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的原文、翻译和寓意。最好把字词也解释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01-02
原文: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翻译: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分别吗?只要肯做,难的也变得容易了;不肯做,容易的也变得困难了。人们学习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学,难的也变得容易了;不学,容易的也变得困难了。   我的天资昏昧,不及别人;我的才能平庸,不及别人。只要每天认真学习,长久坚持毫不松懈,等到成功了,也就不知道我是昏昧又平凡的了。我天资聪明、才能敏捷,超过别人几倍。如果摒弃不用,就与昏昧和平庸没有区别了。孔子的思想言论,最终是靠天资迟钝的曾参传下来的。以此而论,昏昧平庸与聪明灵敏的功用,难道是有常规的吗?   蜀地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怎么样?”   富和尚说:“你凭借着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瓶一个饭碗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雇船顺着江水去南海,还没有成功。你凭借什么去!”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去南海的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色。   西蜀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远,富和尚不能到达而穷和尚却到达了。人立志,难道还不如蜀地边远地方的那个和尚吗?因此,天资聪明和敏捷,虽然可以限制却也是不可以限制的;自己仗恃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那就是自毁前程的人。愚笨和平庸,好像会限制人,却也限不住人;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那就是能成就自己的人了。
之:1、去 2、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意 3 、它,指代这件事 买舟:雇船 何恃:凭借什么 犹:还 蜀:四川 鄙:边远的地方 子:你 南海:普陀山(地名 ) 亦:也
第2个回答  2013-02-26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殆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 “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欲买舟南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译文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分别吗?只要肯做,难的也变得容易了;不肯做,容易的也变得困难了。人们学习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学,难的也变得容易了;不学,容易的也变得困难了。   我的天资昏昧,不及别人;我的才能平庸,不及别人。只要每天认真学习,长久坚持毫不松懈,等到成功了,也就不知道我是昏昧又平凡的了。我天资聪明、才能敏捷,超过别人几倍。如果摒弃不用,就与昏昧和平庸没有区别了。孔子的思想言论,最终是靠天资迟钝的曾参传下来的。以此而论,昏昧平庸与聪明灵敏的功用,难道是有常规的吗?   蜀地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怎么样?”   富和尚说:“你凭借着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瓶一个饭碗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雇船顺着江水去南海,还没有成功。你凭借什么去!”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去南海的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色。   西蜀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远,富和尚不能到达而穷和尚却到达了。人立志,难道还不如蜀地边远地方的那个和尚吗?因此,天资聪明和敏捷,虽然可以限制却也是不可以限制的;自己仗恃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那就是自毁前程的人。愚笨和平庸,好像会限制人,却也限不住人;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那就是能成就自己的人了。
第3个回答  2013-03-02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努力去做这件事,那么困难的事也变得容易了;不做这件事,那么容易的事也变得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与容易的(区别)吗?学了它,那么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不学它,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

我天资愚钝,赶不上别人;我能力愚笨,赶不上别人。每天不停的学习,长久而不放松,等到学成了,也就不知道愚钝和愚笨了。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我资质敏锐,超过别人;摒弃而不利用,这就和愚钝、愚笨没有不同了。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这样昏庸,那么聪明机敏的用处,又怎么是永远不变的!

四川的边远的地方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要去普陀山,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前往(普陀山)?”穷和尚说:“我只要带一个瓶子和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许多年来想要雇条船南下到普陀山去,还不能(到达普陀山)。你凭借什么前往(普陀山)?”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普陀山回来,把这件事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脸上有惭愧的神色。

四川距离普陀山,不知道有几千里的路,富和尚不能到普陀山,而穷和尚到了。人们树立志向,难道还不如四川边远地方的那个穷和尚吗?因此聪明和机敏,可以依靠又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自身的聪敏却不学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愚钝和愚笨,可以限制又不可以限制;不自己限于自身的昏庸却不知倦的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
第4个回答  2012-06-11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第5个回答  2012-12-30
要是正式考试做题目的话,要一个一个字翻译,多一个少一个都不行。翻译出来不通顺的,但原文没有这个字可以打括号。

以下是经语文老师讲评的翻译: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简单(的区别)吗?(只要)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简单了;(如果)不做,那么简单的事情也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简单(的区别)吗?(只要)学习,那么困难的事情也简单了;(如果)不学习,那么简单的事情也困难了。四川的边远的地方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有。贫穷的和尚告诉富有的和尚说:“我想要去南海,怎么样?”富有的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去?”(贫穷的和尚)说:“我(只要)一个瓶子和一个碗(就)足够了。”富有的和尚说:“我几年以来想要雇船顺流而下,还没能够(办成)。你凭借什么去!”到了第二年,贫穷的和尚从南海回来,把(去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有的和尚。富有的和尚有惭愧的神色。
四川西方距离南海,不知道几千里,富有的和尚不能够到达而贫穷的和尚到达了。人们立志(求学),还比不上四川边远的地方的(穷)和尚吗?

重点字词解释(有些不用再文中翻译): 之:1、去 2、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意 3 、它,指代这件事 买舟:雇船 何恃:凭借什么 犹:还 蜀:四川 鄙:边远的地方 子:你 南海:普陀山(地名 ) 亦:也

寓意:人贵立志,事在人为。

有错欢迎大家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