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是湖北安陆人,他父亲今天刚去世,公司准备明天去悼念下,有谁知道那边的风俗?谢谢!

如题所述

  下塌:人断气时,由儿子跪在地上烧落气纸钱。人死了叫"老人了"或"过背","走了",忌讳"死"字。女儿用白布醮水洗死者心窝和手足,叫"抹五心"。穿上寿衣寿鞋,裤带是死者有多岁就用多少根棉纱作成,脚头点一盏清油灯,身上复盖红色寿被,左手拿桃树枝,右手拿一团饭,也有拿手巾或扇子的。   
  入殓:棺底垫一层火灰。死者有多少岁就在灰上用茶杯印多少圆圈,然后铺上垫单,将尸身放其上。四周用生前旧衣填塞,盖上寿被,取下盖面纸,让死者亲属瞻仰遗容。然后闭棺。   
  伴灵:又叫"伴亡"。凡亲族乡邻,俱来吊丧,至夜不去。道士作道场,于柩旁击鼓,又叫"做好事"。配合舞蹈,领唱神活传说,曲调多变,伴之以鼓、锣、钹、打击乐。气氛似悲怆而热烈,承袭了古代"绕尸而歌"的传统。   
  跳丧:实近赵丧,礼丧仪式。一旦哪家老人终寿,不问男女,也不问死者名望高低,抑或是往日仇家,近日冤家,皆遵照"红喜要报,白喜要赶"的俗规,不须报请,皆携酒提豚,凑钱聚米,主动赶到死者家中来,俗称"人死众家丧,一打丧鼓二帮忙"。孝女守在灵堂见来祭的人要痛哭举哀,孝子则跪在灵堂边致谢。   
  打丧歌:又名"唱丧堂歌",或叫"坐丧"。即由一人击鼓、领唱。众人相和。丧歌分歌头,歌身,送骆驼三部分。当夜幕垂临时,亡者的孝男孝女。在灵堂前摆一张方桌。桌上置酒杯,调羹、筷子、菜肴,歌师们围桌而坐,边饮边唱。   
  白族丧葬有落气,洗尸,穿寿衣,请道士弄路,入棺,封棺,吊丧,家奠,点主,送 葬 ,挖坟井,安葬,砌攻,送火把,立碑等仪式,与土家习俗大同小异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入国问禁,入乡问俗。”每个民族乃至每个家族、每个行当,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禁忌内容,它既反映出一种充满唯心迷信色彩的文化心态,又渗透着时代科学内涵 ,反映出民族间不断迈向进步和融合的发展趋势。
  晨起见蛇喊“长虫”,谈虎称“大猫”,谈鬼叫“ 矮骡子”。许多禁忌已成谚语。如出门选良辰吉日:“初一、十四、二十三、太上老君不下庵”;“七不出门,八不归,逢九出门空手回” ; “春来莫捡鹰打鸟,冬来莫拣汗手巾”; “上山莫捡麂,下河莫捡鲤” ; “ 除夕不吵口、不打小孩、不熄灯火;大年初一不讲‘ 背时’话”;“爷娘的口,无量的斗”;“人满三十六,喜的喜,愁的愁”。“三十六,接跟头”。 故民间凡事总要回避“三十六”,就象外国民忌讳“ 十三”数。人满三十六,土家人要做生祝寿冲煞过关 ;小孩不准玩鸟,说是长大手跳写不好字(以此法护鸟);小孩不准摘未熟桐果子果,说是要得“痨病” (以此保护桐林);木匠的马板坐不得,铁匠的砧子敲不得,阉匠的羊角吹不得,戏子的衣箱靠不得,乘船时“沉”字讲不得;戏班子的人称伞为“撑子”, 忌讳的是一个“散”字;掌墨头忌讳一个“倒”字, 免得应照屋倒房塌。
  旧社会对妇女的禁忌最多,是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不平等现象。如妇女出门不准走在男人前面;妇女衣物凉在男人后里;四眼人(孕妇) 不准拉果木,不准给新娘铺床;怀孕时不准打蛇,不能碰损门坎,不能钉钉子…… 一年之始听到阳雀(杜鹃)叫时,如睡在床上或走下坡路准不吉利;大年节牲畜进屋,兆“猪家穷、狗来富、猫儿来了穿孝服”;野貉入屋,鸡上树,狗上屋,无灾必有祸,不死脱层壳;梦清水要泪洗面,梦白布要戴孝,梦红花喜盈门,梦小孩要防贼;梦鸡、鸟、小鱼有口角(吵架),梦水牛有财发,梦跳坎有病灾,梦飞腾转健康,梦上山有好事,梦下坡要背时 ,梦笑得哭,梦祸纳福……追问

问去哀悼的习俗,你整一堆这么恐怖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7-03
呵呵,看她是安陆市的,还是下面县城的?县城的规矩比我们市里要多些,市里一般就是送粽子和钱(200元就够了)给二老。我姐夫每年都这样做的。 ...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