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基础常识有哪些?

如题所述

文史常识是一国基本的文化常识,而常识是非常基础的知识。

近年来出现了公众人物误称 “令尊”为“家父”,将“罄竹难书”用来赞赏好人好事等一些令人咋舌的公共文化事件,甚至有人将国外文献中提到的孟子翻译成中文的“孟休斯”,这些都表明我们对自己的基本的文化常识非常匮乏。这还不仅仅是在公众人物的范围,对大众来说,存在着同样的问题。

从实用性上来看,一些文史常识在我们生活当中并没有消失,仍具有积极的文化生命力,仍然为一般大众所知悉。

可以从三个方面区分:一是我们的文字表达,比如我们仍经常用“不刊之论”来形容很难得的见解;二是风俗习惯,比如我们过端午节会跟屈原联系起来;三是历史遗迹,即我们很多的文化遗迹、旅游景观作为文化活化石,会使我们追溯其历史渊源。

扩展资料:

学习文化常识可以从阅读入手的话,面对丰富的传统,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入手:

其一,可以挑选《弟子规》、《三字经》、《幼学琼林》、《龙文鞭影》、《千家诗》、《声律启蒙》这类古人发蒙的读物2至3种。这些读物大多浅显易懂,易于记诵,尤其适合小孩。其中《幼学琼林》最好,几乎是传统文史常识的大荟萃。

其二,想要涉猎更深一点的,唐诗宋词可背100到200首,《诗经》、《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可以借助译注反复通读。《诗经》有助于我们得到文化源头的滋润。而唐朝是中国最鼎盛的社会时期之一,其文化在唐诗中得到高度凝结。

熟诵能得到其文气脉络。宋词则具有了部分现代的气息,对于人生终极意义的探讨极富启发性。这些诗词的基础能使我们的文化个性富有自由、灵活、隽永的精神。《论语》是我们文化的本根之一,最好能背。

