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波战争和伯罗奔尼撒战争是哪两场战争

就很简单地说说背景,时间和影响就可以了

希波战争 公元前500—前449,波斯对捍卫自己独立的古希腊诸城邦(都市国家)进行的征服性战争。
元前500年,雅典和埃雷特里亚(位于埃维亚岛)举行起义(米利都人起义得到小亚细亚诸城邦的支持)反对波斯统治的小亚细亚都市国家提供援助,是希波战争的起因。直至公元前493年,波军镇压起义后,才在马多尼乌斯率领下于公元前492年春渡过赫勒斯滂海峡(今达达尼尔海峡)入侵希腊。舰队行至阿索斯角(爱琴海)时,遭到暴风袭击,大量船只遇难(达300艘),陆上也受到色雷斯人的袭击,波军被迫停止进军,仅占领色雷斯。

公元前490年春,波斯王大流士一世第二次入侵希腊。在统帅达蒂斯和阿塔菲尼斯指挥下,波军(1.6—2万人)分乘600艘舰船横渡爱琴海,沿途攻占了纳克索斯岛和埃维亚岛上的两座城市,即卡里斯托斯和埃雷特里,最后在距雅典40公里的马拉松山谷上陆。同年9月,马拉松会战开始,米太亚德统帅指挥的雅典军和普拉塔亚军(9千—1万人)大败波军,取得了巨大胜利。公元前480年,波斯王薛西斯亲自率波军出征希腊。参加这次远征的波军有步兵近15万人、骑兵几万人和一支由1千余只舰船组成的舰队。在赫勒斯滂海峡架起两座浮桥,在阿索斯地峡开凿一条运河,以通行舰船。第一次交战在塞尔莫皮莱山口即从色萨利通向希腊中部的山间大道附近展开。波军突破塞尔莫皮莱后(参见温泉关战役),连续占领了维奥蒂亚、阿提卡和雅典诸城。但在同一年内波斯舰队在萨拉米斯岛附近却遭惨败(参见萨拉米斯海战)。公元前479年,普拉塔亚一战,希腊都市国家联军(约6万人)击溃波斯陆军(7—8万人)(参见普拉塔亚战役)。几乎同时,波斯舰队在米卡莱角战中再次失利。希腊海陆军取得的几次胜利,实际上决定了希波战争的胜负。公元前478—前468年,波斯军占领的都市国家大多数获得解放。希腊军队把战争移到了爱琴海海域和小亚细亚地区。

公元前五世纪七十年代,希腊同盟军在雅典统帅西门指挥下,连战皆捷,夺取了色雷斯沿海地区、爱琴海上许多岛屿和拜占庭(今伊斯坦布尔)。公元前469年,埃夫里梅东特河口一战大败波军。此后,战事时起时伏,一直延续到公元前449年。这一期间,希腊军乘埃及反波斯起义之机远征埃及(运兵舰船达200艘),但遭到了失败。公元前449年,希腊军在萨拉米斯岛交战中再次获胜。此后双方举行和谈,缔结了卡里阿斯(雅典全权代表的名字)和约。根据此和约,波斯失去了爱琴海、赫勒斯滂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的领地,承认小亚细亚各希腊都市国家政治独立。

点评:希波战争是亚洲与欧洲之间的一场规模大、时间长的战争。希腊在希波战争中之所以获胜,是因为希腊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波斯高,军队的组织编制优越,除此之外,更主要的是希腊进行的这场战争是解放战争。希波战争结束后,希腊进入奴隶社会繁荣时期,在战争中身居季洛斯同盟盟主地位的雅典,也进入强盛时期。希波战争中军事学术得到了发展。战略上(特别是希腊军队)善于正确选择每个战争阶段的决战地幅和主突方向以及根据情况和力量对比决定作战方法(防御或进攻)。希腊的胜利多半取决于陆军与舰队之间密切的战略协同。对于发展战术和组建军队,希波战争意义重大。希腊军队创造的方阵是早期著名的战斗队形之一。与波军的混乱队形相比,方阵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步调一致、军纪严明、便于指挥。希波战争中出现了最早的战术队形,出现了保障战斗队形最要害部位——翼侧的必要性。希腊军队体制健全,有一套教育和训练战土的制度,在总结作战经验方面也作了初次尝试。

伯罗奔尼撒战争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之间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从前431年一直持续到前404年,其中双方几度停战,最后斯巴达获胜。这场战争结束了雅典的经典时代,结束了希腊的民主时代,强烈地改变了希腊的国家。几乎所有希腊的城邦参加了这场战争,其战场几乎涉及了整个当时希腊语世界。在现代研究中也有人称这场战争为古代世界大战。
战前的情况 提洛同盟是希波战争中由希腊的自由城市自愿成立的一个同盟。希波战争50年后,这个同盟已经退化,成为雅典保持和加强其在爱琴海的霸权的权力和强制工具。此外,雅典建立了一垛“长墙”,城墙将雅典与其海港比雷埃夫斯连在一起,使得这条对雅典来说俨如“生命之路”的地区不受陆上敌人的威胁。斯巴达领导下的伯罗奔尼撒联盟,是提洛同盟的霸权的对抗者。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的冲突早在前460年就开始了。触发的事件是米加腊退出伯罗奔尼撒联盟,投靠雅典。这场冲突从前460年一直持续到前446年,被称为是第一次伯罗奔尼撒战争,一般被看作是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前奏。前446年,双方打了个平手,米加腊又回到了伯罗奔尼撒联盟。在签署和平条约时,双方觉得彼此力量均衡,故决定互相尊重对方的联盟,在冲突情况下由一个裁判来决定谁对谁错。“中立”的城市国家被排除在这和平条约之外,这后来被证明是一个大错。前430年代,在希腊世界的边缘,一根导火线被点燃,其后发生的一些列事件最后引导了战争的爆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1-17
令人咋舌的两场战争 文明常常是战争携手迈向现代的,作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的...真是成也战争,败也战争。对于古典时代的古希腊,这战争就是公元前500年到公元前449年的希波战争和公元前431年到公元前404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一个世纪两场战争,夹杂着一段文明的繁荣期,这便是公元前五世纪的希腊。
希波战争

1896年列入首届现代奥运会比赛项目的马拉松长跑,现在已成为一项家喻户晓的运动项目。但是说起这项运动的来源,却很少有读者能清楚指明,这便是公元前492年爆发的希腊城邦与波斯帝国之间的战争。这场战争号称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欧亚两大洲文明之间的大规模的武力对话,旷日持久,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纪,结果是希腊城邦国家和制度文明在惨烈中幸存并发展了,而波斯帝国则在惨烈中一蹶不振了。

伯罗奔尼撒战争
敏感于传染病的现代人如果能对西方早期历史上的那场大规模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存有记忆,很有可能是因为这场夹杂着恐怖的瘟疫,战争把新型流行病从非洲带到了波斯,再在公元前430年把它传播到希腊,造成雅典军队的生力军25%死亡,统帅伯里克利也死于此疫。

伯罗奔尼撒战争说白了是希腊城邦的窝里斗,历来不管是小到家庭还是大到国家,窝里斗只会有一个结果,那就是因为内耗而给旁观的觊觎者带来好处,希腊城邦之间的这次战争也不例外。战争扰乱了希腊世界原有的发展势头,使希腊城邦元气大伤,经济逐渐萧条,从此希腊境内战火不绝,各邦力量彼此消耗殆尽,最后北方王国马其顿坐收渔利,一举把希腊城邦都打趴下了,捡了个最便宜的所征服。

分别有两位伟大的史学家以其为题材留下了两部伟大的巨著,其分别是希罗多德的《历史》和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