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晶蔗糖在不同温度下的分解产物是什么?

如题所述

蔗糖,化学式C12H22O11,是由两个单糖分子(葡萄糖和果糖)脱水缩合形成的非还原性双糖,其物理性质十分显著。它具有极高的水溶性,溶解度随温度提升而增加,可溶于苯胺、氮苯等,但不溶于汽油、石油等有机溶剂,是结晶性物质。纯蔗糖晶体比重为1.5879,溶液比重则受浓度和温度影响。


在热作用下,蔗糖会经历一系列分解。160℃时熔化,冷却后重新结晶。温度升高至190-220℃,会脱水缩合成焦糖,进一步加热则生成多种化合物。在潮湿条件下,100℃分解会产生水分并变黑。


蔗糖溶液在加热中会发生转化,常压下长时间煮沸会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溶液温度超过108℃,水解加速,糖浓度越大,水解作用越明显。不同金属材料对转化速率有影响,铜器中的转化速率远超银器。


酸性环境下,蔗糖分解加速,浓硫酸能迅速脱水形成焦糖。而在榨汁中,弱酸盐会抑制转化。至于碱,稀碱如氢氧化钙对蔗糖基本无影响,浓碱则会分解生成多种有机酸和化合物。


盐的存在会改变蔗糖和自身溶解度,取决于浓度和盐的性质。在氧化作用中,蔗糖燃烧或生物氧化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高锰酸钾在中性或酸性环境中能氧化蔗糖,但在碱性条件下仅部分转化为草酸和二氧化碳。


微生物对蔗糖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溶液浓度、温度和pH值。稀薄溶液易受微生物影响,但随着糖汁浓度增加,感染几率会下降。大多数微生物在30-45℃生长活跃,80℃下能抑制或杀死微生物。



扩展资料

白糖是由甘蔗和甜菜榨出的糖蜜制成的精糖,白糖色白,干净,甜度高。 白糖在生产、包装、运输、贮存过程中,很容易污染上病原微生物。尤其是存放一年以上,颜色变黄的白糖,往往受到螨虫的污染。据实验,从500克白糖中竟检出1.5万只螨虫。人若吃了被螨虫污染的白糖,螨虫就进入消化道寄生,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有的甚至引起过敏性反应。如果在婴幼儿或老年人的食物中,直接加入这种被污染的生白糖,可因呛咳等使螨虫进入肺内而引起哮喘或咯血,且容易并发气管炎或肺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