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鼹是什么动物?

如题所述

针鼹是现存最原始的哺乳动物之一,生活在澳大利亚各地,寒冷时会冬眠。

针鼹身上有坚硬的刺,口中无牙,外表象刺猬,针鼹有呈管状的长嘴,鼻孔开在嘴边,舌长并带粘液,以取食白蚁和蚁类等;四肢坚强,各趾有强大的钩爪,爪长而锐利,可以用来掘土和挖掘蚁巢。

针鼹身上短小而锋利的棘刺是它的护身符。当遇到敌害时,针鼹会蜷缩成球或钻进松散的泥土中迅速消失,针鼹能以惊人速度掘土为穴将自身埋在土中。

针鼹到了繁殖时期,雌兽腹部长出象袋鼠一样的育儿袋,产卵后,用嘴将卵衔入育儿袋中孵化。卵内只有蛋黄,没有蛋白。小兽出世后,留在袋囊中从母亲的毛束下舐吸滴落下来的乳汁。经过50天左右,小兽长大,离开母体,育儿袋也就自然消失了。

针鼹是世界仅有的两种单孔目动物(另一个是鸭嘴兽)之一。它们生活在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针鼹的外貌像刺猬,但这些刺并没有牢牢地长在身上,当它们遇到侵害时,这些有倒钩的刺就会像箭一样飞速射向敌害体内。针鼹以蚂蚁和白蚁为食,能帮助树木清除虫害。它们也是卵生哺乳动物,每年5月左右,雌性针鼹的腹部会长出一个临时育儿袋,产下一个白蛋并用嘴把蛋放入育儿袋中进行孵化,幼针鼹出生后就在母亲的口袋里吮吸经母亲毛孔分泌出来的乳汁,7-8周后断奶,母针鼹的育儿袋也随之消失。目前针鼹已是濒临绝种的动物。

针鼹行动笨拙,而且几乎是个瞎子。它们的繁殖能力不强。因为没有牙齿,针鼹的食物仅仅限于那些能够用舌头捉到的动物。然而,它们却顽强地生存了下来,而且在至少八千万年里没有什么改变。针鼹能够成功的生存是有原因的。它们最主要的捕食对象是蚂蚁,而蚂蚁是所有昆虫中生存最成功的一种,它分布在最广泛的地区。针鼹专心致志地以蚂蚁为食。它那象铲子一样粗壮的腿更适合于挖掘而不是行走,正是它们这种笨掘使得它更能适应环境。

针鼹能够同时用四肢挖掘,它把地面上的土刨到身体两边,这样它就可以垂直地往下钻。当针鼹毫无保护的腹部下到地面,它就会用针刺形成一个颇具有效的防护体系,以抵抗任何可能出现的食肉动物的攻击。白蚁也是针鼹喜爱的食物。针鼹能够非常技巧使用它那长长的、坚硬的舌头摸索着深入蚁巢。针鼹会在蚁巢用餐长达半个小时,吞食几千只白蚁。它不能咀爵,因为它没有咀嚼肌,也没有牙齿,它只能把食物放在舌头的后部压碎。

一天中为了觅食,针鼹要来回徘徊十八公里。针鼹还会专门寻找食肉蚁。这种凶猛的食肉蚂蚁是唯一能够冲破针鼹防线的昆虫,但它对针鼹的伤害并不大,因为针鼹从食肉蚁身上得到的好处要比挨咬的损失大得多。

鸭嘴兽在洞中孵卵,而针鼹则在育儿袋里孵卵。雌针鼹的育儿袋每年发育一次,以盛放后代。孵化出来的小针鼹就在育儿袋里成长,直到浑身是刺为止。刚出生的小针鼹仅重零点四克,刚出生的小针鼹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奶吃。但是母针鼹没有奶头,当小针鼹刺激育儿袋内的皮肤时,奶汁就会从特殊的细孔中分泌出来。五十天之后,当小针鼹长好了脊梁骨,雌针鼹就把幼仔推到体外。五个星期之后,小针鼹便能够独立生活了。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有一只像刺猬一样的动物被选为吉祥物,在全世界招摇过市。许多人不知道它的名字,只知道澳大利亚五分硬币上刻有它的形象。这小东西叫针鼹,在整个地球上,只有澳洲才有它的足迹。

针鼹的外形和刺猬差不多,长300—450毫米,宽不到70毫米,雄的略大一些。不论雌雄,身上都披挂着粗硬、尖锐的刺。黄褐色的刺的顶端是深褐色的,这种颜色使它在沙地灌木林中跑动时不起眼,伪装颜色十分成功。它不仅背上,而且身体的边缘部分也都长满刺。这当然是它自我保护的工具或者说“盾牌”了。一旦遇到敌害,如老鹰啦,蛇啦,蜥蜴啦,它就可以蜷成一团,像刺猬一样,全身根根尖刺一致朝外,敌人也就对它无从下手了。

