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范仲淹

范仲淹的后代是谁现在的哦。。现任 急

  ..............去年4月17日,本报曾在11版刊登过一篇名为《一代名臣范仲淹生于正定》的报道。今年3月26日,范仲淹嫡传35世孙、世界范氏宗亲联谊会常务副秘书长范祥科携儿子、儿媳再次来到正定县高平村寻根认祖,并进一步证实:范仲淹生于正定县高平村,其母谢氏亦为高平村人,范仲淹“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典故发生在正定大佛寺里……这使范仲淹研究有了新的进展。

  范仲淹35代嫡孙其人其事

  范祥科,原籍我省南宫市宋都水村,1952年生,曾当过兵,转业后到唐海县工作。2002年提前退休后,奔走各地从事范仲淹思想研究及范氏宗亲活动,任世界范氏宗亲联谊会副秘书长。范祥科说:“农历二月十九,是范仲淹母亲谢氏夫人(谢观音)1045年诞辰。谢观音是在高平村出生的,26岁时在高平村生下了范仲淹,并将其抚育成千古名臣,堪称一位伟大的母亲。”

  范祥科向村民和笔者介绍了与范仲淹的嫡传关系:“我们这一支是范仲淹长子范纯佑的嫡传。范仲淹第九世孙范国兴曾任平江府团练副使,随文天祥抗元。文天祥被害后,范国兴率部护尸南归,途经河北南宫时,突患重病,只得就地医治。后几经周折,范国兴举家定居在南宫市宋都水村,务农为生,至今已历724年。我现在是范氏的第35代嫡孙。”

  高平村里话“高平”

  范祥科整理了大批关于正定的资料,包括范仲淹的生平、其父范墉的生平、其母谢氏的生平等资料。

  范祥科向我们介绍了高平村与范仲淹的关系,他称,范仲淹的许多文章的落款经常用到“高平”的字样;同僚也常称范仲淹为“高平”、“高平公”;范仲淹的学生又自称“高平门下”;范仲淹的后代称“高平堂”、“高平世泽”、“高平家风”等等,可以说范仲淹与“高平”有着很多渊源。范祥科认为,此“高平”就是正定县曲阳桥乡的高平村。

  据范祥科考证,与范家有关的以“高平”命名的地方历史上曾有七处:宁夏固原县,史称“高平郡”,是范姓祖籍;山西高平市是范仲淹续妻曹氏家乡;山东昌邑县,西晋时曾称“高平郡”,范姓祖先曾避难于此;山东邹平县,古称“高平县”,范仲淹继父朱文翰曾在这里为官;江苏苏州市“高平里”,是范仲淹父亲范墉出生地;河北正定曲阳桥乡高平村是范仲淹母子出生地;河南伊川县“高平陵”,是范仲淹母子墓地。但经逐一排查、考证,范祥科认为,以上七处以“高平”命名地,不是与范仲淹无太大关系,就是其伤心之处,只有正定高平村曾留有这样的史料:范仲淹曾致信调任真定府为官的好友韩琦:“真定名藩,生身在彼。自识别以来,却未得一到,谅多胜赏也。”他自报家门并表达了对自己出生地的怀念之情,可见在范仲淹心目中的占有一定地位的“高平”就是——— 范仲淹母子共同出生地、范仲淹父母结婚地——— 河北正定高平村。

  “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典故发生在哪里?

  范仲淹“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典故广为人知,但是这个典故究竟发生在哪里?历来就有争论,一说是在河南,另一说是在山东。范祥科认为,“这一典故应该发生在正定大佛寺。”

  范祥科称,在他们这支范氏后裔中广为流传着一种说法。在端拱二年(公元989年),范仲淹父亲范墉曾率成德军3000名士兵对正定城内大佛寺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及大悲阁进行修缮(20年前宋太祖修建)。当年七月十五日,范墉将怀孕的谢氏夫人接来跪在观音菩萨像前问卜。墉问:“夫人腹中是儿是女?”佛(主持)答:“奇儿一位做高官。”墉问:“高官可否到宰相?”佛答:“否。”墉问:“不能为相治国,做个良医为民疗痛?”佛答:“还是当官保朝吧。”并送两句话:“修观音菩萨阁观音菩萨送子,生在娘生之处;建摩尼殿,释迦牟尼收儿,死在爹死之所。”

  而且有关历史资料亦证明和应验了以上的那个传说。范仲淹正是于公元989年在大佛寺维修观音菩萨阁时生在高平村,与母亲谢氏夫人生于同一村。公元1052年,大佛寺建摩尼殿时范仲淹死于徐州,与父亲死在一地。

  正定县“文庙”里正在筹建“范仲淹纪念馆”,范祥科参观后表示,“范仲淹的‘忧乐观’千百年来传诵不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我们有义务用其思想教育后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9-03
范主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