日在菲律宾宿务举行的第七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三方领导人就增进政治互信与互利合作交换了意见,并达成5项共识:一是要加强三国领导人交往,保持现有10+3框架下三国领导人会议机制,三国领导人可视需要轮流在三国举行不定期会晤。二是要建立三国外交高官定期磋商制度,首次会议将于2007年在中国举行。三是促进贸易、投资和能源合作。四是加强经贸、信息产业、环保、人力资源开发和文化合作,将财金、科技、卫生、旅游、物流、青少年交流确定为新的合作领域。五是促进文化交流,确定2007年为“中日韩文化交流年”。 三国领导人一致认为,此次会议坦诚、务实,富有成果,进一步确定了今后三方合作的方向。 会议并发表了《第七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联合新闻声明》。
  事实上,中日韩三国所要构建的东北亚自贸区也许是难度最大的。尽管这三个国家从经济发展水平上已经越来越接近,而且相互之间的经济依赖度越来越强,应该说具备了相当有利的建立经济共同体的条件,但实际上却由于各种敏感的历史、经济和政治的原因,这三国所要建立的经济共同体的复杂程度,要远远超过欧盟和北美自贸区,更超过东盟自贸区的建立,甚至也超过其中任何一国与东盟所建立的10+1自贸区。从某种程度上说它能否实现,实际上是整个东亚自由贸易区能否实现的关键,而我们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这种现实可能性。因为即使目前正在进行的中日韩三国之间的双边合作协定,也处于走走停停的状态。所以我的判断是,在整个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它将是最困难和最复杂的一个门槛,是整个东亚经济一体化能否成功的关键

参考资料:东亚共同体形成中的若干重要因素分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