针鼹和刺猬最大的不同是针鼹有锐利的爪子,善于掘土。它后腿上的爪子很长,也可用于打扫整理自身表皮,这种本领远非亚洲的刺猬可比。

如刺猬一样把身体蜷成一团,像一个球,然后静候敌人不耐烦地走开,这种“消极”本领,针鼹虽然也具备,并且运用,但针鼹的“绝活”是掘洞逃跑。针鼹的爪子十分厉害,像人手又有点像鸡爪,挖土速度快,且比较深,一口气可挖1.5米左右。其速度之快不要说刺猬、野兔不及,就是用现代人的工具甚至机器也未必能赶上它。中国的穿山甲也不是它的对手。

当你在灌木丛中发现一只黄澄澄的针鼹,在慢悠悠地爬着,你呼喊着同伴,朝它走去。可就在这几秒钟之间,你的眼皮底下,针鼹不见了!哪怕是一片草地,甚至一片沙地,刹那间它也能在你眼前消失,只在地表上留下一个堆有浮土的洞口。

当然,挖洞不是针鼹的主要职责。它的食物来源是澳大利亚草原、丘陵、沙漠、山地中的蚁类、蚯蚓等,包括澳大利亚人恨之入骨的白蚁。澳大利亚每年许多民房被白蚁毁掉,农民们喜欢可爱的小针鼹自然亦有这一因素在内。

针鼹长着一支管状的长嘴,鼻孔就开在长嘴巴的喙尖,舌头也是针鼹的重要武器,可以伸出嘴外一尺多,舌尖上分泌一种很稠密的黏液,用来粘食蚁虫果腹。据估计,它一天可吃上万只蚂蚁、白蚁。

针鼹一般在白天活动,一天有18小时外出找食,用鼻子探测寻找蚁类和蚯蚓及其他无脊椎动物。它的口鼻可以发现、感受到十分细微的生物电子信号,敏捷地捕捉食物。晚上它睡在灌木丛中的土地里,空凹的原木中,石头缝里,甚至野兔和袋熊的洞穴中,因为这些动物均奈何它不得。当然,它也不去争夺别人的食物。它冬季蛰伏,在高山地区蛰伏时间甚至长达28周。在这段时间里,它动作、反应都十分迟钝。其实,澳大利亚的冬季并不冷,更无冰天雪地,北部和中部一些地区的气温还有零上15摄氏度呢。在春天的开头几天出洞找食的针鼹动作较迟缓,出来次数较多。针鼹走动速度较慢,如滚动状,但奇怪的是,它能游泳,像刺毛球一般漂在水上,样子十分逗人。

8月至10月,是针鼹袭击大型蚁穴的季节。蚁穴中有许多带翼的肥壮蚁后,这些蚁后准备了充足的脂肪养料,准备飞出窝,建立新的家。此时,针鼹用长鼻嘴猛猛袭蚁巢,伸出它充满黏液的舌头,粘住食物,卷入口腔。在粘住蚁后的同时,也会带入许多脏土屑,但这没有关系。针鼹每天吃许多脏土,脏土既帮助消化,又含有稀有元素。针鼹的胃表皮粗糙,和别的哺乳动物很不同。吃了这样丰盛的晚餐,小针鼹长得很快,春夏时一下子大了许多。

针鼹差不多有50年的寿命,每年6月到9月是交配期。雌针鼹在繁殖期会生出一个临时的腹部口袋,交配后两周会生下一枚蛋。蛋约15毫米长,表面像皮革一样,没有鸡蛋那样光滑和坚硬。生下的蛋在母亲腹部的口袋里孵化。差不多十天之后,小针鼹就破壳而出了。这时在雌针鼹口袋里会生出突出的毛孔,毛孔中渗出乳汁供幼儿吮吸。针鼹的母乳比牛奶还稠,脂肪也多,并随幼儿长大而越来越稠。小针鼹在口袋里面呆上6—9周,它的背上开始长刺。刺长了就要刺痛母亲,于是就到了出袋的日期。但这时候,小针鼹的眼睛仍睁不开,是个瞎子。它离开口袋后,就到母亲怀孕时挖好的护理巢穴中,每天等母亲喂它。这时它仍然每隔7天左右回到口袋中去吮吸乳汁。5个月后它才正式断奶,自己用爪挖土找食,用舌头和黏液去制服猎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5-23
针鼹是现存最原始的哺乳动物之一,生活在澳大利亚各地,寒冷时会冬眠。

