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的差别由哪些损失引起?

如题所述

如下:

①实际工质的影响:理论循环中假设工质的比热容为定值,而实际气体比热是随温度上升儿增大的,而产生的CO2、H2O等气体这些多原子气体的比热容又大于空气导致循环的最高温度降低,加之实际循环的工工质的泄露,工质数量减少;

②换气损失:为使循环重复进行,更换工质时而消耗的功;

③燃烧损失:非燃烧损失和补燃损失,不完全燃烧损失,在温度降低时,受化学平衡的影响反应时间加长,传热损失,缸内流动损失。

气缸结构: 气缸内装有活塞,活塞通过活塞销、连杆与曲轴相连接。活塞在气缸内做往复运动,通过连杆推动曲轴转动。为了吸入新鲜气体和排出废气,设有进气门和排气门。

活塞顶离曲轴中心最远处,即活塞最高位置,称为上止点。活塞顶部离曲轴中心最近处,即活塞最低位置,称为下止点。

上、下止点间的距离称为活塞行程,曲轴与连杆下端的连接中心至曲轴中心的距离称为曲轴半径。活塞每走一个行程相应于曲轴转角180°。对于气缸中心线通过曲轴中心线的发动机,活塞行程等于曲柄半径的两倍。

活塞从上止点到下止点所扫过的容积称为发动机的工作容积或发动机排量,用符号VL表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8
①实际工质的影响:理论循环中假设工质的比热容为定值,而实际气体比热是随温度上升儿增大的,而产生的CO2 、H2O 等气体这些多原子气体的比热容又大于空气导致循环的最高温度降低,加之实际循环的工质的泄露,工质数量减少;②换气损失:为使循环重复进行,更换工质时而消耗的功;③燃烧损失:非燃烧损失和补燃损失,不完全燃烧损失,在温度降低时,受化学平衡的影响反应时间加长,传热损失,缸内流动损失。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