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如题所述

"人在大脑皮层产生某些兴奋点或情绪起伏较大时,容易接受一些新思想,这也是培养兴趣的最佳时机。"因此,教师应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设计好教学内容,讲究教学方法,运用有趣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 优化导入 激发兴趣
多样化的课堂导入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起到良好开端的作用。采用小品、儿歌、绕口令、韵句、诗歌、歌曲等多样化的课堂导入方式,能降低学生学习语言的难度,培养学生的语感,适应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心态,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鹅》这篇课文时,以《鹅》这首朗朗上口的配乐歌曲导入新课,学生马上就被CD里的美丽画面吸引住了,他们非常专心地看着画面,不由自主地跟着唱了起来,有的还跳起舞来。很快,学生在边看边唱边舞的过程中,很快就进入了新课。
二、创置情景 培养兴趣
精心创置情景,充分利用实物、图片、投影、录像等现代化电教设备创造逼真的情景进行教学,让学生在逼真的环境里充当课文里的不同角色进行表演,使学生身临其境,充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既适合学生好动的心理特点,又突出语言的交际性,强调学习的生活性和实践性,使学生充满激情。例如在教学《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这篇课文中,可以事先请几位同学扮演不同的角色,根据课文内容,编成话剧,现场表演。通过国王和孩子的对话和表演,让学生体会到诚实的重要性。在进行了示范性的表演之后,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模仿表演,也可以重新自编自导,进行创新延伸表演。这样,学生在表演和设计的过程中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兴趣盎然。
三、开展活动 发展兴趣
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注重身体语言的运用,能通过语言与行为的直接联系来促进教学。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显得轻松自然,而且乐于模仿和表达。例如:让个别学生走到教师前面,通过自己的想象把需要表达的内容通过手势、表情、动作等大胆地表现出来。内容可以是词、短语或者是句子。再者,在教学拼音字母时,教师可带着学生,用语言点拨学生进行充分地想象,进行字母组合,在字母e和e中间放一个y,下面放一个横着的l,让学生形象生动地看到了一张简易幽默的脸,学生马上就记住了这几个拼音字母。然后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组合字母的活动,讲解自己组合的画面内容,学生在活动中轻松愉快地记住很多拼音字母。同时,教师在活动中应及时表扬表演和说得好的同学,及时鼓励。
四、趣味语言 提高兴趣
清新别致、形象生动的语言,能提高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尽量声音柔和亲切,不要动不动就训斥学生。语言要多样化,注重鼓励性,努力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表扬优点,忽略缺点,不能总是平淡无味,多采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而不是简单乏味的"好,真棒"等词语。例如,可以从学生的声音方面,表扬学生的声音动听,像百灵鸟一样清脆,或者表扬学生的动作像猴子一样敏捷等,经常和学生开点适当的小玩笑,让学生在形象的语言鼓励中开心地学知识,这样,便于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教学内容,而且也会让学生觉得有趣而乐学。
五、游戏教学,强化兴趣
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让儿童在自己喜爱的游戏中学习,把游戏引入课堂,能变被动为主动,变乏味为有趣。游戏方式应该多种多样,有时用旧的游戏方式,有时要创造新的游戏方式,有时也可以新旧游戏方式相结合,根据教学知识来设计,才能取得好效果。例如,在复习旧词语时,我们可以自己设计几个色子,在色子的各个面写上不同的词语,然后开展掷色子的游戏,色子到哪面,就让学生读出哪面的词语。也可以让学生猜将要掷出的色子是什么词语,猜对有奖。这样学生复习词语的热情高涨,兴趣浓厚。随后让学生自己设计色子,和同学边玩边复习词语。学生在玩中学到了知识,记忆忧新,而且兴致勃勃。
六、学以致用 兴趣延伸
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学习兴趣是通过语言实践和活动去培养的,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学了知识能派上用场,能用所学的知识去进行交际是激发兴趣最有效的方法。因此,在课堂上应该尽量创造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让学生学以致用。例如,在课堂的前几分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会话、讲个小故事,或者表演买东西的过程,进行小记者采访,演讲等等,让学生在同学面前自由地展示自己的才能,树立学生的成就感。平时应经常开展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在课内学到的东西能在课外延伸使用,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多表演、多练习,这样,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都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想方设法优化课堂结构,讲究教学艺术,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由地探索,灵活地思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可以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力的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