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菇为什么会产生气生菌丝?杏鲍菇是喜欢长在有气生菌丝的地方还是没有气生菌丝的地方?为什么?

如题所述

杏鲍菇之所以会产生气生菌丝,是其本身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所必须的。
杏鲍菇是长在有气生菌丝的地方,没有气生菌丝的地方不会形成菇体。因为营养所不及。

气生菌丝
  气生菌丝(二级菌丝):aerial mycelia;aerial hypha   由基内营养菌丝长出培养基外伸向空间的放线菌菌丝。气生菌丝直生或分枝丝状,较基内菌丝粗和色深。   是指从基质伸向空气中的菌丝体。菌类的菌丝体多是匍匐在基质上,或是贯通基质而伸长的,为了孢子的形成而生长气生菌丝。在一定条件下,水生菌类也可以生长气生菌丝。   真菌和放线菌的营养菌丝发育到一定时期,长出培养基外并伸向空间的菌丝称为气生菌丝。它叠生于营养菌丝上,以致可以覆盖整个菌落表面。在光学显微镜下,颜色较深,直径比营养菌丝粗,直形或弯曲,有的产生色素。   在固体培养基上霉菌的菌丝分化为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营养菌丝深入到培养基内吸收养料;气生菌丝向空中生长,有些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分化成繁殖菌丝,产生孢子(子实体)。

子实体就是菇体——杏鲍菇

杏鲍菇栽培技术

--------------------------------------------------------------------------------

发布日期:2011-11-20 访问次数:16 信息来源:河北农业大学科教兴农中心 字号:[ 大 中 小 ]

  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因首先发现生长于伞形花科刺芹植株上,而得名刺芹侧耳。属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杏鲍菇菌肉肥厚,质地脆嫩,特别是菌柄组织致密,可全部食用。且菌柄比菌盖更脆滑、爽口,被称为“平菇王”, 具有杏仁香味如鲍鱼,口感极佳。还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促进胃肠消化、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防止心血管病等功效,极受人们喜爱。市场价格比平菇高3-4倍。和其它菌类一样,杏鲍菇是营养丰富的保健食品。不仅在国内市场鲜销价格较高,销售很好,还是出口创汇的食用菌之一,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1)杏鲍菇需要的环境条件

  温度:杏鲍菇菌丝生长温度范围15—35℃,适宜的温度25—28℃,低于20℃,生长速度减慢,且容易污染。子实体原基分化温度范围10—20℃,适宜温度12—15℃,子实体生长菌株间有差异,有的10—21℃,有的10—18℃。在生长温度范围内,高于适温,子实体生长快,菇体细长,组织松软,品质下降。低于8℃,子实体生长缓慢,菌盖颜色加深,呈灰黑色,有的菌株则不能生长。

水分与湿度:人工栽培合适的培养料含水量为60—65%,因管理时不宜向子实体直接喷水,所需水分主要靠培养料,因此,装袋时培养料含水量可适当提高到65—70%。菌丝生长阶段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60—70%,原基形成阶段90—95%,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85—90%。

  氧气和二氧化碳:杏鲍菇是好气性菌类,但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生长发育对二氧化碳的耐受力较强。原基形成期间,需二氧化碳浓度要低,否则,缺氧会在袋口长出大量气生菌丝,原基在气生菌丝上形成,会影响产量。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虽较耐二氧化碳,但若高温高湿条件下,通气不良,会受杂菌感染。

  光线: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强光仰制菌丝生长。子实体形成和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散射光,适宜的光照强度500—1000LX,以保证子体正常生长。

酸碱度:杏鲍菇菌丝生长的PH范围4—8,适宜的PH为5—6。制作栽培袋拌料时将PH适当调高至7—8,菌丝生长过程中代谢产生的有机酸会使培养基PH降至适宜。

(2)营养条件

杏鲍菇属木腐菌,分解木质素和纤维素的能力较强。其菌丝生长可利用的碳源十分广泛,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淀粉,蛋白胨等是培养母种时很好的原料。栽培时,棉籽壳,玉米芯,木屑,甘蔗渣等都是可分解利用的碳源,其中以棉籽皮最好,产量最高,其次是玉米芯。可利用的氮源有麸皮,米糠,玉米粉,菜籽饼粉,尿素等,麸皮不仅是很好的氮素营养,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因此,生产上选用氮素营养时首选麸皮。栽培时合适的C/N为30—40:1

