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日常说话是文言文还是白话文?

古代每个人都会说文言文吗?是不是每个人都之乎者也?

这么直白的圣旨,出自明太祖朱元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11

那就要看哪个时期的古代人了。要是先秦时代的古人,说话就是文言文,满口之乎者也,要是到了唐宋再到明清,会发现古人说话越来越白话了。

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言,以先秦时代的口语为基础。但之后,口语逐渐发展,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差异,而文言文却作为一种书写规范被固定下来,由此导致了文言文与口语的鸿沟。我们今天看宋元话本,看明清小说,觉得通俗易懂,实际上这种语言才是当时的人们普遍使用的口语。

文言文和口语的分离有益有弊。益处在于,正是因为文言文的语言规范维持前年不变,我们今天读孔子的著作,读秦汉文章都不会有丝毫的障碍,文化和文明才得以延续。可以想象,若是几千年前的著作按照口语来写作,由于口语的变化迅速,我们今天或许已经不知道古人在讲些什么了。况且,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口语差距巨大,就是在今天,我也听不懂粤语,看不懂粤语写成的歌词,更何况在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的古代呢。所以,正如秦始皇车同轨、书同文是一个伟大的历史功绩,文言文的传承也对我国的文明延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然,文言文的弊端也很明显,那就是因为口语和书写的分离,导致普通民众长期被隔绝于知识和文化,因为若不经过长期和专门的教育,普通人不可能看懂也不可能会写晦涩的文言文,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阶层的固化。

第2个回答  2022-12-22

古代人说话用白话文。

古人的普通话与我们现在有很大的不同,不仅是发音方面,词汇的组成和含义也有很大的差别。

先秦时期的文学著作非常精简,例如《春秋》记录了鲁国三百年的历史也不过一万八千字,古代的文言写作技巧掌握在读书人手里,而古代的识字率大多在10%以下,先秦的时候也就在2%左右,大多数老百姓根本不懂文言文,不会文言文也要说话交流,用的就是当时的白话文。

到了后来口语发生变化,才渐渐的从日常生活中消失,变成了专门用来书写的文体。唐朝时期开始文白参半就开始流行起来,所以白话文开始逐步走进文学作品之中。明清时期的话本小说里面的文字就已经比较白了。

西晋到宋朝期间,因为北方一直被异族统治,南方汉人也是和少数民族杂居,所以中国人的口音开始发生变化,尤其是北方人的语言开始被胡化,到隋唐南北统一时期,虽然他们语言还是文言文,但学习文言文的难度已经很大了。

明清时代,古汉语与现在的发音已经很小了,语法区别也不大,这个时期士大夫们书面语还是文言文,难度与现在一样,但是底层文人开始用白话文写作,也就是典型的古白话。

扩展资料: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八不主义”,倡导“活文学”,是整个白话文运动的滥觞。同年1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三大主义”与之呼应。

1920年1月,依当时的教育部颁令,凡国民学校年级国文课教育也统一运用语体文(白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话文

百度百科-文言文

第3个回答  2019-07-10
古代人当然说的是文言文,每个人都是这样交流,白话文是后来才兴起来的。
第4个回答  2019-07-10
古代每个人都说文言文的。像流传下来的唐诗宋词都是文言文,所以古代的日常用语肯定是文言文。