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骂学生犯法吗

1.人是要脸的,人的脸不是猪屁股
2.人要脸,树要皮,树没皮救活不了的,我看,人不要脸活着也没有意思了
3.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 你们要做狗屎还是黄金自己看
4.临阵磨枪 不快也亮
5.(天天说的)贱东西~哎,xxx,你的脸是猪屁股哇,都不是人的脸了,那你就去做猪吧~贱!!
6.你恶心哇啦!
7.吃生活(这个不怎么好理解,你就把3个字各用上海话说一下,然后拼一下就知道了。就是大人教训小孩)
8.(这句话就是他的恐怖所在)今天晚上我家长电话要一个打过来
9.是骡子是马拉出遛遛
10.贱东西,我给你脸你不要脸。人是要脸的,不要脸的就不是人了
这是材料这算不算犯法 如果再骂回去学生算犯法嘛? 给我条法律依据 谢谢

老师骂学生废物犯法的。
老师辱骂学生是属于犯法行为,违背师德,造成学生名誉受损的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学校要给予老师行政处罚,严重的可以解聘,甚至不能从事教育行业。
老师辱骂学生的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规定老师应该尊重学生,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5-13
体罚,是教师对学生肉体实施惩罚并使其受到伤害的行为,如殴打、罚站、下蹲、超过身体极限的运动、刮脸、打撕嘴巴等行为。变相体罚,是指采取其它间接手段,对学生肉体和精神实施惩戒并使其受到伤害的行为,如劳动惩罚、抄过量作业、脸上写字、讽刺挖苦、谩骂、烈日下暴晒等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六条中已明确规定“禁止体罚学生。”

常见体罚与变相体罚现象分析

1、殴打(打耳光、刮脸、下蹲等)。教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处罚方式。如果说谩骂、侮辱不足以体现教师地位优越的话,那么对学生打耳光,就表现出教师地位的至高无上了。例如某地一所完全初中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教师在上课时,有位调皮的学生自由讲话,这位教师走到该同学的前面,不问青红皂白,就是一个响亮的耳光,本想来个“杀鸡儆猴”。使其他同学望而生畏,偏偏这位同学不是等闲之辈,他也回敬了老师一个耳光,这可激怒了这位教师,他又给学生来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个更有力度的耳光,直到学生跪地求饶为止。此时,教室一片混乱,喧闹异常。这个教师本以为打耳光是处罚调皮学生最安全的课堂控制方法,不料不仅没达到这种效果,还招致社会的谴责和学校的处分。

2、罚站。相对而言,罚站是教师普遍采用的一种体罚方式。从学生习以为常的表情来看,罚站绝不是一种偶然现象。有教师认为:我既不打学生耳光,又不拉学生头发,更不殴打学生,罚站学生,根本不算体罚。同时,罚站也很少招致社会、学校、家长批评,学生又承受得了。因而,只要是学生违规就随时可以罚站他。甚至有些教师把罚站这一招称之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频频使用,屡屡得手。但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王某是某小学的一位年轻教师,他在上课时,发现有位后进生在玩小游戏机,于是大吼一声:“你要打游戏就站到教室外面去打!”学生无奈,在教室外站着,过了半小时,其家长来校送衣服,发现其儿子站在外面。于是怒气冲冲地闯进校长室,发问道:“我儿子是到学校来接受教育的,不是来学校站岗放哨的,我儿子纵有千错万错,你们总不该把他‘驱逐出境’吧!”此时的校长无言以对,而王老师更加无话可话,只是赔礼道歉的份。罚站这种教育方法,学生虽然最能看懂,但效果甚微。

3、差辱。有好大一部分教师,不顾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任意地训斥、辱骂、讽刺、挖苦和嘲笑学生。比如,有的教师骂学生“有娘养,没娘教”、“朽木不可雕 ”、“脸比城墙厚”……甚至还有的教师给学生取难听的绰号,引得同学嗤笑。这样的差辱必然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因痛苦而失望,而变得灰心丧气,学习成为没有兴趣的活动。他们千方百计躲避这样的教师,远离学校甚至离家出走。

4、威胁。一些教师经常威胁、恐吓学生。比如说什么,“你这辈子也改不了!”“以后再做错题就不要你了!”“把家长叫过来!”……某校有位学生在校长信箱里投了一封信,信中提到其班主任在开学初的自我介绍:“我的耳朵很灵,眼睛特别尖,你们的一举一动,说过的每句话,我都知道得非常清楚。所以,你们最好老实点,别想耍花样!”还说:“我教了这么多年书,你们的心理我早摸透了,甭给我玩猫腻,我治人的方法有的是,一招比一招损,有不怕死的就试试!”这位学生写道:“当我听到这些话时,在惊诧之余心头顿时涌上一股寒意……”这种威胁表面上学生感到无所谓,内心却是非常痛苦的,势必会造成学生各种反抗心理的产生,给学校教育带来负面的影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12-01
你找宪法里公民的权利与义务那章,和民法通则人身权那部分,里面都有规定,人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第3个回答  2013-12-01
面对这种情况,我门就左耳进右耳出把
第4个回答  2013-12-01
不能打哦回答完毕,希望对你的提问有帮助,如果满意请采纳o(∩_∩)o...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