(3)菇房建造

  栽培杏鲍菇的菇棚或菇房可采用多种形式,周年栽培,着重应考虑杏鲍原基分化和生长发育对温度的要求较严格,适应的温度范围较窄的特性。菇房或菇棚的保温,隔热性能要好。根据这个原则,选择地势较高,远离垃圾场所污染源的地方,就地使土,向下挖约30cm,挖的土用墙板打成厚厚的土墙,四面围墙长25—30m,宽6—7m,墙厚度下部80cm,上部65—70cm,墙高1.8m。南北两面墙分别留通气孔,孔直径30cm,孔间距115cm。房顶竹竿架构,中间起嵴,支柱可用水泥柱或用砖垛支撑。水泥柱高1.8米,上端宽6cm,下端宽10cm,厚5cm,柱内放2根直径6mm或4mm的钢筋。水泥柱行距115cm,柱距150cm。水泥柱的作用一是支撑房顶,二是层架的支柱,层架横板用3cm厚,10cm宽的两块自制水泥板。房顶竹竿骨架上面铺一层塑料薄膜,薄膜上面复盖一层5cm厚的泡沫板,板上铺一层5cm左右厚的玉米秸,玉米秸上复6—7cm厚的土。或不放泡沫板,而在第一层玉米秸上复土后再铺一层薄膜,薄膜上铺5cm厚的玉米秸,玉米秸上复6—7厚的土,如此双层加厚,由一间6—8m2的小房作缓冲间。

(4)栽培技术

品种选择,生产上杏鲍菇菌株从形态上大致分为棍棒状,保龄球状和鼓槌状三类。菌株间的抗病性,适应性均存在差异,选择品种时首先根据市场需求,鲜销还是加工出口,对子实体形态及大小的要求,丰产性,抗逆性等综合考虑确定选择理想的品种

制种,在栽培前需扩繁母种,制备原种,母种培养基用PDA培养基,原种培养基可用以棉籽皮为主料的培养基配方,可用以玉米芯为主料的配方,也可棉籽皮和木屑或玉米芯混合使用为主料,加15%左右的麸皮为辅料,加1%石膏粉和1%石灰粉配制而成,装袋后经高压或常压蒸汽灭菌,在接种室无箘操作接种,接种后经培养、检查获得,具体操作和制备方法见前面制种部分。

栽培料选择与配制,杏鲍菇属木腐菌,分解木质素和纤维素的能力较强,棉籽壳,玉米芯,阔叶木屑,甘蔗渣等农业下脚料均可作为栽培主料,再添加一定量的氮素营养,如麸皮,玉米粉,米糠等含蛋白质较高的物质。主料即碳素营养原料中应首选棉籽壳,产量最高,辅料即氮素营养中麸皮最好,除含蛋白质还含有多种维生素,生产上常用麸皮和玉米粉混合使用。

配制培养料时,主要是营养成分的合理搭配,是能否高产的基础,除此还应适当考虑培养料的物理性能,既粗细搭配,改善通透性,生产中摸索出许多高产栽培配方,如下配方供栽培时参考选择。

配方1,棉籽皮89%,玉米粉8%,石膏粉1%,石灰粉2%;

配方2,棉籽皮77%,麸皮15%,玉米粉5%,石膏粉1%,石灰粉2%;

配方3,棉籽皮70%,阔叶木屑10%,麸皮12%,玉米粉5%,石膏粉2%;

配方4,棉籽皮60%,玉米芯20%,麸皮17%,石膏粉1%,石灰粉2%;

配方5,棉籽皮79%,麸皮18%,石膏粉1%,石灰粉2%。

上述配方拌料时,干料 :水=1 :1.3-1.4,即含水量65%左右.玉米芯用前需粉碎成红豆大小的颗粒,若以玉米芯作主料,按配方称料,拌好后最好堆料发酵5-7天左右腐熟,便于接种后容易被菌丝分解吸收。