其三,如果立意于深探国学要义,则《易经》不可不细品,《尚书》、《礼记》、《春秋》不可不熟稔,大乘佛学经典要作深入研阅。其他如诸子中荀子体正用博,可以反复涵咏,韩非子、孙子也值得深入把玩。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国学常识,频频出错为哪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13
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基础知识综合训练题
一、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确凿( ) 2、菜畦( ) 3、臃肿( ) 4、收敛( )
5、蝉蜕( ) 6、脑髓( ) 7、讪笑( ) 8、澎湃( )
9、狂澜( ) 10、踱步( ) 11、懊悔( ) 12、斑斓( )
13、谰语( ) 14、污秽( ) 15、雏鸟( ) 16、钥匙( )
17、彷徨( ) 18、赫然( ) 19、踌躇( ) 20、磐石( )
21、深邃( ) 22、潺潺( ) 23、撺掇( ) 24、归省( )
25、蓦然( ) 26、烧灼( ) 27、晦暗( ) 28、冗杂( )
29、惬意( ) 30、蘸( ) 31、颦蹙( ) 32、嗔视( )
33、粲然( ) 34、吞噬( ) 35、羸弱( ) 36、告罄( )
37、沮丧( ) 38、斫痕( ) 39、履践( ) 40、阴霾( )
41、孜孜( ) 42、甜腻( ) 43、恍惚( ) 44、沟壑( )45、羁绊( )
46、畸形( ) 47、阔绰( ) 48、荫庇( ) 49、遒劲( )
二、解释下列词语及加点的字。
1、确凿: 2、轻捷: 3、收敛: 4、攒:
5、鉴赏: 6、人迹罕至:
7、人声鼎沸: 8、炽痛: 9、谰语:
10、污秽: 11、弥高: 12、锲而不舍: 。
13、兀兀穷年: 14、迥乎不同: 15、气冲斗牛: 。
16、杂乱无章: 17、踌躇: 18、义愤填膺: 。
19、惮: 20、自失: 21、弥散: 22、依稀: 。
23、缥缈: 24、亢奋: 25、晦暗: 26、羁绊:
27、蓦然: 28、冗杂: 29、戛然而止: 30、颦蹙:
31、粲然: 32、嗔视: 33、毛骨悚然: 34、拽:
35、怏怏不乐: 36、吞噬: 37语无伦次:
38、羸弱: 39、冻饿之虞 40、斫: 41、不毛之地:
42、崔巍: 43、进退维谷: 44、略胜一筹:
45、悲怆: 46、石破天惊: 47、相得益彰:
48、面面相觑: 49、慷慨以赴: 50、窥伺:
三、修辞。
最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是: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设问、反问、反复。
1、 比喻:其表达效果是生动、形象、具体。
2、 拟人:、形象,同时还能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情感态度。
3、 排比: 其表达效果是加强语势,使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丰富。
4、 夸张:其表达效果是,使事物的本质特征更突出、更鲜明、更生动。
5、 对偶:其表达效果是使句子更富节奏、更有概括力。
6、 设问:其表达效果是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
7、 反问:其表达效果是加强语气,能更强烈地表达感情。
8、 反复:其表达效果是加强节奏感、强调感情。
A、 典型题例:判断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并说明其表达效果。
1、每一个汉子都是一朵花,每一本书都是满篇锦绣。( )
2、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
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4、远寺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它恼怒似的激起波浪的兴奋。( )
5、沙丘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 )
6、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
7、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一团乌云,风推着它爬上山头。( )
8、海自己醒了,喘着气,转侧着,打着哈欠,伸着懒腰,摸着眼睛。( )
9、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10、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 )
1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
12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B、 修改句子的划线部分,使它和未划线部分形成对偶。
1、 石间细流脉脉,如丝如缕;水塘中闪闪的碧波,就像锦缎一样。
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半山之间的袅袅炊烟,如细丝盘绕,又似织女的缕缕青现;江中帆影点点,如诗如画。
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体知识。
A、记叙文:
1、记叙的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事情的经过、和事情的结果。
2、记叙的线索:是记叙文中布局谋篇的重要因素,它把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贯穿起来形成一有机整体。
3、记叙的人称: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常用第一人称。
4、记叙文中的描写:①人物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将人物的性格表现得准确、恰当,人物形象生动、鲜明)
②事件描写主要采用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能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③ 环境描写:主要是指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描写。(渲染气氛为刻画人物形象服务)
5、记叙文中的议论的作用:点明文章主旨,深化文章主题(画龙点睛)。
6、记叙文中的抒情:一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情,二是寓情于人、寓情于事、寓情于物。因此阅读时应注意作者的感情与事件如何结合,情景如何交融。
B、小说:
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其中人物是主要要素。
2、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小说按长短分类: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小小说。
C、说明文:
1、说明文按说明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事物说明和事理说明文。
2、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摹状貌、画图表。
3、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4、说明文按说明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
D、四大文学体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诗词。
( 一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未尝识书具。( ) 2、父异焉。( )3、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 ) 4、传一秀才观之。( )
5、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 )6、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
7、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 )( )
8、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 )( )
9、卒之为众人。( ) 10、且为众人。( ) 11、固众人( )
12、愿为市鞍马。( ) 13、东市买骏马。( )
14、万里赴戎机。( ) 15、朔气传金柝。( ) 16 、赏赐百千强。 ( ) 17、著我旧时裳。( ) 18、对镜帖花黄。( )
19、出门看火伴。( ) 20、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 )( )
21出郭相扶将。( ) 22、权谓吕蒙曰。( )
23、蒙辞以军中多务。( )2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2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 )26、孰若孤?( )
27、自以为大有所益。( )28、蒙乃始就学。( )
29、及鲁肃过寻阳。( )( )30、卿今者才略。( )
3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
32、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33、京中有善口技者。( )
34、会宾客大宴。( )( )35施八尺屏障。( )
36、但闻屏障中扶尺一下。( ) 37、满坐寂然。( )
38、妇扶儿乳。( )39、儿含乳啼( )40、妇拍而呜之。( )
41、当是时。( )42、众妙毕备( )43、以为妙绝。( )
44、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 )45、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46、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 )
47、不能名其一处也。( )
48、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 )( )
49、问其故。( ) 50、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51、及日中则如盘盂。( )52、孔子不能决也。( )
53、孰为汝多知乎?( )( )
54、止有剩骨。( )55、缀行甚远。( )56、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57、恐前后受其敌。( )58、顾野有麦场。( )
59、苫蔽成丘。( )60、屠乃奔倚其下。( )61、弛担持刀。( )
6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 )
63、目似瞑,意暇甚。( )64、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
65、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 )
66、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67、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
68、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 )
69、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 )
二、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秀才观之。
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5、彼其受制天也,如此其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6、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7、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8、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9、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10、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见事之晚乎!
11、京中有善口技者。
12、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13、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14、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15、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16、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7、孰为汝多知乎?18、而两狼之并驱如故。19、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0、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21、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三、背诵默写。
1、写木兰出征前忙碌准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兰诗》中写战地夜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木兰诗》中写木兰不慕名来、热爱家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木兰诗》中写木兰思念家中情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出自《木兰诗》中的一个是___________,原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狼》一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句积累(4分)

