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文言文

欲速则不达 孙膑入齐 2篇文言文翻译

《续古文观止》卷一《小港渡者》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出,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扑,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
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
译文:
顺治七年冬天,我从小港想要进入镇海县城,吩咐小书童用木板夹好捆扎了一大叠书跟随着。这个时候,偏西的太阳已经落山,傍晚的烟雾缠绕在树头上,望望县城还有约摸两里路。趁便问那摆渡的人:“还来得及赶上南门开着吗?”那摆渡的人仔细打量了小书童,回答说:“慢慢地走,城门还会开着,急忙赶路城门就要关上了。”我听了有些动气,认为他在戏弄人。快步前进刚到半路上,小书童摔了一跤,捆扎的绳子断了,书也散乱了,小书童哭着,没有马上站起来。等到把书理齐捆好,前方的城门已经下了锁了。我醒悟似地想到那摆渡的人说的话接近哲理。天底下那些因为急躁鲁莽给自己招来失败、弄得昏天黑地到不了目的地的人,大概就像这样的。

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丽黥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孙武已死,过了一百多年又出了个孙膑。孙膑出生在阿、鄄一带,他也是孙武的后代子孙。孙膑曾经和庞涓一道学习兵法。庞涓虽然已经为魏国服务,担任了魏惠王的将军,但是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于是暗地里派人请孙膑来。孙膑到了魏国,庞涓害怕他比自己有才干,很妒忌他,就捏造罪名,根据法律用刑挖去了他两足膝盖骨并在他脸上刺上字,想使孙膑这辈子再也不能在人前露面。有一次,齐国的使者到魏国都城大梁来,孙膑以一个受过刑的罪犯的身份暗中会见了齐使,向他游说。齐使认为孙膑的才能奇异,就偷偷地载着孙膑回到了齐国。齐国将军田忌认为孙膑很有才能,象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1-27
有必要翻译成白话文吗?文言文很直白哦
第2个回答  2019-07-02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以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
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纆(读音mo
四声,绳索)薪菜(通‘采’)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
往取之,牡而骊(读音li二声,纯黑色的马)。
穆公不说(通‘悦’),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
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
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
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翻译:秦国国君穆公对伯乐说:“您的年龄大了,你的家族有能相马的人吗?”伯乐回答说:“良马可以从它的
形体相貌筋骨看出来。天下最好的马,若隐若现,似有似无,要相那种无法看见其扬起的尘埃和足迹的马,在下的后辈
都是下等的才能啊,(他们)可以告诉你哪是良马,没能力告诉你哪是天下最好的马。在我曾经一起挑担捡柴的人之中,
有一个叫九方皋的,这个人在相马方面不比我差。您召见他吧。”
穆公召见了他,让他出去找马,三个月后他回来说:“已经找到了,在沙丘(那个地方)。”穆公说:“什么样
的马?”回答说:“黄色的母马。”(穆公)派人去取那匹马,是黑色的公马。
穆公很不高兴,召见伯乐并对他说:“扫兴,您推荐的相马的人!连颜色公母都分不清,还能知道什么马啊?”
伯乐喟然叹息道:“已经到了如此的境界啊!这就是千万个我也无法比的啊。像九方皋他所看见的,是内在素质啊,发
现它的精髓而不管其它,关注它的内在而忘记了它的外表;关注他该关注的,不去注意不该注意的,看见应该看的方面,
(所以)疏忽了他不在意的(方面)。像九方皋这样的相马人,比再好的马还要宝贵啊。”
马到了后,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马。
感:的确精辟。这些天常在论坛辩论,发现确实很多人就是只看得见表面,不去管实质。特别有一个人,让人哭
笑不得:人虽然很诚恳,却怎么也无法引导他去看事物的本质。还顽固得荒谬。
今天先让他将他说的“价值观”和我说的“世界观”是否是指同一个概念确认清楚,好和他继续辩论,他却说
“烦了”。原来总是他追着我辩论,我因为他说的总是很空泛而避开他,今天终于弄清楚他为什么不得要领而找他辩论,
他却不辩了。
唉!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不看事物的本质呢?
2003年4月17日晚
感2:我感觉其实人们不是不知道事物的本质应该予以重视,而是当外表华美得让人窒息时,人们便会在喟然叹
息之际,误把那些华美的外表当内核的了。所以那些善于宣传、鼓动的人,都非常擅长渲染、夸大、强调事物的调某一
方面,当人们惊叹其所渲染的方面时,逐渐地就把对某事物全面的认识被牵着走向片面,直至跟随他们走向谬误。比如
邪教、传销的宣传者就是此类型。记得有个网友发给我的关于上帝的讨论的帖子,也是一个很好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