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质量管理的PDCA是什么?

如题所述

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处理)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

PDCA循环的含义是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在质量管理活动中,要求把各项工作按照作出计划、计划实施、检查实施效果,然后将成功的纳入标准,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环去解决。

这一工作方法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也是企业管理各项工作的一般规律。

扩展资料:

应用:

1、计划阶段。

要通过市场调查、用户访问等,摸清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确定质量政策、质量目标和质量计划等。包括现状调查、分析、确定要因、制定计划。

2、设计和执行阶段。

实施上一阶段所规定的内容。根据质量标准进行产品设计、试制、试验及计划执行前的人员培训。

3、检查阶段。

主要是在计划执行过程之中或执行之后,检查执行情况,看是否符合计划的预期结果效果。

4、处理阶段。

主要是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巩固成绩,把成功的经验尽可能纳入标准,进行标准化,遗留问题则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去解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PDCA循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质量管理工作循环即PDCA循环,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W .E.Deming)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故又称“戴明环”。PDCA是在管理活动中,为提高护理质量和管理效益,所进行的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等工作的循环过程。
一、管理循环的四个阶段

管理循环分为四个阶段、八个步骤。

1.计划阶段(P),包括四个步骤:

①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必须进行调查和预测。

②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找出主要原因。

③根据收集的资料及分析的结果,确定管理目标。

④根据管理目标,提出计划对策和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D),包括一个步骤。按计划对策和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并提出时间、数量、质量等要求,落实在各个部门和人员。

3.检查阶段(C),包括一个步骤。检查计划实施情况,根据原始记录和统计资料,分析进展情况,纠正出现的偏差。

4.处理阶段(A),包括两上步骤。

①巩固已取得的成果,制定有关的制度,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类似问题的发生。

②对于这一阶段尚未解决的问题,移交下一个循环解决。

以上四个阶段必须环环相扣,不得中断。而且每一个循环都紧密衔接,周而复始。

二、管理循环的特点

1.大循环套小循环,互相促进;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PDCA循环适用于各项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在整个组织有一个大的PDCA循环,在各个层次或各个环节中又有小的或更小的循环,直至个人。下级层次的PDCA循环是上级层次的PDCA循环的组成和实际保证。通过这样的循环,把各部门的各项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互相协同和促进。

2.必须按程序办事。

3.螺旋式上升:PDCA循环不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的简单重复,而是螺旋式上升,每循环一圈就要使质量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一步,每循环一周就是一个管理周期。

三、护理质量的循环管理

护理质量管理是一个独立的质量管理系统,也是医院质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可以在护理系统内进行不同层次的管理循环,同时又是医院大循环中的一个小循环,应结合医院质量管理工作开展护理质量循环管理,并纳入医院同步运行的循环管理体系。

建立护理质量管理循环体系,就是要实现整个护理质量管理工作循环整体化。具体办法可以参考医院质量管理工作实行护理部主任为首的每月一次的质量管理总查房制度,这一制度成为质量管理工作循环的具体形式。实施时可以分为几个阶段:①预查:以科室为单位按质量标准和项目存在的问题进行检查,为总查房作好准备。②总查房:护理部主任对各科室进行检查,现场评价,下达指令。③自查:总查房后,科室根据上级指令和上个月质量管理情况逐项进行分析,找出主要影响因素,制定下月的对策、计划、措施。④科室质量计划实施:科室质量计划落实到病区或班组,进行PDCA循环管理。以每月为一个管理周期,对全院的护理工人作质量进行检查,以形成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

四、数理统计法

所谓数理统计法,指据较客观真实地反映质量管理工作的数据,运用统计标作出正确解释,通过局部推论得出全部结论。数理统计常用的方法是排列图法。排列图法是从护理工作质量的许多因素中找出有效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法是对影响质量的因素进行合理的分类,排列作图,以直观的方法来标明影响质量的关健所在。绘制排列图的方法和步骤如下:

例如,某医院某年对护理差错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其过程如下:

1.收集一定时期的资料,并按数据大小,分类项目填入表中。

2.求出各种原因数据占合计数的百分比。

3.依原因项目百分比数据进行累计相加,求出累计百分比。

4.绘图:在坐标纸上取两上纵轴、一个横轴,左边纵轴表示差错原因发生的频数,标明数值的标度;右边纵轴表示累计百分比,标度取0——100;横轴表示各种差错原因,按频数大小从左至右依次绘出直方图。直方图下面是原因名称,直方图的高低表示某个原因影响的大小。在每个直方图横线中点的上方标出累计值的点,连接各点即成由左向右的曲线。这条表示各影响因素大小的累计百分数的曲线称为巴列特曲线

排列图注意事项:

1.排列图将影响质量的因素按其频数大小和主次关系排列,有利于寻找关健因素。按习惯用法,通常把累计百分比分为三类:在80%、90%标度处绘两条横线,把图分为三个区域:累计分百分比在80%以内是关健因素;80%-90%是重要因素,90%以上是次要因素。

2.一般来说,关健因素最好是1-2个,多就失去意义。

3.排列图左边的纵坐标轴上的标度,是用来表示频数的尺度,标度的单位必须与分析的问题相对应。

4.不重要的项目很多时,会使横轴变得过长,可将这些项目并入其他项目的内,放在横抽最末端。

5.确定了关健因素,采取了相应措施,为检查措施的效果,可重新绘制排列图,进行验证比较,对措施效果进行评价。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