针鼹身上有坚硬的刺,口中无牙,外表象刺猬,针鼹有呈管状的长嘴,鼻孔开在嘴边,舌长并带粘液,以取食白蚁和蚁类等;四肢坚强,各趾有强大的钩爪,爪长而锐利,可以用来掘土和挖掘蚁巢。

针鼹身上短小而锋利的棘刺是它的护身符。当遇到敌害时,针鼹会蜷缩成球或钻进松散的泥土中迅速消失,针鼹能以惊人速度掘土为穴将自身埋在土中。

针鼹到了繁殖时期,雌兽腹部长出象袋鼠一样的育儿袋,产卵后,用嘴将卵衔入育儿袋中孵化。卵内只有蛋黄,没有蛋白。小兽出世后,留在袋囊中从母亲的毛束下舐吸滴落下来的乳汁。经过50天左右,小兽长大,离开母体,育儿袋也就自然消失了。针鼹是世界仅有的两种单孔目动物(另一个是鸭嘴兽)之一。它们生活在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针鼹的外貌像刺猬,但这些刺并没有牢牢地长在身上,当它们遇到侵害时,这些有倒钩的刺就会像箭一样飞速射向敌害体内。针鼹以蚂蚁和白蚁为食,能帮助树木清除虫害。它们也是卵生哺乳动物,每年5月左右,雌性针鼹的腹部会长出一个临时育儿袋,产下一个白蛋并用嘴把蛋放入育儿袋中进行孵化,幼针鼹出生后就在母亲的口袋里吮吸经母亲毛孔分泌出来的乳汁,7-8周后断奶,母针鼹的育儿袋也随之消失。目前针鼹已是濒临绝种的动物。
针鼹科,通常被称为“刺食蚁兽”,与鸭嘴兽同为仍然生存的单孔目动物。在此科下共有两属四种的生物,均生活在澳大利亚及新几内亚。
针鼹科被分为两属,一为针鼹属及原针鼹属。在针鼹属中只有一个品种;而在原针鼹属中现存只有三个品种,另外同属的两个品种经已灭绝,只发现化石。
澳洲针鼹(Tachyglossus aculeatus)是在东南新几内亚被发现,且能在接近所有澳大利亚的地方发现其踪迹,包括澳大利亚阿尔卑斯山脉及内陆沙漠地区等,尤其在蚂蚁及白蚁生活的地方。它的体形较原针鼹属动物少,但有较长的刺。

原针鼹属

原针鼹属的三个品种都是新几内亚的“土著”,因被猎杀为食物而渐渐稀少。它们以蚯蚓及昆虫为粮食,于森林叶堆中寻找食物。

* 长吻针鼹(Zaglossus bruijni):生活在高原的森林。
* Zaglossus attenboroughi:最近发现的品种,喜欢较高的栖息地。
* 大长吻针鼹(Zaglossus bartoni):当中有4个不同的亚种。

针鼹科是细小的哺乳动物,全身表面都由毛发及刺所遮盖。外表上,它们与南美洲的食蚁兽及其他有刺哺乳动物,如刺猬和豪猪相似。短少但强而有力的四肢及大爪,使得它们成为强劲的挖掘者。

它们有著细长的口鼻部,同时有口和鼻的功能,但没有牙齿。它们会撕开软木或蚁丘等,以它们长长的及黏性的舌头,将猎物捕获。澳洲针鼹多以蚂蚁及白蚁为食粮,而原针鼹属则吃蚯蚓或昆虫。

