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如题所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语文是最基础的课程,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兴趣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养成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思维力和坚韧的意志力。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小学生把语文学好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融洽的师生关系,易于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的前提,是激活学生的情感、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乡村的学生大多胆子比较小,拘谨,口语表达能力欠佳。因此教师对学生应倾注爱心,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一般来说,学生喜欢某位老师,其课堂气氛就会明显活跃,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如果学生对老师反感的话,对其科目就会失去兴趣,甚至厌恶。因此,教师要重视师生间的情感投入。用真挚的爱去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对学习的热情。课堂上,教师要和颜悦色,耐心启发,多用礼貌、鼓励的话语,让学生感到老师慈母般的和蔼,消除学生的恐惧和顾虑,大胆参与课堂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树立信心,激发兴趣
要想小学生长时间保持学习兴趣,必须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学习成功所产生的喜悦感是不断地强化学习动机,因此表扬是鼓励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源泉。教师对优等生需要不断表扬,促使他们进一步努力,而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让后进生也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也很重要。让后进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最重要的是不对他们另眼相看,许多老师习惯不断地提醒甚至批评他们,“你是后进生,你们要努力”等等话语,使他们心理上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比别人笨,久而久之,便会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乃至丧失学习的信心。对后进生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要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悄悄”地进行辅导,把辅导列入课内教学环节之中,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觉得自己并不比别人差,成绩提升了要及时表扬,使后进生感到自己和别人同样聪明。尝到成功的喜悦后,自信心就会大增,学习语文的兴趣就提高了,成绩也就提高了。还要让学生明白在语文学习上,我们不能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在自己的潜意识里丧失勇气,放弃自己进步的目标。要相信自己,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一定也能做到。我们背诵课文也是一样,要有信心,要有勇气去试,在心目中要坚定我能行、我一定能行的信念,如果一篇课文读一遍背不下来,就读几遍、十几遍、几十遍,只要有信心、有勇气,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就一定能获得成功,就一定能品尝到喜悦的滋味。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爱上学习
教师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加强学生之间的竞赛,这样可以促进他们学习兴趣的提高。我在教室的墙上弄了一个“学习之星”专栏,上面写好每个学生的名字,如果上课听讲认真、回答问题积极、作业完成得很好,都可以给予小五角星的奖励。学期结束时不只是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奖励,同时还要参考“学习之星”上标注的每个学生平时的表现情况,这样可以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另外,我还开办了“展示台”专栏,专门展示一些范文,加强学习,同时还展示一些完成水平较好的学生作业、美术作品和满分试卷,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精心布置教室,让学生坐在教室上课有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上课也能更加集中注意力。
四、将语文教学与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有好动的特点,如果我们能举办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活动,就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举办些游园活动、演讲、歌咏比赛、讲故事活动等。这样可促使学生重温课文内容,巩固所学课文的内容。例如对于《北京的春节》的学习,我让学生边学习课文边回忆我们的春节是怎么过的,与现实相结合进行教学。因而学生非常乐于学习。在学生的活动中,我也很好地完成了我的教学任务。因此,要提供给学生一些显示才能的机会和场地,这样就会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得当,就会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拓展视野、充实生活的动力,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求索,让他们体验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好语文的热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