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南逢李龟年》

朔气传金柝,____________________。将军百战死,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语文复习训练题1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色的桑树;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付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带,就有无限期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
房有一般的 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运。
1、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__,作者是______,文体是_______,课文选自_______________.
2、在第①句括号中填上原文词语。
3、选段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写出了百草园的自然丰富多彩。
4描写百草园概貌的句子,描写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文字详路写的景色属于什么季节?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段文字详略得到当,详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写拔何首乌的情形,表现了“我”( )
8、选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填序号)
9归纳选段所写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选段层次划分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11、从文段中找出1至2句描写形、声、色、味的句子来。
形、 。
声、 。
色、 。
味、
12、在文中找出一例表达方式属记叙和描写的句子。
A、记叙:
B、描写: 。

二、阅读下列语段回答下列问题。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1、这段文字出自 写的小说
2、这段文字以对_________、 _________和 _________ 的描写,来表现水乡的夜景美。
3、文中哪个句子运用了比喻修辞?请用横线画下来,便指出这个比喻的本体和喻体。
本体: _____________, 喻体: ___________ 。
4、文中加点的“朦胧”一词在句中的词性是﹙ ﹚
A、动词 B、名词 C、形容词 D、副词
5、“自失”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 _________ 。
6、这段文字是从 ,这些感觉角度进行描写的。
7、“我”以为船慢的原因是﹙ ﹚。
A、木船的速度确实慢。 B、他们换了四回手,已经没力了。
C、“我”及于看戏的缘故。 D、“我”对岸上吹来的香气烦腻的缘故。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月还没有落,________看戏也便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_______。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________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_______,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在回去看。
1、请根据课文填出文中的四个空。
2、这段文字写夜景美,描写的景物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些描写,是从_____和_______二方面感觉器官写出了景色美。
4、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写出本体和喻体。
本体:__________________; 喻体: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一段话主要采用的是__________描写,最后一句则是___________描写。
6、请写出下列词的词性。①格外( ) ②疑心( )③时候( ) ④但( )
(三)文学放飞(4分)

1、在《鲁滨孙飘流记》中,主人公鲁滨孙的性格哪一点最让你喜欢或敬佩?试说明理由。(50字左右)

2、宋朝文学家苏东坡有一天邀请王安石到他的故乡——四川眉山游玩。行至途中,苏东坡忽然发现路边一尊倾斜欲倒的石碑,便拉拉王安石的袖子,指给他看:“你瞧,多可惜,想当初安石不正,如今要歪了!”

王安石一听,知道这是项庄舞剑,意在“安石”。他看到碑身是向东斜的,便也借题发挥:“也是啊,你看,至今它还是向(像)_________”

王安石的巧妙回答,实在出乎苏东坡的意料,让苏东坡既有几分尴尬,又从心眼儿里佩服他的才智。
3、猜一猜下面两首诗各咏的是什么花?

(1)只爱柴桑处士家,霜丛载酒问寒花。秋窗闲却凌云笔,自写东篱五色霞。

(2)微雪初消半月池,篱边遥见两三枝。清香传得天心在,未许寻常草木知。

4、下面是有关人士对中国古典名著的评价,请在横线上填书名。
(1)“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不甚深,字不甚俗。”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现在市场上刮起了称“王”称“霸”风,方便面有“面霸”,火腿肠有“王中王”,……有人赞成,这是一种促销手段;有人反对,这是一种“虚假”宣传。请你写出对此“赞成”或“反对”的理由。(不超过100字)

