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的晋升制度怎么样设?

如题所述

为组织管理和员工激励,企业内部晋升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算什么,而且更是留人和用人的好方法,如何才能够招聘和选拔适合和恰当的人选,是人力资源实际工作的技能之一。以往工作经验和心得归纳为六个方面:
  (1)减少主观的影响
  从单位内部选拔人才,绝不是要主导者把眼光仅盯在整天绕着自己身边转的几个人身上。而是在全企业、各层次和范围内。科学地考察和鉴别人才。
  (2)不要求全责备
  从单位内选拔人才,决不要因为对员工过于了解面对他们求全责备;事实上用其所长,注重晋升者他能够做到什么,关键优势和特长才是着陆点。
  (3)不要将人才固定化
  不能用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来套人才,要唯才是举。难才是用,只要能够为企业组织的发展和实际工作出谋划策。积扳贡献力量者,都应在选择之列。
  (4)全方位地发现人才
  管理者可从员工的工作实践、部门推荐、员工档案、考绩等多种途径全方位地发现人才。通过多种路径。考察了解人才的方方面面,最终选定适合之人。
  (5)要使工作合理化
  管理工作上轨道,在弄清楚部门或该工作因为什么原因,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在每天的工作当中。从员工的工作表现、效率和品质中,通过深入了解去发现合适的人才,并给予适才适所的配置和任用。
  (6)人员录用是招聘的环节
  主要涉及选择之后一系列的有关录用的事宜。具体包括决定录用人员、通知录用人员。合同条款的变更或修订、员工的初始确认、试用,考察、正式录用等内容。 所谓用适合的人做恰当的事,才能够达至事半功倍。要提示的是,职位越高的内部招聘越要慎重,如何达至能位对应和尽快进入角色,应有一套操作指引和考核程序,保障组织内或部门不至于人员调动而产生对工作的影响。

例:
晋升管理制度
一、目的:
1、规范管理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任用制度,推动管理人才水平不断提高;
2、建立管理人员晋升通道,激励员工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以卓越的现场管理推动公司的发展;
3、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目的,并在公司内部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机制。
二、适用范围
   全体员工
三、权责
1、相关部门负责对晋升员工的考核。
2、行政人事部门负责对晋升员工的考核结果审核。
3、总经理负责对员工晋升的最终审核批准。
四、原则及程序
1、晋升顺序:
(1)晋升顺序:
试用期员工→正式员工→拉长/班长→组长→科长→经理→副总经理(含正副职)
(2)员工晋升的形式为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在日常绩效考核中,对公司有特殊贡献、表现优异的员工,随时予以晋升。
(3)本公司升职的员工一般都要经过一至三个月见习期,三个月后由行政人事部配合相关部
门予以考评。如考评合格,经总经理批准,由行政人事部发出正式任命书;如考评不合格,则
予自动免除见习职务或延长见习期,但延长期最长不超过三个月。
2、员工晋升考核内容标准:
(1)员工背景:年龄、学历、家庭关系、专业特长、工作经验、稳定性和上进心等。
(2)工作表现:是否掌握了有关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否具有较强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是否有扎实的岗位基础;是否对工作热情,有责任感,有务实态度等。
(3)工作能力:是否具有较广泛的知识面;是否具有调动和影响他人积极性的能力;是否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能使本部门的工作运转正常;且使本部门积极配合其他部门的工作;具有团队精神和全局观念。
(4)由工人晋升为拉长/班长,必须在公司工作一年以上,工作积极主动、表现优异、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由拉长晋升为组长,必须在公司拉长岗位上工作满一年以上。
(5)晋升人员必须要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作风,熟悉本岗位的工作要求,经行政人事部培训考核成绩在80分以上予以合格。
(6)晋升人员在晋升前一年内在公司违纪3次以上(含)者,不得提交晋升申请。
3、晋升的核定流程
(1)拟晋升员工直接上级提交《员工晋升申请表》,经部门经理、主管副总审批,行政人事部审核,行政人事部发布公告,进入岗位见习阶段。
(2)见习期一般为一个月到三个月,见习期满后,由其上级领导根据其见习期间的工作业绩等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填写《员工动态表》,行政人事部组织培训考核,考核合格后发文任命,并据此调整薪资。
(3)对于见习期间不能按时达到既定目标,岗位工作没有任何起色的,工作表现欠佳者,则
自动免除见习职务或延长见习期。
4、福利待遇调整:
(1)公司凡被升迁的员工,经过试用考核,均实行相应的福利待遇等级调整。
(2)公司管理级实行能上能下、不进则退的原则,所有经过升迁的职工,必须不断学习提升,
如果停滞不前,不能满足公司发展要求的,将降回原职或普通职工岗位,同时实行相应的福利
待遇等级调整。
(3)所有员工储备及升迁手续由行政人事部负责办理,并及时归档。凡经核定的晋升人员,行政人事部门以通报形式公布。
(4)申请员工应准备晋升的材料和依据,包括所受公司何等表彰奖励以及曾接受何种培训或继续再教育的各种证书或凭证,作为本表的附件一起上报。
五、生效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