  装袋灭菌

  袋的规格:采用17cm宽的高密度聚乙烯塑料筒,用前用裁袋器裁成34-35cm长,将一端用塑料绳扎紧,按配方将各种原料按比例称好后混合,加水拌匀即可装袋,手工装袋,边装边压实,松紧适度,装好后即刻放入层架周转筐,推入灭菌室常压蒸汽灭菌100℃10小时。

  接种、培养

  灭菌后的菌袋,移至接种室,袋温自然降到30℃以下时即可接种。接种前搞好接种室内卫生,用硫磺粉10-15g/m3熏蒸24小时灭菌,而后打开门窗,放出烟雾,菌袋入室。接种工具和原种应在接种前放入接种室,关好门窗,打开臭氧发生器开关,半小时后关闭,再过半小时后接种人员穿干净的工作服,洗净双手,进入接种室接种。用75%的酒精棉球将接种工具擦拭一便,进行消毒,点燃酒精灯,将接种工具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灭菌后,插在工具架上备用,然后用酒精棉球擦拭双手,开始接种。采用五人合作接种方式,一人供种,四人解袋系袋,接种后的菌袋放入培养室堆叠摆放成排,每排4-5层,排与排间留通道便于管理。

  接种后在培养室摆放好菌袋,发菌管理主要是控温和通风,及时检查。培养室内挂温度计,菌袋堆叠层中间插温度计,随时观察温度变化,尽可能控制菌袋温度在23-25℃,室温在22-23℃,以利发菌。菌丝开始生长时会放出热量,袋温不宜高于30℃,避免温度高“烧菌”,通过倒堆和通风散热降低温度。冬季发菌气温低,培养室生火加热增温,中午通风,以保温为主。

  出菇管理

  若发菌温度适宜,一般30天左右菌丝长满菌袋,即移入菇房上架出菇。如果是旧菇房,入房前用10-15g/m3硫磺粉密闭熏蒸24小时灭菌,放出烟雾后入房上架。菌袋在架上横卧摆放,控制菇房温度13-17℃,通过向地面、空中、墙壁喷水使菇房内空气相对湿度增至90-95%。解开袋口塑料绳,在低温和较高空气湿度条件下,刺激菌袋内的菌丝形成原基。给予散射光照,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0.2%以下。原基形成后,让其自然从袋口向外伸长,菇蕾长出较多时,及时用小刀疏蕾,削掉幼菇,只保留1-3个,保证子实体个大,整齐,商品价值高。

  出菇期间,菇房始终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5-90%。温度控制在13-17℃之间。通过喷水保持菇房空气相对湿度,喷水时,向空中喷雾状水,不能使子实体上积水过多,水量不能过大。若菇房温度高于18℃,禁止在子实体上喷水,以免子实体发黄,腐烂。喷水时结合通风,喷水后关闭通风口保温。

  适时采收

  当菇盖平展、未弹射孢子前及时采收。采收前1-2天,停止喷水。若管理得当,第一茬比较集中,采菇时不能留菌柄基部,以免腐烂导致污染。

  后期管理

  采收1-2茬后,手提菌袋明显变轻,袋内料中水分随子实体大量生长丧失较多,如及时补充,还会有一定产量。具体措施是,将袋剪开,剥掉袋皮,将菌棒直立,一个挨一个埋于地下,覆盖2-3cm厚的覆土,覆土要用2%的生石灰和0.2%的多菌灵拌匀处理,以防污染。覆土后灌水,菇房适当通风,控制菇房温度13-17℃,这样还会继续出菇,直至菌棒养分耗尽。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1743.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4-27
杏鲍菇产生气生菌丝的原因:氧气和湿度适宜就会生长。
杏鲍菇长在没有什么气生菌丝的地方,因为生长气生菌丝是在营养生长阶段,而出菇是到了生殖生长阶段。
需要进一步了解可以看我百度ID。
第2个回答  2012-04-17
通风换气不好,空气湿度大就好产生气生菌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