针鼹科动物是与鸭嘴兽同样是卵生的哺乳动物。雌性的针鼹科动物会于交配后第22天,生下一个有羽毛及软壳的蛋,并把它放入育儿袋中。孵化约需10天的时间,幼兽会从母亲的乳腺啜食母乳。在育儿袋内约45-55天,幼兽会开始长出刺。母亲此时会开始挖掘洞穴安置幼兽,约每5天回来喂养一次,直至幼兽于7个月大后断奶为止。
谢谢!
第2个回答  2007-05-25
针鼹
世界上有两种卵生哺乳动物,一种是鸭嘴兽,另一种就是针鼹。这两种动物都生活在澳大利亚。
从北部的热带雨林到中部的干旱平原,在澳大利亚各地都可以发现针鼹。现有的针鼹有两种,一种是长嘴针鼹,它在森林中用鼻子嗅找虫子充当食物。另一种是短鼻针鼹,它具有锋利的爪子,能够抓碎朽木,用舌头舔食蚂蚁。
针鼹行动笨拙,而且几乎是个瞎子。它们的繁殖能力不强。因为没有牙齿,针鼹的食物仅仅限于那些能够用舌头捉到的动物。然而,它们却顽强地生存了下来,而且在至少八千万年里没有什么改变。针鼹能够成功的生存是有原因的。它们最主要的捕食对象是蚂蚁,而蚂蚁是所有昆虫中生存最成功的一种,它分布在最广泛的地区。针鼹专心致志地以蚂蚁为食。它那象铲子一样粗壮的腿更适合于挖掘而不是行走,正是它们这种笨掘使得它更能适应环境。
针鼹能够同时用四肢挖掘,它把地面上的土刨到身体两边,这样它就可以垂直地往下钻。当针鼹毫无保护的腹部下到地面,它就会用针刺形成一个颇具有效的防护体系,以抵抗任何可能出现的食肉动物的攻击。白蚁也是针鼹喜爱的食物。针鼹能够非常技巧使用它那长长的、坚硬的舌头摸索着深入蚁巢。针鼹会在蚁巢用餐长达半个小时,吞食几千只白蚁。它不能咀爵,因为它没有咀嚼肌,也没有牙齿,它只能把食物放在舌头的后部压碎。
一天中为了觅食,针鼹要来回徘徊十八公里。针鼹还会专门寻找食肉蚁。这种凶猛的食肉蚂蚁是唯一能够冲破针鼹防线的昆虫,但它对针鼹的伤害并不大,因为针鼹从食肉蚁身上得到的好处要比挨咬的损失大得多。
鸭嘴兽在洞中孵卵,而针鼹则在育儿袋里孵卵。雌针鼹的育儿袋每年发育一次,以盛放后代。孵化出来的小针鼹就在育儿袋里成长,直到浑身是刺为止。刚出生的小针鼹仅重零点四克,刚出生的小针鼹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奶吃。但是母针鼹没有奶头,当小针鼹刺激育儿袋内的皮肤时,奶汁就会从特殊的细孔中分泌出来。五十天之后,当小针鼹长好了脊梁骨,雌针鼹就把幼仔推到体外。五个星期之后,小针鼹便能够独立生活了。
针鼹以古老的生活方式生存在澳大利亚古老的生态环境中。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5-21
针鼹
世界上有两种卵生哺乳动物,一种是鸭嘴兽,另一种就是针鼹。这两种动物都生活在澳大利亚。
从北部的热带雨林到中部的干旱平原,在澳大利亚各地都可以发现针鼹。现有的针鼹有两种,一种是长嘴针鼹,它在森林中用鼻子嗅找虫子充当食物。另一种是短鼻针鼹,它具有锋利的爪子,能够抓碎朽木,用舌头舔食蚂蚁。
针鼹行动笨拙,而且几乎是个瞎子。它们的繁殖能力不强。因为没有牙齿,针鼹的食物仅仅限于那些能够用舌头捉到的动物。然而,它们却顽强地生存了下来,而且在至少八千万年里没有什么改变。针鼹能够成功的生存是有原因的。它们最主要的捕食对象是蚂蚁,而蚂蚁是所有昆虫中生存最成功的一种,它分布在最广泛的地区。针鼹专心致志地以蚂蚁为食。它那象铲子一样粗壮的腿更适合于挖掘而不是行走,正是它们这种笨掘使得它更能适应环境。
针鼹能够同时用四肢挖掘,它把地面上的土刨到身体两边,这样它就可以垂直地往下钻。当针鼹毫无保护的腹部下到地面,它就会用针刺形成一个颇具有效的防护体系,以抵抗任何可能出现的食肉动物的攻击。白蚁也是针鼹喜爱的食物。针鼹能够非常技巧使用它那长长的、坚硬的舌头摸索着深入蚁巢。针鼹会在蚁巢用餐长达半个小时,吞食几千只白蚁。它不能咀爵,因为它没有咀嚼肌,也没有牙齿,它只能把食物放在舌头的后部压碎。
一天中为了觅食,针鼹要来回徘徊十八公里。针鼹还会专门寻找食肉蚁。这种凶猛的食肉蚂蚁是唯一能够冲破针鼹防线的昆虫,但它对针鼹的伤害并不大,因为针鼹从食肉蚁身上得到的好处要比挨咬的损失大得多。
鸭嘴兽在洞中孵卵,而针鼹则在育儿袋里孵卵。雌针鼹的育儿袋每年发育一次,以盛放后代。孵化出来的小针鼹就在育儿袋里成长,直到浑身是刺为止。刚出生的小针鼹仅重零点四克,刚出生的小针鼹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奶吃。但是母针鼹没有奶头,当小针鼹刺激育儿袋内的皮肤时,奶汁就会从特殊的细孔中分泌出来。五十天之后,当小针鼹长好了脊梁骨,雌针鼹就把幼仔推到体外。五个星期之后,小针鼹便能够独立生活了。
针鼹以古老的生活方式生存在澳大利亚古老的生态环境中。
第4个回答  2007-05-23
针鼹是现存最原始的哺乳动物之一,生活在澳大利亚各地,寒冷时会冬眠。