四、语言实践活动。
1、根据你的观察和生活的感悟,依照下面加点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
大自然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告诉我们做事应该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你在课内外阅读中一定积累了不少名言、格言、警句。请就以下方面写出一条名言、格言或警句。
①勤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谦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读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理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失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成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自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雄心壮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例句,以“爱”为话题,另造一个句子。①例句:美,是蓝天上的一朵白云,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仿句: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例句:人生是一支歌,悠扬的旋律谱写出你春天的耕耘和秋天的收获。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要点。(不超过40个字)
在滇西北,怒江、金沙江、澜沧江蜿蜒而去,形成雄伟壮丽的三江并流的世界奇观。三江上游梅里雪山一带,覆盖着大片原始森林。层层叠叠、密不透风的植被,使调节长江水量,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保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空袋子难以直立。”这句名言不仅说明一种生活现象,更蕴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请说出这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下面的文字补写几句话,使之与前文自然衔接。
读书可以使人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才干;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充实精神世界。相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李大华正在阳台上浇花,楼下的刘阿姨说:“小李,你真爱美啊!我刚晾的被单也锦上添花了。”
① 你听出刘阿姨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如果你是李大华,应该这样回答刘阿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修改下列的病句。
① 学海无涯,然而必须以苦作舟,只有这样,才会到达光明的彼岸。
② 全班同学讨论并听取了班委制定的本学期班级活动计划。
③ 她是一个年纪很轻的聪明美丽的少女。
④ 推进素质教育是为了培养一大批富有创新精神。
⑤ 我们将来希望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
⑥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民的生活生平。
⑦ 这不仅是丢了一双鞋,而是丢掉了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
⑧ 我用了整整两个小时左右,才做好这道题。
五、成语填空。
人迹( )至 人声( )沸 来势( )( ) 出人( )地 ( )雀无声 ( )囵吞枣
虚张声( ) 不( )下问 锋芒( )露 家( )户晓 鞠躬尽( ) ( )心沥血
( )而不舍 潜心( )注 一反( )往 杂乱无( ) 叹为( )止 大( )大悟
( )差不齐 变化多( ) 低回( )转 ( )息相关 叱( )风云 极态尽( )
冻饿之( ) 不可思( ) 齐心( )力 梦( )以求 孤立无( ) 毛骨( )然
坚持不( ) 疲惫不( ) 进( )维谷 略胜一( ) 眼花( )乱 秩序( )然
义愤填( ) 全神( )注 尽态极( ) 人声( )沸 妇( )皆知 鞠躬尽( )
马革( )尸 ( )芒毕露 一拍( )合 郑重其( ) 冻饿之( ) ( )以自慰
六、文学常识填空。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__。
(2)安徒生是_________文学家,除《丑小鸭》外,我们还学过他写的_________。
(3)_________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在他著的诗作中你所喜欢的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4)《伤仲永》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__。
(5)《最后一课》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国作家。
(6)《木兰诗》选自_________,这是_________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7)《观舞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代表作有_______。《竹影》的作者丰子恺是现代_________家,______家。
(8)《伟大的悲剧》的作者是_________,奥地利作家。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和小说创作方面。
(9)《荒岛余生》的作者是_________,著有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狼》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
(11)《马》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国博物学家、作家。
七、把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
(1)姹紫焉红( ) (2)无精打彩( ) (3)粘轻怕重( ) (4)声色俱励( )
(5)永往直前( ) (6)挑拔离间( ) (7)安然无样( ) (8)郑重其是( )
(9)义愤填膺( ) (10)人迹罕致( ) (11)鞠躬尽粹( ) (12)语无论次( )
第2个回答  2012-05-23
包括:字音、字形、词语(含成语、熟语)、句子(单句、复句)、病句辨别与修改、修辞、语言(连贯、衔接、得体)等。
第3个回答  2012-05-13
您是哪个年龄段上的?
第4个回答  2017-10-15
汉字的识记与书写
1常用字的读音和形体
2形近义异字的识记
3音同异体字的识记
4多音多议字的识记
5音序和偏旁检字法
6正楷字的书写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7词的本文,引申义,比喻义
8辨析同义词,反义词
9词语的感情色彩
10成语知识(出处,识记,意义)
句子选用与仿写
11句子的续补,选择,概括
12句子的仿写
名句的积累与领悟
13现代名人名句识记(比喻句,写景句,哲理句)
14现代生活格言,俗语,谚语,歇后语,对联
15古诗文名句(比喻句,对偶句,骈句,哲理句)
16用名句概括现代生活的现象
口语交际
17语言的连贯,得体,简明(修改)
18介绍,广告,交际语(拟写)
综合探究性学习实践
19根据材料疏理信息
20根据材料写出探究思考结果
21根据材料提出观点
22根据材料要求补充材料
23根据材料提出问题并解答
古诗词曲鉴赏
24了解与作品关联的背景
25了解诗体与作家及其风格
26概括诗词曲大意
27体味诗词曲的意境及作者情感,态度
28古诗词、现代优秀文章的段落语句填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