针鼹身上有坚硬的刺,口中无牙,外表象刺猬,针鼹有呈管状的长嘴,鼻孔开在嘴边,舌长并带粘液,以取食白蚁和蚁类等;四肢坚强,各趾有强大的钩爪,爪长而锐利,可以用来掘土和挖掘蚁巢。

针鼹身上短小而锋利的棘刺是它的护身符。当遇到敌害时,针鼹会蜷缩成球或钻进松散的泥土中迅速消失,针鼹能以惊人速度掘土为穴将自身埋在土中。

针鼹到了繁殖时期,雌兽腹部长出象袋鼠一样的育儿袋,产卵后,用嘴将卵衔入育儿袋中孵化。卵内只有蛋黄,没有蛋白。小兽出世后,留在袋囊中从母亲的毛束下舐吸滴落下来的乳汁。经过50天左右,小兽长大,离开母体,育儿袋也就自然消失了。针鼹是世界仅有的两种单孔目动物(另一个是鸭嘴兽)之一。它们生活在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针鼹的外貌像刺猬,但这些刺并没有牢牢地长在身上,当它们遇到侵害时,这些有倒钩的刺就会像箭一样飞速射向敌害体内。针鼹以蚂蚁和白蚁为食,能帮助树木清除虫害。它们也是卵生哺乳动物,每年5月左右,雌性针鼹的腹部会长出一个临时育儿袋,产下一个白蛋并用嘴把蛋放入育儿袋中进行孵化,幼针鼹出生后就在母亲的口袋里吮吸经母亲毛孔分泌出来的乳汁,7-8周后断奶,母针鼹的育儿袋也随之消失。目前针鼹已是濒临绝种的动物。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4835.htm
回答者:635908092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5-23 17:47

针鼹科,通常被称为“刺食蚁兽”,与鸭嘴兽同为仍然生存的单孔目动物。在此科下共有两属四种的生物,均生活在澳大利亚及新几内亚。
针鼹科被分为两属,一为针鼹属及原针鼹属。在针鼹属中只有一个品种;而在原针鼹属中现存只有三个品种,另外同属的两个品种经已灭绝,只发现化石。
澳洲针鼹(Tachyglossus aculeatus)是在东南新几内亚被发现,且能在接近所有澳大利亚的地方发现其踪迹,包括澳大利亚阿尔卑斯山脉及内陆沙漠地区等,尤其在蚂蚁及白蚁生活的地方。它的体形较原针鼹属动物少,但有较长的刺。

原针鼹属

原针鼹属的三个品种都是新几内亚的“土著”,因被猎杀为食物而渐渐稀少。它们以蚯蚓及昆虫为粮食,于森林叶堆中寻找食物。

* 长吻针鼹(Zaglossus bruijni):生活在高原的森林。
* Zaglossus attenboroughi:最近发现的品种,喜欢较高的栖息地。
* 大长吻针鼹(Zaglossus bartoni):当中有4个不同的亚种。

针鼹科是细小的哺乳动物,全身表面都由毛发及刺所遮盖。外表上,它们与南美洲的食蚁兽及其他有刺哺乳动物,如刺猬和豪猪相似。短少但强而有力的四肢及大爪,使得它们成为强劲的挖掘者。

它们有著细长的口鼻部,同时有口和鼻的功能,但没有牙齿。它们会撕开软木或蚁丘等,以它们长长的及黏性的舌头,将猎物捕获。澳洲针鼹多以蚂蚁及白蚁为食粮,而原针鼹属则吃蚯蚓或昆虫。

针鼹科动物是与鸭嘴兽同样是卵生的哺乳动物。雌性的针鼹科动物会于交配后第22天,生下一个有羽毛及软壳的蛋,并把它放入育儿袋中。孵化约需10天的时间,幼兽会从母亲的乳腺啜食母乳。在育儿袋内约45-55天,幼兽会开始长出刺。母亲此时会开始挖掘洞穴安置幼兽,约每5天回来喂养一次,直至幼兽于7个月大后断奶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